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2-03-24赵一品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高校教育智能手机

赵一品

摘  要:高校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先进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不仅是高校教育在创新性上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层次的体现,也是先进的技术和系统充分与教育领域的各项工作开展实现融合的反映。智能手机作为现阶段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通讯工具,与电脑端以及网络平台直接进行联系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这为实现智能手机与移动学习模式融合提供了契机。基于智能手机融入移动学习模式进行应用的具体策略分析,意在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智能手机在移动学习模式下的积极作用,使得这一辅助工具能够在日常高校教育工作中发挥优势,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智能手机支持下的移动学习模式需要教师从教学组织规划教学、核心环节实施以及教学实践与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引入智能手机,从而体现出高校教育智能化的优势。

关键词:高校教育;智能手机;移动学习模式;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5-0021-04

移动学习模式是基于移动客户端进行课程学习的模式,从传统的集中性课堂教学模式向更具分散性的教学模式转变,在移动学习模式投入应用的过程中,智能手机是具有便捷性的应用辅助工具,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教师只要结合移动学习的基本特征,通过合理规划和研究,促使智能手机与高校常规教育相融合,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提升两者融合有效性,即可充分发挥出智能手机在移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使高校教育在先进的技术和平台的支持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智能手机与移动学习模式融合的适宜性分析

智能手机在移动学习模式下是一种可作为匹配性应用辅助工具的常见设备和工具,日常情况下主要用于人们的通讯和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智能手机体现了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本身也成了便捷化更强的智能性教学工具,可以与高校常规的教育实现有机融合。两者的融合应用既体现了现代教育工作开展中的创新要求,也体现了网络信息技术在与教育领域实现融合时的便捷性和先进性。

(一)两者在应用需求上具有一致性

基于移动通讯网络的宏观支持,智能手机的应用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有效发挥移动学习模式优势,突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充分利用学生零碎时间,达到学习支持的作用,这意味着智能手机与移动学习模式在应用需求上具有高度一致性。智能手机由于应用的普及性更高,因此,在融合应用于移动学习模式时,学生对这种辅助工具的认同感和应用熟练性也相对更高,更有利于提升融合应用的实际效果[1]。

(二)两者在应用优势上具有一致性

应用移动学习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使学生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对高校学生来说,不同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和实践学习需求都存在差异,移动学习模式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主观学习需求和学习层次状态。通过移动端辅助工具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学习素材和学习方法支持,为最终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提供帮助[2]。智能手机作为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一种基础通讯工具,是应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工具。若能够将课程学习的过程与学生的日常通讯工具相融合,学生参与相关学习的便捷性也会有所提高。这意味着两者的融合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非常显著的便利,能够促使这两种模式和工具的应用充分发挥出积极作用。

(三)两者的融合应用适应现阶段的创新性教学要求

立德树人作为现阶段高校教育的重点要求,意味着德育与能力教育要在现代教育环境下实现全方位融合。学生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也成为了现阶段高校教育所追求的核心目标[3]。在教学目标的层次得到提升的背景下,创新性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也会成为一个必然趋势。移动学习模式和智能手机在教学方法和路径实现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具体的高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若能结合具体专业的教育要求合理融合移动学习模式,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积极作用,则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层次提升、教学思路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性教学要求就会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满足。

二、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动学习模式构建要点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的构建需要结合两者之间的适宜性特征以及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展开,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思路完成构建过程。具体来说,需要结合具体教学组织开展中的影响因素为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支持。比较典型的影响因素包括辅助教学素材、沟通交流模式以及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4]。

(一)做好移动学习模式素材的搜集和整理

相对于传统的固定性教学模式而言,移动学习模式对于教学素材的要求相对较高,在学习组织的过程中往往是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布置或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5]。移动学习模式在实践应用中需要教师基于学习模式的特征,选取适当的内容进行教学过程的组织和规划,在相关的素材和内容选取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所选取的学习素材和内容要能够适应于移动学习模式的碎片化特征。这要求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的设置应当选择一些发散性较强或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内容,避免将一些过于核心的理论知识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设置为利用移动学习模式开展的教学内容。二是要确保所选取的素材和内容在网络平台和系统中具备较为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平台。教师应当结合互联网平台上的学习素材和资源进行分析和研究,选取一些能够与常规教学内容相融合或具有拓展关系的学习素材进行应用。并且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尽可能贴近这些学习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借助智能手机的辅助作用,获得更好的知识学习效果[6]。三是素材和资源的筛选应当注重合理性和科学性。现阶段互联网平台上的素材和资源具有内容丰富和多元化的特征,但一些具有负面的价值引导和思维引导的内容也会充斥在网络平台上。因此,教师在将智能手机融入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时,应当重视对教学素材和内容的选取和应用,避免出现偏差。

(二)注重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移动学习模式具有发散性和灵活性更强的特征,智能手机作为高校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通讯工具,在应用中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为了确保能够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优势与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应用移动学习模式,基于智能手机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同时,也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态度等进行同步的关注和观察,及时与学生达成有效的沟通交流。一方面是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专业课程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移动学习模式发散性较强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监督。只有具备约束性的教学引导和组织模式,才能真正意义上使之发挥积极作用。从学生的主观学习体验上来讲,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有效性会提升学生对教师教学思路和方法的认同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从思想和精神上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的。提升学生主观上参与学习的愉悦感,使其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最后,基于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从中借鉴和学习移动学习模式下智能手机的应用功能特点,从而更好地利用智能手机,发挥移动学习模式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个人综合教学引导能力水平的提升

