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信息化的相关研究

2022-03-22梁广云

科技视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医疗机构

梁广云 赵 岩

(1.哈尔滨市道里区康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0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互联网技术的强弱是体现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准[1]。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在就医的过程中,对医院的服务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而医院信息化程度是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的关键点,也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环节,新医改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2]。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国家对基层卫生机构关注度的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如何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协同发展,创新国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模式,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社区老百姓服务,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问题。因此,应该加快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医院管理水平,以适应现代化医院科学管理的需要[3]。

1 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自2009年国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政府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系统性地记录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和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相关数据[4]。研究发现:在居民健康档案使用的过程中,应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尤为关键的环节,因此,应运用“互联网+”思维,形成充分挖掘大数据的技术,能充分适应医疗卫生信息特征的大数据分析应用支撑平台,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能充分运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实施,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据分析、运行规律总结平台运行经验,为医疗卫生行业进入大数据时代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在基本医疗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平台设立医生信息系统工作站是全面实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提,有利于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数据采集,保证基本医疗过程得到全面改善,保证医疗卫生实现过程中的各项医保制度的实现,提升医疗机构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办公的的信息化[5]。但是,当前我国医疗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过程,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缺乏标准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等问题,需要国家有关部委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医疗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平衡医疗资源,化解医患矛盾。近些年,医疗工作场所医患关系紧张的事例频频发生,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资源不平衡、医疗信息资源不对等、就诊患者寻求就医的过程繁琐。而我国的医疗现状是,医院普遍人满为患,挂号难、诊疗难、缴费难、取药难,看病逐渐成为了患者的负担,而农村、边远地区或贫困地区严重缺乏医疗资源。国家医疗卫生管理部门深入调研、实地考察,逐步推进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共享医疗服务系统[6],使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资源整合,促进各地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医疗转诊机制,实现省市县乡医疗信息资源的有效互通互联,推动医患资源的灵活流动和结构优化,进而解决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医疗信息不对等的问题,保证医院医疗秩序维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融入医院医疗领域的过程中,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探索实现基层医疗信息化技术高效运用的方法和路径,在现有医疗信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发现,“互联网+”下的基层医疗机构智能化、自动化的运转能有效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业务的发展。在智能化、便捷化的数字化运用之下,传统纸质化的医疗运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医疗就诊工作。然而,基层医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工作效率,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冗杂的工作操作的工作量,缓解了基层医疗工作者的工作压力。通过建立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系统,有效帮助基层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及时地查询信息,有利于降低时间成本,保障医疗质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有效推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现[7]。

2 充分运用“云绩效”模式,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水平

通过多年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经验研究发现,将“云绩效”应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和日常管理中,有利于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更加有效地保证基层医疗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的条理性。医疗机构信息管理需求与传统的人工日常管理模式常常发生冲突,导致医院管理与服务效率不高,而将医院日常管理与信息化技术充分融合,有利于极大地提升医院的日常服务管理质量和效率[8]。

医院使用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作为基础的,有利于实现病例的数字化管理。这就说明,通过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将病人的病历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整理起来并进行保存。这样的信息管理方式大大减少了办公室纸张的使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这一目的。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纸张的使用量,还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环境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够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方便医生翻阅和查询病例。另外,无纸化的办公方式,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成本的投入。而且,互联网拉近了不同地方的人们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信息资料的进一步共享和信息快速传递,减少了信息传递烦琐的中间环节,有利于信息传递速度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医生病情诊断速度也快速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改进医疗信息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我国医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还未成熟,依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容易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大多数平台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各个区域之间的医疗卫生信息没有实现交换共享,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且缺乏统一标准,各个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各自为政,就会形成大量信息孤岛,无法达到信息共享、交换的目的[9]。其次,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也会制约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医疗信息化业务量将会快速增长,同时决定了医疗信息化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管理人才。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卫生管理、医疗等多个领域,需要大量技术人才。最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缺乏资金的保障,减少信息化平台建设动力。医疗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过程复杂、周期性长,从初期的建设到后期维护运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些费用主要来自政府支持。

公共卫生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必须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才能够实现最好的效果。能否协调好这之间的关系,是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如何构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平台,如何将横向系统与纵向系统结合是一个建设难点。在建设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这种大型信息系统时,应该对一些结构性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和验证,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

国家在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过程中,要促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首先,要严格制定统一标准,进行整体规划分析,规范信息化平台,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促进各地区之间的医疗卫生信息资源交流共享,减少信息孤岛。其次,要加强医疗信息化平台管理队伍的建设,要健全从业人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职工工资待遇,调动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吸引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并且定期对非专业人才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信息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争取做到自己解决小问题,协助专家解决大问题,使信息管理人员逐渐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促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最后,要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出台相关政策,招商引资,保证资金投入。

当前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已经处于信息整合阶段,医疗机构需要建设一个信息整合与管控的平台。医疗信息化建设逐渐从业务领域扩展到管理领域,通过对个人健康信息的采集、分析,以及网络资源共享的功能,不同地区、不同科室之间进行共享和交流,从而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医疗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实力。

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使医院实现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保证医疗安全有据可循、科学规范,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对医疗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加强和改善内部控制,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HIS系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延拓,构建高实用性的信息系统成为当今网络建设的潮流,HIS系统将医院管理向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式转变,成功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效益。医院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部门,医院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为病人提供高端、特需化服务就需要大视野、大合作、大构想的思路来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因此,提高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就变得越来越迫切[10]。总之,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医院现代化建设,提高医院经营质量和效益,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

3 扎实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切实保障人民健康水平

我国开始全面推进信息化就诊模式,保证基层医疗单位信息化建设向着更高水平发展,重点是全面评估基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标准化应用水平,从病历撰写的规范程度、档案录取的便捷度、医学术语的精准度等方面入手,努力实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的数据录入规范化管理,最终实现基层患者的“智慧服务”。通过实施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解决病人看病就医过程当中的烦琐的就诊程序,充分保证居民健康水平。医院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部门,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效率直接影响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因此,应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在就诊过程中的满意度,保证医疗安全有据可循、科学规范,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对医疗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减少内部运行消耗,扎实、稳步地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医疗机构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