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的辐照试验及表征研究

2022-03-22朱泓达

黑龙江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离子注入试验装置碳化硅

朱泓达

(伦敦大学学院,伦敦,WC1H 0AQ)

1 碳化硅半导体材料辐照试验装置

辐照试验装置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即:放电模块:其包括1台射频离子源,最大功率为800 W,运行频率为13.6 MHz,作为本试验的核心装置,为防止离子注入过程中对试验人员造成危害,在外侧加装了铝制屏蔽罩,使用铜管缠绕石英管的方式改良了射频源,以提高射频的抗干扰能力;1台匹配器,其作用是保证放电模块稳定、均匀发射离子源。电流采集模块:利用一台量程范围0.1 mA~1 A的毫安表,精确采集试验装置在用电运行期间的放电电流,将采集到的信息于电流显示器上直观展示。送气模块:核心装置是一台D08-4D型质量流量显示仪,可在控制面板上人为设置气体流量参数,达到调节气体流量的效果。计时模块:在预先设定好辐照剂量、额定电流的情况下,计算辐照时间,精确到毫秒。其他模块:该试验装置中还有提供负偏压电的装置、偏压加速装置、激光加热装置及红外测温装置等。

2 碳化硅半导体材料辐照试验流程

选取一块规格为12 mm×12 mm×0.8 mm的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作为试验样品。调整试验装置参数:离子注入能量100 KeV;分别设置4个梯级的注入剂量,依次是2.0×1015ion/cm2、6.0×1015ion/cm2、1.0×1016ion/cm2和5.0×1016ion/cm2;样品表面温度恒定在(450±20)℃;考虑到沟道效应的影响,调整离子注入方向,在垂直方向上向一侧偏移5°。完成上述参数设定和试验准备后,试验人员检查石英窗上的密封旋钮是否拧紧,确保整个试验环境完全密封。在密封状态下启动抽气系统,将内部空气抽出,使试验环境成负压状态。按下开关后,启动射频离子源,对样品进行辐照处理。辐照结束后,采取蒙塔卡罗算法,得出碳化硅样品中氦原子的深度分布、原子离位损伤等指标的定量结果。依据密度泛函理论,在仿真环境下构建单晶碳化硅的立方体原子模型,并模拟碳化硅中氦泡的演变过程。在原子模型中,用10个He原子代替4个C原子和6个Si原子,填充至饱和。

3 碳化硅半导体材料辐照试验表征分析

3.1 离子注入量与原子平均离位损伤的关系

通过射频离子源,以较高初始速度注入到样品材料的离子,必然会对原子结构产生冲击,在接触、碰撞过程中出现转移能量,进而压缩间隙,导致原本比较规则、稳定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即为原子平均离位损伤。为了更加直观地表示样品微观层面上的损伤情况,引入了“晶格原子位移率(D)”的概念,可以用公式计算得出:

式中,F为离子注入剂量,R为产生的移位分布,N为单位体积内原子数量。共设置了4个量级的辐照剂量,按照上式可以得到碳化硅在不同辐照剂量下的原子平均离位损伤,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辐照剂量对应的原子离位损伤

从表1数据变化规律可以总结出,随着辐照强度的提升,注入离子剂量增多,原子平均离位损伤也随之增加。

3.2 碳化硅表面形貌变化情况

将经过辐照试验的碳化硅样品置于原子力显微镜下,调节为“轻敲模式”,扫描之后得到样品表面图像。取一块未接受辐照的碳化硅晶体,采取相同方式观察得到图片,作为对照。对比发现,在离子注入能量为120 KeV,表面温度为350℃,注入剂量为从0增加至5.0×1016ion/cm2的条件下,碳化硅样品表面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局部隆起情况。随着注入剂量的持续增多,该表征现象越明显。由此推断,在注入剂量达到一定值后,肿胀部位会发生破裂,碳化硅样品表面出现破损、表皮剥落情况。

3.3 碳化硅力学性能分析

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是将经过辐照处理后的碳化硅样品取出,置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操作台上,设置为“压痕模式”后,用金刚石针尖,垂直于样品表面施加压力,观察样品表面压痕深度,据此判断材料硬度。设置施加的压力为30 μN,最大压痕深度不超过50 nm。依次对不同注入剂量辐照处理后的4组碳化硅样品,及未经处理的1组碳化硅样品进行施压处理。结果表明,未接受辐照处理的碳化硅样品压痕最浅,即硬度最大。随着辐照强度的增加,样品的压痕变得更加明显。由此可得,辐照剂量与碳化硅材料硬度成反比关系。

3.4 碳化硅横断面分析

辐照对碳化硅材料造成的损伤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由于辐射能量具有极强的穿透性,因此材料内部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损伤。为了验证辐照剂量对材料内部结构造成的破坏作用,还需要进行横断面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获得碳化硅样品横断面的图像。未经过辐照处理的对照样品,其横断面均匀、无损伤;而当注入剂量增加至一定值后,在距离辐照面400 nm深度处,最先出现了损伤;随着注入剂量的持续提升,损伤层的厚度也相应增加。

3.5 碳化硅C-AFM测试结果分析

导电式原子力显微镜(C-AFM)是利用针尖与样品在原子之间的作用力,造成针尖激光偏转,通过收集激光偏移量进行数据处理后获取样品表面形貌、内部缺陷的一种方法。在辐照剂量为5.0×1016ion/cm2的条件下,给针尖施加3.0 mV正向电压,此时电子发射图像比表面形貌图像更明显,表明电子发射对于损伤层内部微观结构更敏感,从电流图像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椭圆缺陷(如图1)。

图1 碳化硅样品在C-AFM下的图像

4 结语

抗辐射性能是衡量碳化硅材料应用价值的一项主要指标,通过开展辐照试验,对比不同注入剂量下碳化硅样品表征变化情况发现,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加,样品表面肿胀情况更加明显,硬度减小,内部出现损伤,在明确其损伤机制的情况下,为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的改良和应用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离子注入试验装置碳化硅
钠盐添加剂对制备碳化硅的影响
基于全球离子注入机行业现状探析中国离子注入机突破之路
碳化硅复合包壳稳态应力与失效概率分析
SiC晶须-ZrO2相变协同强韧化碳化硅陶瓷
低压注射成型反应烧结碳化硅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离子注入常见问题分析与研究
秋千动载性能试验装置的研制
自行车车闸的试验装置的概述
自行车前叉组件的疲劳试验装置的专利分布
2MV陡前沿冲击试验装置同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