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立性中脑梗死致单眼内直肌麻痹3例

2022-03-24魏景景宰海燕魏正延韩凯钱琪冯陆魏长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肌麻痹中脑头颅

魏景景,宰海燕,魏正延,韩凯,钱琪,冯陆,魏长林

动眼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而由孤立性中脑梗死致内直肌麻痹者少见,现报告3例孤立性中脑梗死致单眼内直肌麻痹患者如下。

1 病例

1.1 例1 男性,52岁,右利手,因“头晕伴视物成双1 d”于2019年3月11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血压控制可。吸烟30年(20支/d)。入院查体:血压124/78 mmHg(1 mmHg=0.133 kPa)。双眼视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睑无下垂,右眼球内收受限,左眼球各方向活动正常,左视呈水平复视,虚像在实像内侧,遮右眼虚像消失,视野正常。左上肢肌力Ⅳ级,其他均无异常。门诊行头颅CT未见明确病灶。入院后相关检查:三酰甘油2.9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9 mmol/L;头颅MRI示右侧大脑脚急性期梗死;头颈联合CTA示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管壁少许非钙化斑块,双侧大脑后动脉P2-P3段多处管腔局限性轻至中度狭窄,左侧大脑前动脉A2段管腔节段性重度狭窄,远段显影纤细。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双联)、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控制血压等相关治疗,1周后该患者右侧眼球运动功能恢复至正常,复视症状消失。

1.2 例2 男性,59岁,因“视物成双2 d”于2021年10月7日入院。既往糖尿病史4年,口服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控制血糖,平时血糖控制可。吸烟25年(10支/d)。入院查体:血压138/94 mmHg。双眼视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3.0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睑无下垂,左眼球内收受限,右眼球各方向活动正常,存在复视,遮左眼复视消失,视野正常,其他均无异常。门诊行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相关检查:空腹血糖6.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3 mmol/L;头颅MRI示中脑左侧部亚急性期梗死,右侧乳突炎;头颈联合CTA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侧支循环、清除自由基、控制血糖等相关治疗,患者左眼内收功能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恢复,仍有复视。

1.3 例3 女性,49岁,因“视物成双伴左侧面部麻木1 d”于2021年12月9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可。查体:血压112/72 mmHg。双眼视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3.0 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上睑轻度下垂,右眼球内收受限,左眼球各方向活动正常,左视复视水平型,视野正常,左侧面部针刺觉减退,其他均无异常。急诊行头颅MRI示右侧大脑脚急性期梗死,部分性空蝶鞍;头颅MRA示右侧大脑后动脉P1段开窗畸形。入院后相关检查:总胆固醇5.7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24 mmol/L;彩超示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双联)、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控制血压等相关治疗,患者仍有左侧面部麻木,右侧眼球内收障碍较前好转,但未完全恢复,仍有复视。

2 讨论中脑的供血动脉主要来自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后交通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中脑梗死通常伴有丘脑、脑桥及小脑梗死,故孤立性中脑梗死临床较少见,约占缺血性卒中的0.6%~2.3%[1]。由孤立性中脑梗死引起的内直肌麻痹则较为少见,因而值得探讨。

动眼神经核团位于上丘水平的中脑导水管腹侧中央灰质,包括动眼神经核和动眼神经副核,前者支配眼外肌,后者支配眼内肌,动眼神经束为动眼神经的髓内段,由动眼神经核发出,穿过红核、小脑投射纤维及大脑脚从腹侧出脑组成动眼神经,故损伤较小时可表现为分离性眼肌麻痹。中脑梗死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可分为核性和核下性两类。

1994年,Ksiazek等[2]提出了动眼神经束在中脑的三维分布模式假说,即内侧(瞳孔括约肌、下直肌)、中间(下直肌、内直肌、上睑提肌)、外侧(下斜肌、上直肌)。动眼神经束的分布结构表明单一或不同组合的眼外/内肌神经纤维受损可出现分离性眼肌麻痹,其中,以内直肌受累最为常见。本组患者中例1存在右侧内直肌麻痹,而瞳孔括约肌功能正常,左侧眼球各方向活动正常,结合头颅MRI证实为右侧大脑脚梗死,病灶位于大脑脚底,考虑为部分动眼神经束(核下性)受累致内直肌麻痹。此外,该患者还存在左上肢轻偏瘫,头颅MRI提示右侧大脑脚脚底梗死,考虑与右侧锥体束受累相关。动眼神经核和动眼神经束的供血主要来自大脑后动脉。该患者头颈联合CTA示双侧大脑后动脉P2-3段多处管腔局限性轻至中度狭窄,责任血管考虑为右侧大脑后动脉,病因考虑为大动脉粥样硬化。该患者1周后眼球运动障碍逐渐好转,不除外部分临床表现与局部水肿相关,早期临床诊断,及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唯一表现的中脑梗死极少见,日本学者[3]报道其发生率为0.27%,我国学者[4]报道其发生率为0.09%。本组资料中例2仅存在左侧内直肌麻痹,缺乏其他中脑症状及体征,头颅MRI证实中脑左侧部亚急性期梗死。该病灶位于中脑深部,需与动眼神经核性病变相鉴别,动眼神经核紧靠中线,病变时常为双侧完全或不完全性眼球运动障碍,单独累及单眼较少,常伴有邻近结构受损的表现。故该患者考虑为核下性动眼神经束病变致左眼内收障碍。该患者未出现震颤等锥体外系表现,可能与病灶较小、位于红核之下相关。头颈联合CTA未发现明显异常,责任血管考虑为大脑后动脉发出的上内侧中脑支,病因推测为穿支动脉病。该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需与糖尿病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相鉴别,后者通常影响提上睑肌和上直肌的功能,眼内肌一般不受累,常伴眼球周围疼痛感。该患者头颅MRI显示的中脑梗死灶能够解释其临床表现,故可排除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诊断。

本组资料中例3头颅MRI证实右侧大脑脚急性期梗死,患者存在右侧内直肌麻痹、右侧轻度眼睑下垂,但瞳孔无改变,考虑梗死灶累及右动眼神经束致内直肌、上睑提肌麻痹。此外,该患者还存在左侧面部痛觉减退,结合头颅MRI,考虑与右侧三叉丘系受累相关。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MRA示右侧大脑后动脉P1段开窗畸形,病因首先考虑为穿支动脉病,但是否与右侧大脑后动脉发育异常相关亦不除外。

Ogawa等[5]将中脑划分为前内侧区、外侧区及背侧区,前内侧区梗死包括表面梗死及延伸至中脑深部的梗死,本组资料例1为中脑前内侧区表面的梗死,例2和例3为深部梗死,二者都有内直肌麻痹的临床表现,但病因却不相同,这与既往的研究[6]相一致。但本组资料患者例数较少,可进一步追踪相关研究。

综上所述,孤立性中脑梗死致内直肌麻痹相对少见,采用MR影像学技术可精确定位因脑干病变而出现的眼球运动障碍,进一步分析动眼神经核团和髓内动眼神经束的结构。除此之外,本组资料提示临床医师对于急性起病的复视患者,如同时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需要考虑存在中脑梗死的可能。

猜你喜欢

肌麻痹中脑头颅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以眼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糖尿病眼肌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油菜花
嵇康·绝响
麻醉过程中脑电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胸科手术中脑血氧含量下降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青年缺血性卒中脑动脉狭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眼外肌麻痹的临床观察
眼肌麻痹8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