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采用完璧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2022-03-22李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胆脂瘤鼓室乳突

李芳

胆脂瘤型中耳炎属于临床耳鼻喉科患病人数较多的疾病[1]。主要是指脱落上皮不断堆积破坏邻近骨质的一种临床综合征[2]。以耳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较多见,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程度不便,且易引发其他并发症,故需及时加以救治[3]。手术是目前救治胆脂瘤中耳炎的有效方案,常见术式有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等,其中完璧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有效结合了完璧式乳突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的优点,不仅能有效清除病灶,还有利于听力重建,对改善听力具有良好促进作用[4-5]。为探究完璧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施行上述联合术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86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耳科学组制定的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标准[6]。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保守治疗无效;(3)单耳患病;(4)自愿接受手术治疗;(5)能完成随访。排除标准:(1)手术禁忌证;(2)先天性听力下降;(3)因外伤导致听力下降;(4)精神异常。借助信封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年龄20~62岁,平均(34.85±3.25)岁;男、女分别为25例(58.14%)、18例(41.86%);病程9个月~10年,平均(5.36±0.52)年;原发性28例,继发性15例;24例左耳,19例右耳。对照组年龄20~63岁,平均(34.79±3.30)岁;男、女分别为26例(60.47%)、17例(39.54%);病程7个月~11年,平均(5.41±0.50)年;原发性27例,继发性16例;25例左耳,18例右耳。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研究,患者签署知情协议。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施行耳部灌洗及消炎等常规疗法。

对照组施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具体为:取健侧卧位,全身麻醉后,自耳后做一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剥离骨膜,制作外耳道皮瓣及肌骨膜瓣,乳突暴露后,清除病变组织,磨断锤骨头,并将其打磨成形,注意保证鼓室口和咽鼓管通畅,修补鼓膜(使用颞肌筋膜),在镫骨上放置成形听骨,填充上鼓室和乳突腔凹陷处,然后使用耳后肌骨膜瓣覆盖术腔裸露骨面,向乳突腔内平铺外耳道皮瓣,最后施行耳甲腔成形术,填塞术腔(使用碘纺纱条),缝合手术切口。

观察组施行完璧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取健侧卧位,全身麻醉后,自耳后做一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取颞肌筋膜备用,剥离骨膜,制作肌骨膜瓣,乳突暴露后,开放乳突(使用电钻),然后开放乳突气房及鼓窦,打磨后壁骨质,清理病灶,充分开放鼓窦入口及上鼓室外侧壁,清理病灶,开放面神经隐窝,注意观察后鼓室病变情况,若上鼓室、后鼓室听骨链完整,可保留,若听骨链破坏或无法清理干净,则需摘除锤骨头,以充分暴露鼓室,清理病灶后,于外耳道后壁做一切口,然后于鼓膜穿孔边缘作新鲜创面,掀开鼓膜耳道瓣,修复鼓膜(使用颞肌筋膜),若听骨被去除,可用全听骨赝复物连接,复位鼓膜瓣(使用肌骨膜瓣),填塞术腔(使用碘纺纱条),缝合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随访1年,对比两组总有效率、骨导阈值、气导阈值、气骨导差、并发症(眩晕、颈部脓肿、面神经损伤、出血)发生率及复发(治疗有效后,原有症状再次出现)率。

听力重建效果测量: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使用丹麦AC40听力计对患者骨导阈值、气导阈值进行测量,测量结束后计算气骨导差,气骨导差=气导阈值-骨导阈值,气骨导差越小,则提示听力重建效果越佳。

总有效率:治疗后,患者听力正常,纯音听阈改善20 dBHL及以上,未见感染为显效;患者听力基本正常,纯音听阈改善10~19 dBHL,未见感染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7]。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2.09%)(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骨导阈值、气导阈值、气骨导差对比

观察组术后1年骨导阈值、气导阈值、气骨导差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导阈值、气导阈值、气骨导差对比[dB,(±s)]

表2 两组骨导阈值、气导阈值、气骨导差对比[dB,(±s)]

组别 骨导阈值 气导阈值 气骨导差术前 术后1年 术前 术后1年 术前 术后1年对照组(n=43) 29.32±7.50 23.41±4.52 64.52±8.88 34.44±4.41 33.48±4.65 12.32±4.47观察组(n=43) 29.34±7.56 20.38±3.70 64.49±8.90 28.24±4.36 33.50±4.72 8.45±2.86 t值 0.012 3.401 0.016 6.556 0.020 4.782 P值 0.990 0.001 0.988 0.000 0.984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复发率为2.50%,均低于对照组的18.60%、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对比

3 讨论

乳突根治术属于临床治疗中耳炎的常用术式,分为开放式和完壁式,其中开放式具有手术视野开阔等优势,不仅有助于医师开展手术操作,还能保证病灶清理效果[8]。但外耳道后壁损伤较大,且术腔较大,对外界气体交换十分不利,加上痂皮堆积,易继发感染,术后常需定期清理痂皮[9]。而完壁式能有效减少对耳内解剖结构的创伤,有助于保持外耳道完整性,对维持中耳正常通气具有积极意义,且术后护理较简单[10]。鼓室成形术由乳突根治术发展而来,相比于乳突根治术,上述手术能重建患者受损的听力传导结构,但上述术式未重建听骨链,使用范围有限[11]。

本研究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分别施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完璧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研究发现,前者术式需清除外耳道后壁,易损伤气道传导结构,从而影响中耳声音传导,导致部分患者术后听力无法恢复[12]。而后者术式自耳后入路,能有效减少对耳内解剖结构的创伤,不仅能保证病灶清除效果,还能有效保留中耳及外耳道的结构和功能,重建听骨链,对维持中耳正常通气及术后听力恢复具有积极意义[13-14]。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2.09%)(P<0.05),且观察组术后1年骨导阈值、气导阈值、气骨导差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提示施行完璧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能显著改善患者听力,促进临床症状消失,进而对提升其日常生活质量具有较好促进作用。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亦提示施行完璧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缩短术后恢复进程,且不易复发,远期效果较好。

别国梁在文献[15]《试析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疗效》一文亦详细分析了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疗效,通过对比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76.67%)更高,故其认为,施行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具有显著效果,该结论和本研究较类似,但本研究除对比上述指标外,还对听力指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客观指标施行了对比,更有助于说明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有效性。

综上所得,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施行完璧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切实可行,并发症较少,更有助于听力恢复,且复发率较低。

猜你喜欢

胆脂瘤鼓室乳突
分泌性中耳炎后遗疾病的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
中耳流脓、头痛眩晕……警惕胆脂瘤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耳后带蒂复合组织瓣在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小心耳朵里的“炸弹”
两步缓解颈肩痛
小心耳朵里的“炸弹”
鼓室注射甲强龙联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强龙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观察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