教师个人教学能力水平提升和优化的不仅是其在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持续追求,也是在新的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要求下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在智能手机支持下的移动学习模式投入应用后,教师一方面要针对智能手机的功能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充分了解智能手机应用于教学中的优势和劣势,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尽可能规避智能手机带来的信息风险或思想引导偏差风险,充分发挥智能手机在教学应用中的便捷性作用。另一方面,在移动学习模式推出并得到应用后,智能手机并不能作为独立的教学工具持续在整体教学环节中发挥支撑性作用。还需要教师结合移动学习模式的教学组织流程和教学侧重点进行针对性分析和研究,确保教学组织和开展在有效性上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只有教师的主观教学组织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才能使相应的教学组织效果得到保障。

三、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运用策略分析

从实践应用的角度上来说,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在具体运行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教学阶段,制订针对性的教学组织模式和策略,具体来说包括了前期、中期、后期三个基本阶段。针对性的教学组织模式和策略能够确保整体的教学组织内容体系和过程能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达到稳定的应用状态,发挥两者融合应用的主要优势。

(一)基于创新教学模式做好组织规划,确保新型教学模式作用的有效发挥

新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中必须要进行合理的组织规划,一方面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引入适用于智能手机和移动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筛选和组织也是教学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高校教师应当基于各专业的基本特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确保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在实践应用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专业课程需要大量辅助练习素材的特征,在日常的专业课程教学基础上,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后碎片时间进行相关英语知识的学习[7]。教师还可以基于移动教学模式,在智能手机上下载一些与商务英语专业学习相匹配的App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建设性地辅助学生选取一些适合自己的移动学习App为日常商务英语专业学习提供帮助。

教师在移动学习模式和智能手机融入应用前,只要对相关的匹配辅助工具和软件进行充分分析,就能够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出移动学习模式的优势。高校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认知能力,因此,其在接受教师的建议时,存在多元化的平等选择。这也便于大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适宜的移动学习软件和学习平台,也是激发学生主观上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力量。

(二)在核心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智能手机提高移动学习模式的教学质量

在核心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提升可利用网络平台和智能手机载体得到有效实现。具体来说,教师可结合不同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与规划,将移动智能手机设备与常规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在多媒体教室完成相关的课程教学过程[8],或依托木刻等具有网络化特征的教学组织模式使得移动在线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达到更高水平。尤其是在一些理论性较强、内容总量较多的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若能够依托智能手机或移动学习平台使相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在灵活性上达到更高的水平层次,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提升相关课程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例如在高校的思政教育理论课教学中,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丰富性以及效果上的累积性要求,教师在完成了固定理论知识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应当结合不同学生的思想认知,将智能手机中的一些思政教育软件或思政教育素材,利用在线平台向学生进行发送或共享,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其思政教育内容体系。例如学习强国App或一些以视频资料为模式的教学辅助素材,就可以通过移动学习模式在常规的教学设计中分阶段进行相应的拓展或补充学习,提高核心教学过程的丰富性和拓展性。通过外延思政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三)结合移动学习模式转变教学评价方法,提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在创新教学模式投入应用的背景下所发挥的作用非常突出,合理开展教学评价对于取得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也具有重要作用。移动学习模式下智能手机作为辅助工具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手机应用的有效性、应用偏差或移动学习模式的学习效率、时间成本支出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新的教学模式和智能手机这种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的融合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了解。具体来说,结合不同的专业课程制定合理的基础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合理有效评价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融合移动学习模式和相关的评价方式,则是为了将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价作为侧重点,提高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具体来说,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中,除了融入常规的专业课程评价内容外,还应当针对移动学习模式下智能手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弊端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监督评价。依托相关指标的融入为充分发挥出移动学习模式和智能手機的积极作用提供保障。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选定方面,可纳入常规的基于专业课程学习的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学习效果评价。还应当包括一部分智能手机应用频率、移动在线学习模式的在线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和完成度等指标。在线学习系统中的相关指标体系都可以量化的形式呈现,这意味着评价工作的最终效果能够基于有针对性高质量的评价指标获得更加全面有效的评价。除此之外,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还应当积极调动学生自身、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两种比较典型的主体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的方式,促使评价工作的效果更为全面和客观。

四、结语

智能手机作为现代生活环境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通讯工具与教学辅助工具。在具体应用中,与高校教育的融合度呈现出逐步加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不断完善移动学习模式,是现阶段高校教育工作开展所应当明确的侧重点。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实施中,教师应当从前期的教学规划、中期的教学实施以及后期的教学评价三个重点入手,对学生移动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便从实际出发,提高移动学习模式基于智能手机进行应用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任和. 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 高教探索,2019(09):1.

[2] 黄丽奇. 移动网络时代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改革——评《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大学英语词汇习得模式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20(05):1.

[3] 李中国,孔德虹. 基于5G技术的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 继续教育研究,2021(03):5.

[4] 张琳捷,罗雯,刘博,等. 学习云空间中基于情境感知的移动学习自适应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2):8.

[5] 于岩,朱鹏威. “互联网+”环境下基于手机终端的高校移动学习模式研究[J]. 情报科学,2020(02):5.

[6] 朱元强. 基于“MOOC+SPOC”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评《MOOC+SPOCs+翻转课堂——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J]. 教育发展研究,2020(06):1.

[7] 常伟. 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模式构建[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S02):4.

[8] 陈真真. 智能手机辅助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投入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19(03):6.

(荐稿人:刘玮,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高校教育智能手机
An Evaluation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Skopos Theory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缓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
智能手机今年拼什么?
如何在智能手机中安装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