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

2022-03-25占林林

成长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政融合大学生

占林林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省九江市 332020)

1 引言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储备人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诞生了诸多的新兴行业,比如:直播带货、元宇宙等这些全新的领域,行业种类的不断增多,市场也在不断的扩大,大众所了解到、所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大学生作为储备型人才,也应该建立良好的创业意识,为市场的扩展贡献一份力量。在传统的观念的观念中,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并没有创业的概念,其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对知识的掌握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这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来说都是较大的阻碍。存在有部分学生对就业创业概念不是很清晰,自然也存在部分的学生明晰自身的目标,实际上,在高校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群体对创业有极大的兴趣,其中也有很明显的问题,这部分学生对自身创业的方向没有进行准确的把控,一味的认为自己要在毕业以后“当老板”,还有部分学生在拿到创业项目以后对创业项目的评估不够客观,甚至存在有学生去追求以下短时间内回报效益较高的创业项目,这种类型的创业项目存在着一定的法律或是道德问题,其无法做到准确分辨,从而误入歧途,将思政教育与其进行有机结合,能够避免这些状况的发生。

2 高校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融合的意义

2.1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创业意识

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相融合,让大学生在拥有良好品德教育的前提下开展就业和创业的项目,其会自主的代入正确的价值观,对创业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审视,确保不会触犯道德的边界,能够准确的找准自身的优势和定位,有效的增大了创业项目成功的概率。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在高校内的学习就是为今后的就业或是创业做铺垫,并且在高校教育阶段之前,其所经历的都是系统性的教育,在中小学阶段,教师的教育会更加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对思想的教育有所忽视,对于大部分的高校学生来说,高校的教育是养成良好品性和思想观念的重要阶段,对此,教师应该承担起育人的重任,在课堂教育中融入适当的思政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其今后的创业或是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1]。

2.2 满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需求

有不少的教师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自身专业领域能够有良好的发展,对书本知识能够做到全面掌握,实际上,这样的教育理念过于落后,并且不够全面,对于教师来说,其所执行的是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还需要充分引导学生的思想,让其能够以积极的眼光看待所有的事情,这对于教师来说,是更重要的任务。高校的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不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没有那么紧密,甚至有不少的教师在课堂任务完成以后就不会去主动的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发育。就业创业教育是大学生避免不了的课程,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会对自身的就业和创业情况有一定的焦虑和担心,教师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而在就业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则是将思政教育搬上了课堂教育之中,提高了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对思想有较高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完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任务[2]。

2.3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依靠创新和劳动力的作业,只有高校能够远远不断的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才能有效保障社会的快速发展,思政教育可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且将其与就业创业概念相融合进行教导,会让学生在就业和创业的过程中考虑到现实的社会问题,并且将正确的思想观代入到自身要做的事情中切实的考虑。首先,对于国家发展来说,创新型人才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现如今,大部分的高校都已经意识到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而就业创业的教育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打开学生的思维范围,让其能够对创业有更加清晰的概念,不仅对其自身未来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还有效做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3]。其次,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期待在大学毕业以后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但是其自身并没有清晰的就业概念,对就业和社会市场中的岗位系统都没有准确的认知,忽略了自身喜好、特长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导致其在就业的过程中没有正确的选择应聘岗位。将思政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相融合以后,学生能够对自身建立清晰的认知,并且会结合思考现如今的市场需求情况,从多方面综合考虑自身的就业方向,提高学生自身与岗位的适配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让市场需求也到充分的满足。

3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

在不少的高校中都呈现除了对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足的状况,这一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具有效数据显示,直至今日,仍有不少的高校在设立思政教育课的时候还是依照着既定的思想教育标准执行,教师大部分都由团支部的干部担任,这类型的教师自身具备较好的思想道德,但是其教学能力并不可观,导致思政教育课堂的教育效果不理想。其中最明显能够看出对思政教育缺乏重视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思政教育的课程安排不合理,大部分高校每周的思政教育课只有一至两节,并且都是多班共同授课,学生较多,教师难以观察到每位学生的听课情况,并且在授课的时候,对课堂纪律的控制也难以做的很好,导致思政教育效果不理想。其二,思政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都限于课本教材,很少会做出有效的延伸,教材所教授的知识较为有限,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做出适当的拓展,这种限制性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限制性的思维,并且学生对教材内容也无法产生代入感[4]。

