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2-03-24栾文娣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幼儿园

栾文娣,孙 力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栾文娣1,孙 力2

(1.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务处,江苏 徐州 221004;2.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党委宣传部,江苏 徐州 221004)

国家充分重视课程思政和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推进。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率先进行了课程改革,在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中,着力突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的培养。从育人目标、育人路径、育人资源和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论述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逻辑,分析课程的思政元素,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并介绍了课程评价改革、实施效果。总结了课程实施经验,以期发挥课程建设的示范辐射作用。

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教学设计实施

一、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2017年12月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要求“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深度变革。2012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译为慕课)风暴兴起,随之各学校开始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2020年疫情过后,混合式教学成为教学的新常态。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2]。

二、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逻辑

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路径。混合式教学拓宽了课程思政的方法和形式,课程思政有助于提升混合式教学成效。两者的育人目标、育人路径、育人资源和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契合[3]。

(一)育人目标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作为促进个人发展的社会活动,不仅要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的,更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进行主体性培养,发挥学生潜能”[4]。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都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等为目标。

(二)育人路径

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参与体验,符合学生学习和认知的特点,从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平等。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结合,既能实现有效的知识传授,更能培养学生挑战任务的自信,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润物细无声地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三)育人资源和形式

混合式教学借助网络平台,能提供视频、图片、报道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这些数字化学习资源和传统学习资源有机融合,丰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案例教学更具有感染力,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改革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发展性评价。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遵循现代教学评价改革理念,体现综合和多元评价。混合式教学利用平台的行为数据、在线讨论空间交流、课堂表现、学习测试结果等,不仅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也能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职业道德等,从而达成课程思政目标。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实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在2021年《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报告中提到,高校有4个80%,即“高校教师80%以上是专业教师,高校课程的80%以上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以上是专业学习,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由此可见,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既有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通过对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的阐述,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领会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明确学前教育的目标及价值取向,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等,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从事幼儿教育的实践能力,为有效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及相关教育活动的总和。课程思政则不然,它不是特定的一门或一类具体教学科目或某一教育活动;它是指学校育人的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都渗透和贯穿着思政教育[5]。因此,对于专业课程来说,充分梳理出思政元素,并将其顺其自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

1.课程理念。学前教育学课程围绕“涵养高尚师德”“坚定幼教信念”两条主线,着力突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在内容模块中渗透家国情怀、乐于奉献、团队协作、关爱幼儿等思政元素,通过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于一体,使学生明确幼儿园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从而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理念、师德素养、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

2.重塑课程体系。学前教育学课程内容可划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知识。该模块通过介绍陈鹤琴、陶行知等我国知名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及理论,以及他们在国家危难时刻“教育救国”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树立为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的职业信念。结合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对比不同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使学生理解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进步推动教育进步的作用,具备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认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价值。通过对比美国、日本、法国、瑞典、俄罗斯等国家学前教育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开放性思维。第二模块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借助《儿童权利公约》《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儿童的法律地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结合国家“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树立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意识,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为标准,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政策文件,深入认识幼儿园教师的素质要求,以及幼儿园工作的内容和特点,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育观。第三模块是幼儿园教育的实施。帮助学生认识到幼儿园日常生活作为培养幼儿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通过幼儿园与社区、家庭和小学的合作案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谐、友好、互助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课程思政的建设基础在课程,重点在于教学设计与实施。学前教育学采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落实课程思政。

1.课前阶段。课程团队分析单元主题教学内容,找准课程思政元素的落脚点,建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视频库、素材资源库等,借助爱课程SPOC学习平台推送在线学习相关资料。教师下发学习任务单,让学生课前获得认知地图,对于学习主题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建立初步认知,并完成相关任务。如在讲解“幼儿园教师”的相关内容时,学生搜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的讲话,理解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教师的期待;观看“贵州毕节幼儿园教师何梅”的视频,感悟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观看“北京第五幼儿园石利颖”的视频,访谈幼儿园教师需要哪些专业素养,思考什么样的幼儿园教师才是一名好老师。课前平台资源的学习帮助学生获得初步的职业认知,引导学生产生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热情。

