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妊娠期阑尾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免疫应激的影响

2022-03-22方荣臻林少露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阑尾阑尾炎腹腔

方荣臻 林少露

妊娠期阑尾炎主要由于妊娠期患者阑尾管腔狭窄、血液无法流通所致,常表现为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同时该病会并发阑尾穿孔,甚至引起脓毒症,危及母婴生命安全[1]。以往临床多采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A)切除阑尾,但其创伤大、术后恢复较慢,且易发生切口感染等多种并发症[2-3]。同时,手术创伤会诱发机体释放白介素-6(IL-6)等多种炎症因子,加重机体炎症反应,同时会对免疫功能造成不同程度损害。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逐渐推广,腹腔镜凭借其创伤轻、恢复快、操作简单等优势,已逐渐在许多领域得以应用,且取得了良好效果,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是其中之一,有取代传统开腹术的趋势[4]。既往研究指出,OA和LA二者均能够有效切除病灶,改善临床症状,但后者可明确病灶区域,减轻创伤,对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意义重大[5]。基于此,本研究就LA在妊娠期阑尾炎患者中的具体应用价值展开详细分析,信息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阑尾炎患者100例。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定为妊娠期阑尾炎;符合手术指征且接受手术治疗。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休克;腹痛时间>72 h;心肝肾功能严重不足;发生阑尾穿孔或并发腹膜炎;精神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24~49岁,平均(30.05±4.17)岁;发病时间2~13 h,平均(6.89±3.01)h;临床表现:11例恶心呕吐,16例反跳痛,18例右下腹压痛,5例腹泻;妊娠时间7~21周,平均(14.42±2.05)周。观察组年龄23~51 岁,平均(30.87±4.35)岁;发病时间 2~15 h,平均(6.99±3.08)h;临床表现:9例恶心呕吐,15例反跳痛,22例右下腹压痛,4例腹泻;妊娠时间7~23周,平均(14.51±2.03)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组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组予以OA治疗: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常规铺设消毒巾,应用硬膜外麻醉,对于典型症状者做麦氏切口,对于不典型症状者做右下腹直肌切口3~6 cm,进入腹腔将腹膜牵出沿结肠探查病变阑尾,游离阑尾,在阑尾系膜及动脉处进行双道结扎,切除阑尾后处理残端(碘酒、酒精、生理盐水),在切断位置用丝线包埋缝合,留置引流导管。观察组实施LA治疗:指导患者取头低脚高位,于气管插管全麻下完成手术,从脐部边缘切开25 mm置入气腹针并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2~15 mmHg,作为观察孔置入腹腔镜,从脐下5 cm处置入12 mm Trocar做主操作孔,耻骨上 3 cm 处做操作孔,置入 5 mm Trocar,仔细观察腹腔、盆腔肠管、回盲部等部位,观察腹腔粘连是否严重等情况,沿结肠带确认阑尾位置、阑尾性质并仔细分离周围粘连,使用分离钳沿浆膜层逐步游离至阑尾根部,在距离根部0.5 cm处行单极电凝切断,残端行电凝处理,采用生理盐水清洗术野,将阑尾从主操作孔取出并放置标本袋中,以免碰触腹腔引发感染,手术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清除腹腔内渗液、脓液,再次检查确认无出血释放气腹,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记录两组肠鸣音恢复、初次肛门排气及初次排便时间。(2)免疫功能:采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 ml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CD4+/CD8+。(3)炎症反应:采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 6 ml肘前静脉血,3 000 r/min 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4)并发症:记录两组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初次肛门排气及初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h,(±s)]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h,(±s)]

组别 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肛门排气时间初次排便时间对照组(n=50) 19.48±3.23 20.35±2.11 34.28±3.67观察组(n=50) 16.14±2.90 18.46±1.83 28.12±3.20 t值 5.441 4.785 8.946 P值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两组术前 CD4+、CD8+、CD4+/CD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CD4+、CD4+/CD8+均低于术前,CD8+高于术前,且术后CD4+、CD4+/CD8+均低于观察组,CD8+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s)

*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

2.3 两组炎症反应比较

术前,两组TNF-α、CRP、IL-6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TNF-α、CRP、IL-6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TNF-α、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反应比较(±s)

表3 两组炎症反应比较(±s)

?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10/50),其中4例切口感染,6例腹腔脓肿;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其中1例切口感染,2例腹腔脓肿;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37)。

3 讨论

妊娠期阑尾炎主要由于妊娠期机体阑尾腔部阻塞造成细菌入侵所致,以右下腹剧烈疼痛为临床常见表现,随着病情逐渐发展,机体炎症反应加重,易发生坏死、穿孔,影响母婴健康[6]。手术切除阑尾是目前治疗妊娠期阑尾炎的首选方式,而OA虽能观察到病变阑尾并切除,但仍存在术野受限等情况,导致腹腔受损,引发多种并发症,不利于预后。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诸多传统开放式手术逐渐被腹腔镜下手术所替代,其已逐渐在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7]。

研究发现,手术具有一定创伤性,难以避免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造成影响[8]。CD4+、CD8+作为免疫系统的主要调节因子,在妊娠期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通过测定其水平能够反映免疫功能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鸣音恢复、初次肛门排气及初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TNF-α、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 CD4+、CD4+/CD8+均低于术前,CD8+高于术前,且术后CD4+/CD8+均低于观察组,CD8+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D8+、CD4+/CD8+波动较小。提示较OA,LA在妊娠期阑尾炎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OA尽管已非常成熟,但手术切口较大,增加感染风险,加之其受麻醉、手术影响,盆腔及腹腔内积液难以完全排出,导致术后发生诸多并发症[9]。相比之下,LA术野开阔,能够在微创下切除病变阑尾,且对腹腔损伤较小,以免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影响肠道功能,最大限度保障母婴安全。LA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通过腹腔镜全面探查阑尾,可有效预防病变阑尾接触腹腔,减少腹腔暴露时间,将手术操作对腹腔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最大限度保护机体免疫功能不受损伤。同时,行LA治疗切口较小,患者术后痛感较轻,对母体和胎儿影响较小,利于患者早期恢复饮食,可进一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由于OA和LA均为创伤性诊疗手术,术后会导致机体产生大量TNF-α、CRP、IL-6等炎症因子,加重炎症反应,TNF-α、CRP、IL-6均为临床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常用指标[10-11]。LA属微创手术,对机体创伤较轻,可减轻机体创伤应激反应,减少TNF-α、CRP、IL-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与合成,对于改善术后机体炎症反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OA切口难以避免受到阑尾周围脓液污染,加之手术操作对切口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易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12]。而LA通过建立气腹环境将切口与阑尾感染源隔开,手术完成后用标本袋装阑尾,有效避免切口与阑尾接触,降低母婴感染风险,且LA术野较好,可反复冲洗腹腔直至其干净,以防发生腹腔脓肿。此外,由于受妊娠期患者腹部脂肪等因素影响,行开腹术时术野较差,切口较大,LA在妊娠期患者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可缩小手术切口,避免留下较大的瘢痕影响美观度。

综上所述,LA应用于妊娠期阑尾炎患者中效果较佳,能够减少炎症因子产生,保护机体免疫功能不受影响,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阑尾阑尾炎腹腔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老年复杂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阑尾炎有哪些分类
阑尾真的无用吗?
阑尾炎能自愈吗?
阑尾炎一定要用手术治疗吗?
2例腹腔妊娠临床分析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
消痈解毒汤为主治疗阑尾脓肿1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