3.2 课程设置不完善

将思政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相融合就需要负责这两个板块的教师及时的进行沟通,了解彼此的课堂内容,并且了解对方讲解的进度,这样才能在自身的课堂中适当的穿插有关另一方面的内容。但是,根据现如今思政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融合教学的概念,都是根据自身的课本内容开展自身的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这两节课程在部分教师和学生眼中都属于“副课”,这种思想观念会让教师对课程的把控出现懈怠的心理。学校在安排思政教育课程和就业创业教育课程的时候,也不会再每个专业中都纳入这些课程,换言之,有不少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并没有上过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在这点上就直接体现了部分高校对课程安排的不合理[5]。在高校中,教职工会更加看重学生的住哪也知识掌握情况和科研成果了解情况,对思政教育的教育情况和就业创业的指导有不同程度的忽视,大部分院校都将这两节课程归类为选修课,也就是只有学生选择了这节课才能了解到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将其定位出现了较大的错误导致课程设置上出现了较大的纰漏。课程设置不完善还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并且大学的学生大部分都已经有了自身的独立思想,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予充分的论证和论点,很难让学生对教师所述说的内容有较高的信任度。

4 高校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策略

4.1 创新课堂教育方式

课堂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为了让高校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有良好的效果,创新课堂的教育方式是必须做到的步骤。两者之间的结合与单一的开展某一节课程不同,两者的结合需要充分考虑到另一堂课的进度,做到课堂内容之间互相有联系但却互相独立,学生可以进行联合的思考。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就是教师通过对课本内容进行反复讲述,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采用笔记记录和背诵的方式学习,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抓住学生的眼球,甚至常常会出现学生上课不听讲的状况,这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实现课堂教育方式的创新:其一,教师可以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多媒体教学、线上平台教学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知识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等让学生产生具化的概念,还可以适当的播放贴近生活类的视频让学生产生较强的代入感没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线上平台的教学则可以让学生实现课后学习、巩固,并且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将思政教育课的教师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拉入同一个讨论小组,学生在提问的时候两位教师都可以针对自身的课程给出相应的意见,在这种长期融合思考的环境下,学生会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自主的形成融合观念[6]。其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在课堂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举办一系列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并给出相应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写作能力,有能让学生自主对课堂问题进行思考,比如在就业创业课堂中学生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时,教师也可以从答案中了解到学生的思政思想,给予一定程度的引导,很好的促进了二者之间的融合。

4.2 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就业和创业本就属于实际行为,在高校中,倘若只进行理论教育,很难让学生在日后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快速的将知识内容转化为实际行为,并且思政教育的效果的也需要依靠行为来体现,因此,教师在二者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思想情况。首先,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安排适当的实训机会,在课程安排之中适当的穿插实训课程,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实训的行为和结果来对学生的思想和能力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在实训结束以后给予正确的引导。学生对自身所做出的行为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实训的过程中交织倘若能够找到学生的错误思想或行为,并且给出改变的意见,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也能充分考虑到实训所犯的错误,从而避免这些状况的发生[7]。其次,学校可以与部分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高校大学生在大四的时候都需要去相关单位实习,高校作为学生的培养者,对其实习的效果也需要给予较高的保障,其与企业建立合作可以对企业的资质进行有效的考察,在以抵挡程度上保障了大学生的实习质量。另外,对于学生来说,实习是就业的第一步,其比实训更加具有职业意义,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工作的氛围,能够学习更多的实用技能,明晰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市场的发展状况,将思政教育的知识和就业创业教育的知识应用到实处。

4.3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高校中思政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融合一直难以取得良好的融合效果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综合素养较低,综合素养所形容的不仅仅是教师对自身教授专业的了解程度,还包括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教学能力,大部分的教师在某个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对于融合教学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阻碍,因此,作为高校的教师,应该深刻贯彻终生学习观念,不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高校也应该就提高教师综合素养问题上做出实质性的行为。首先,高校需要定期的对教师开展交流培训活动,培训的内容包括最新的教学方式和全新的专业知识,给予教师学习的条件,并且在交流培训活动中,思政教师还可以与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提高其对对方课程的了解程度,有助于两门课程的融合教育。其次,学校可以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给予教学能力较强、教学效果良好以及能够创新教学方式的教师一定的绩效奖金,用更高的待遇来激发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让教师也能够自主的思考如何提高自身课程的教育质量,不断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做出创新,有效的促进思政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之间的融合[8]。

5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中设立思政教育课程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其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就业创业课程的设立是为了缓解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少的大学生会认为大学毕业就是失业,从而对就业和创业都失去了信心,非常不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这两者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较为重要的课程,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会在就业压力下产生一些负面的想法,通过将思政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可以很好的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在积极的思想方向中开展自身的职业规划,为社会贡献个更多的优质人才,有效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