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效果

2022-03-22张春发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呼吸机呼吸衰竭通气

张春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病率呈现攀升的态势,已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深远影响[1]。COPD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肺通气功能进一步下降,在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下,可出现症状突然剧烈加重的情况,临床将该时期称为急性加重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呼吸受限甚至可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再次加重病情,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临床在治疗AECOPD中,一般采用控制感染、解除支气管痉挛、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但常规治疗方案疗效有限,临床一直在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3]。无创呼吸机是一种辅助通气的器械,可帮助换气功能受限的患者正常呼吸,继而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的目的[4]。本研究对晋江市医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9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5]中COPD的判定标准,且处于急性加重期;(2)肺通气功能严重障碍,出现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符合文献[6]中Ⅱ型呼吸衰竭的判定标准。排除标准:(1)存在器官器质性损伤;(2)合并循环、呼吸系统其他重大疾病;(3)恶性肿瘤、免疫功能障碍;(4)对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不耐受或过敏。使用统计学软件SAS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0~88岁,平均(72.61±6.62)岁;病程 5~15年,平均(10.15±2.68)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分级:A 级 12 例,B级22例,C级8例,D级3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60~86岁,平均(72.35±6.47)岁;病程5~14年,平均(10.02±2.61)年;GOLD分级:A级11例,B级21例,C级10例,D级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取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研究告知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抗感染、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5~2.0 L/min)等治疗,同时纠正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予以患者抗生素治疗,药物视患者个体情况、感染情况选择,予以异丙托溴铵(勃林格殷格翰 Laboratoire Unither;注册证号 H20150158)2.0 ml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澳大利亚AstraZeneca Pty Ltd;注册证号 H20140475)2 ml,并加入 2 ml生理盐水配制成雾化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2次/d,治疗2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无创呼吸机(澳大利亚;瑞思迈S10)治疗,应用伟康AF531面罩(粤械注准20152560913)开展机械通气治疗。模式采用S/T模式通气,吸气压力20~25 cmH2O,呼气末压力 3~4 cmH2O,潮气量 8~12 ml/kg,治疗期间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95%,每次上机时间2 h,2~3 次 /d,通气时间 3~7 d,视患者情况脱机。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参考文献[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制定疗效评价标准,显效:咳喘、呼吸困难显著改善,血气指标、肺通气功能指标复常或显著改善;有效:咳喘、呼吸困难有明显改善,血气指标、肺通气功能有一定改善;无效:咳喘、呼吸困难等未得到明显改善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肺通气功能,以肺功能测定仪检测,检测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并计算FEV1/FVC。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指标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SpO2。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再住院率(随访6个月,从出院日开始计算)。统计观察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例(%)]

2.2 两组肺通气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FVC、FEV1、FEV1/FV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通气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肺通气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FVC(L)FEV1(L)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5) 1.95±0.32 2.77±0.37 1.25±0.24 1.95±0.39 64.10±7.68 70.40±8.20对照组(n=45) 1.92±0.33 2.32±0.35 1.24±0.23 1.52±0.35 64.58±7.76 65.52±7.82 t值 0.438 5.927 0.202 5.505 0.295 2.889 P值 0.663 0.000 0.841 0.000 0.769 0.005

2.3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PaCO2、PaO2、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s)

组别 PaCO2(mmHg)PaO2(mmHg)Sp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5) 71.36±8.20 51.30±5.41 52.96±5.14 72.36±6.85 83.62±6.20 96.23±1.52对照组(n=45) 70.68±8.68 56.42±5.34 53.10±5.20 67.02±6.52 83.41±6.12 94.02±1.42 t值 0.382 4.518 0.128 3.788 0.162 7.127 P值 0.703 0.000 0.898 0.000 0.872 0.000

2.4 两组住院情况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住院情况对比

2.5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2例,其中1例为气道损伤,1例为低血压,在针对性干预后均未对患者的正常治疗造成影响。

3 讨论

COPD对健康威胁极大,而我国因吸烟人群规模大、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近10年COPD的发病率有明显提升。流行病学统计显示,40岁以上人群,总发病率达到8.8%,因此诊治COPD已成为公共卫生中极为重大的问题[8]。AECOPD不仅病情严重,还可诱发其他并发症,呼吸衰竭是AECOPD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使患者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显著增加病亡率。并且因呼吸衰竭的影响,COPD病情更难以控制,治疗难度极大。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呼吸系统功能受到严重破坏,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但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为此临床一直在寻找更理想的治疗方案[9-10]。廖珍慧等[11]的研究中通过加强AECOPD患者的护理干预达到促进疗效提升的目的,但极大增加护理医疗资源的占用;而在夏家惠[12]的研究提示,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此类患者可促进疗效的提升,有效改善患者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问题,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无创呼吸机操作简单,相较于有创呼吸机使用灵活,可依据患者病情上机、撤机,可快速改善患者机体缺氧状态,促进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排出[13]。相较于有创呼吸机的优势在于使用更为方便,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可能更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情况越来越广泛,该类无创呼吸机可在吸气时产生合理的吸气压,达到扩张支气管,减轻呼吸过程中气道阻力的目的,而在呼气时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继而达到预防肺泡憋萎的目的。因此应用无创呼吸机可促进患者肺氧合能力的恢复[14-16]。此外,由于无创呼吸机不需要进行气管插管,这使得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显著降低。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提示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之所以能促进疗效的提升,在于应用无创呼吸机可减轻患者呼吸过程的负担,促进机体供氧、需氧之间的平衡,使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问题得到改善。董强[17]的研究也显示,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总有效率达90.00%,与本次研究结果相当。本次研究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水平分别为(2.77±0.37)L、(1.95±0.39)L、(70.40±8.20)%,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以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患者肺功能有显著作用。本次研究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动脉血气指标得到显著改善,而在杜锦辉等[18]的研究中,患者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下,在治疗后PaCO2、PaO2、SpO2分别为(50.02±5.32)mmHg、(70.16±10.24)mmHg、(96.21±1.28)%,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 PaCO2、PaO2、SpO2(51.30±5.41)mmHg、(72.36±6.85)mmHg、(96.23±1.52)%基本一致,提示无创呼吸机可促进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的改善。本次研究还对比两组的住院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表现更理想,说明通过无创呼吸机的治疗,还改善患者的住院情况。而对观察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统计显示,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本次研究不足之处在于随访时间较短,未对患者远期情况进行随访。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在治疗老年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使患者住院情况得到改善。

猜你喜欢

呼吸机呼吸衰竭通气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