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建钱从哪来?

2022-03-23陈惟杉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基建投资投融资新闻周刊

陈惟杉

新年以来,“东数西算”是资本市场炒作热度最高的概念,从中不难看出市场对以“东数西算”为代表的新基建的期待。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明显增大,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在今年再度成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每遇经济下行,便求助于基建投资,这似乎是中国特有的模式,哪怕是在一些基建缺口很大的国家,也不会将基建投资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的选项,起码不会是优先选项,反倒是中国,在传统基建需求渐趋饱和的情况,又推出了新基建的概念,希望延续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近年来,国人并非没有对这样的模式进行反思,“基建”二字甚至被一些人打入另册,因此当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时,很多人本能地感到紧张,相当程度来源于2008年所谓的“4万亿”(财政部实际新增的投资未达这一规模)的教训。

作为未来基建投资发力的方向,新基建并非新鲜的概念,2020年国家发改委便曾明确其范围,如果查询当年各地发布的新基建行动计划,如果加总各地的投资额,会发现规模已经超过“4万亿”,但真正引发人们担忧的不是投资规模本身。

当年的“4万亿”计划启动后,开闸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向地方投融资平台输血,用时不久,在投融资平台的贷款来源中,城商行便与国开行、四大行平起平坐,地方政府同时控制城商行与投融资平台,左手倒右手,输血的基建项目部分难以带来长远效益,甚至不乏过度、重复建设,带来很大一部分延续至今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人们更为关心的是新基建的钱从哪里来,以及能否带来长远效益,以平衡投资与回报,不会沦为一场短期的政府投资狂欢。

其实,各地发布的新基建行动计划均在强调社会投资的主导地位,政府投资只起引导作用。话虽如此,有受访者告诉我,他最为担心的就是新基建再次沦为政府主导,相比于传统基建只是换汤不换药。

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说到底事关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划定,而这个话题在中国语境中总会变得复杂,新基建行至今年已是第三年,有人感慨市场需要一份明确的负面清单,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否则社会资本就会进退失据,一方面政府对于社会资本的参与表示欢迎,但另一方面,社会情绪又始终对资本参与公益性基建项目保持警惕,前一段时间不还有互联网巨头极力表明自己只是一家“普通公司”吗?

封面反馈

8/2022 总第1034期

@angela:东数西算,中国发展的新风口。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讀者来信

《和战之间,俄乌冲突往何处去?》

渴望和平,需要和平!希望双方坐下来,真正本着停火、和平的意愿来谈判。(@月圆人瘦)

猜你喜欢

基建投资投融资新闻周刊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
PPP投融资模式运作优势及实施条件分析
我国基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基建领域加速推进PPP模式的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