2.课中学习阶段。采用讲授、案例分析、情感陶冶、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化资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情操。线下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围绕课前推送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国家发布的学前教育政策文件的内涵,让学生了解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顶层设计,产生政策意识;学生结合课前学习平台分享的优秀案例,分组研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内容、专业素养和劳动特点,在知识、情感和价值共鸣中,深入领会职业要求,产生职业认同感,坚定职业信念,初步确立个人专业发展的目标;教师呈现幼儿园实际案例,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促使学生将知转化为行,将情融入行,让学生主动融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帮助树立学生的幼儿园教师身份意识。

3.课后巩固阶段。体现课证融合的理念,利用学习平台,开展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知识点测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挥各项活动和各个环节的育人功能,强化实践育人导向。组织学生幼儿园实地见习,观察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体悟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教育智慧,深入理解幼儿园教师这一角色,建立对幼儿园教师的价值认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充实,促使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具备岗位素质。

(三)开展教学评价改革

课程思政的评价与传统教学区别较大,不仅需要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进行量化评价,还需要对学生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不可或缺。学前教育学课程注重考核形式的多样性与考核内容的综合性,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幼教信念、职业道德等作为课程考查内容,全面评价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师通过爱课程SPOC平台采集学生学习的行为数据作为量化指标的一部分,将学生在课堂讨论、书面作业、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幼儿等作为课程考查的重要依据。期末终结性考核命题设立双向细目表,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课程教学改进的重要依据,不断巩固育人成效。

四、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引导学生体验理解“以幼儿为本”的内涵及本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普遍反映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具有挑战性,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中。课程不仅具有最新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学习之后更加喜欢这个专业,更加有信心做好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同行、督导、用人单位等也给予课程较高的评价,认为课程能较好将混合式教学赋能课程思政地实施,将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落到了实处。

五、课程总结与反思

学前教育学课程在混合式和课程思政改革的共同作用下,教学成效显著,立项为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归根到底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密不可分。

(一)优质的教学资源建设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教学有效开展的载体。教学团队编写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校本教材,获批“十三五”国家职业规划教材立项,并推广辐射到其他高校。凝练课程思政实践成果,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资源库,在教学中不断更新完善。

(二)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教师只有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才能使任教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有效地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实践的主要因素,能积极学习国家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文件精神,接纳课程思政理念,认识到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将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融入课堂教学。

(三)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实施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在专业知识熟练运用的基础上,准确提炼课程思政要素,并通过适当的课堂教学载体和形式,恰到好处地输出到教学中,这样才能既提升专业学习的吸引力,又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通过组织培训、组建团队等形式实现。通过培训,教师取真经、学高招,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团队作战能够弥补单个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精力有限的问题,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课教师结对,共同修订课程标准,集中备课研讨,深入分析课程思政元素,认真研究课程的教育教学设计,推动课程思政的落地落实。

课程思政和混合式教学在教学中将成为新常态,但是学校各课程之间、教师之间开展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学校层面而言,可以设立专项经费,支持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完善教学评价内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加入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评价;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对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加入课程思政等教学改革的考核等,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到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1).

[2] 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9): 37-48+79.

[3] 岳曼曼, 刘正光. 混合式教学契合外语课程思政: 理念与路径[J]. 外语教学, 2020(6):15-19.

[4] 蔡怡. 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学生主体性培养[D]. 重庆:重庆师范大学, 2013: 9-10.

[5] 邱开金.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路该怎样走[N]. 中国教育报, 2017-03-21(10).

A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eschool Pedagogy Under Blended Teaching Mode

LUAN Wendi1, SUN Li2

(1. Teaching Affairs Division, Xuzhou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Xuzhou 221004, China; 2.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 Xuzhou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Xuzhou 221004, China )

The stat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form and promo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and “blended teaching”. Preschool pedagogy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and has taken the lead in carrying out curriculum reform. Blended teaching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ideal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logic of blended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educational goals, educational paths,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forms, teaching evaluation. It also analyz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expounds the path of carrying ou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from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introduced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reform and implementation effect. Finally, the experience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s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lay the role of demonstration and radiation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blended teach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 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G641

A

1009 - 2560(2022)05 - 0084 - 05

2022-03-02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立项“高职高专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2018SJA1966);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研究”(C-b/2020/03/11);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2021年课题“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研究”(2021JSJG485)

栾文娣(1980-),女,江苏扬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建设、教师教育。

(责任编辑 张文鸯)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幼儿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