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服饰的特点及成因探析

2022-03-22央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期
关键词:影响探究服饰文化

央珍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服饰得以产生并逐步发展创新,它在人类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中不仅起着重要的保暖和装饰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服饰文化。居住在我国青藏高原上的藏族,由于长期生活在地域辽阔的高海拔地区,环境复杂,自然气候条件较我国东部地区相对恶劣,造就了独特的藏族服饰,日常的服饰主要以简约保暖、易穿易脱为主,能够在满足藏族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适应艰苦的劳动环境。自古以来,藏族服饰所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以及丰富的色彩、造型和特有的装饰元素受到人们的喜爱,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由于我国藏族人口分散,不同的藏族地区服饰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因而其服饰具有地域差异,在设计和功能上有所不同,这也增添了藏族服饰的文化特色。文章从藏族服饰的主要特色出发,较深入地探究了影响藏族服饰形成的地理和文化因素,并鉴赏了藏族服饰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藏族服饰;服饰文化;影响探究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1.042

0 引言

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生活在世界屋脊上的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辛苦耕耘,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明和灿烂的藏族文化,其中最具表现力的服饰文化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产物,充分反映了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以农、牧业为主,由于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受温度低、早晚温差大、日照强烈等地理气候环境的影响,造就了藏族服饰具有宽大易脱、长袖保温等特色,并随着游牧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就目前来看,藏族服饰类型超过200种,种类丰富,且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西藏地区主要分为卫藏、安多、康巴三个地区,其中,风景秀丽的康巴地区有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

1 藏族服饰的主要特征

藏族历史悠久,服饰文化灿烂辉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就其种类来看,可以将藏族服饰分为藏袍、藏鞋、藏帽以及配饰四大类。不同的服饰有不同的特色。

藏袍深受藏族人民喜爱,总体上具有宽大、长袖、长襟的特点,主要由外袍、衬衫和腰带构成。男女藏袍在尺寸、配色和材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其一般都很长,穿着时需要扎腰带并将衣服下部往上提,腰带在实用的基础上具有装饰服装的作用。藏袍主要由氆氇或者毛毡面料制作,穿着时需要在里面穿上白色或者红色的衬衫。根据季节的不同,藏袍可以是无袖、有袖或者右斜襟的。就男女藏袍的差异来说,女士藏袍一般会在前面围上一块帮典,在内衬衬衫方面女士衬衫多选用印花绸缎,相较于男士的白色绸缎装饰性更强,且女士翻领居多,男士直领居多。

藏鞋也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鲜明的特色。藏鞋分为松巴和嘎洛两大类。松巴鞋用料扎实,鞋底多选用牛皮,用粗毛线缝钉加固,鞋帮则选择多种颜色的丝线绣上独特的花边和花瓣,并在鞋面上绣上花朵圖案,鞋帮上部较长,可以包住穿鞋者的小腿。松巴鞋做工精细,主要在重要的节日穿着,在藏族地区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嘎洛鞋主要用牛皮包底,鞋帮用三层的氆氇面料缝制,再辅以牛皮拉条或金丝线镶边,鞋尖上翘,便携好穿。

藏帽种类繁多,也是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服饰之一,有普通帽、官帽、僧人帽等多种,在各种重要节日和日常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藏族的僧人帽是信奉藏传佛教的僧人们佩戴的帽子,其帽尖向上延伸,呈现出独特的象牙形状,远远望去就像一只飞翔的雄鹰。民族帽以金宝顶帽和金花帽为主。金宝顶帽用金银丝带作为装饰,用氆氇面料或皮毛等制作帽身,同时绣上各种美丽的金丝图案。金花帽的男女佩戴方法和具体的样式都存在一定差别。在不同的场景中藏族人民会选择性地戴上不同的帽子。

作为世界屋脊上的居民,独特的自然环境赋予了藏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意识,有丰富的服装配饰文化。一是头饰或者珠宝首饰。藏族人民喜欢用琥珀、玛瑙、天珠、金银、玉器等作为头饰来装扮自己,同时还喜欢用各种材质的镯子、手串、耳环和项链等装饰自己。二是腰部装饰物。除了五彩斑斓的腰带之外,藏族人民还喜欢佩戴藏刀、火镰、雕刻精美的金属币或者各种腰扣、小鼻烟盒等。三是哈达。作为藏族文化中最具宗教特色和人文情怀的装饰物,藏族人民喜欢在重要的节日或场合佩戴哈达或用哈达系上护身符斜跨在身上。哈达有不同的等级和材质,过去以麻为原料的居多。颜色分为白、黄、蓝、绿、红五种,在不同的宗教和政治场合中有不同的寓意,向人民传递纯洁美好、吉祥如意的祝福,或者代表五彩斑斓的美丽大自然。

2 影响藏族服饰特色形成的因素

2.1 多变的高原因素

藏族人民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有广阔连绵的高原山脉,气候以山地高原气候为主,因此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有气温低、日照强烈、早晚温差大的特点,这就对藏族人民的服饰提出了严苛的要求:既要适应高原地区的劳作和放牧生活,还要根据多变的天气及时做出调整。在酷暑七月,气温普遍偏高,青藏高原上的人民在日间的阳光下只需要身着单衣,而到了晚上,气温下降,霜冻多发,单衣就换成了抗寒的皮衣。这就使得易穿脱、既防寒保暖又抗热的藏袍成了首选。同时,藏族人民习惯过着迁移放牧的生活,处于半农半牧的状态,衣服必须适应于迁徙。在此基础上藏民们发明了宽大的藏袍,其多由保暖的皮料或氆氇制作,而开右襟、下部长的特点使劳作和生活都变得容易。中部系扣的腰带既可以形成兜囊方便装物品,也便于自由穿脱,有利于随时随地开展劳作,或者根据气温的变化调节体温。

2.2 多彩的文化因素

藏族服饰起源于青藏高原,并随着藏族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形成了灿烂的服饰文化,多彩的文化因素是藏族服饰形成特色的重要原因。考古发现显示,青藏高原有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漫长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并在部落变迁中发挥作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藏袍。古代藏族人种属于古羌人,古羌人在青藏高原上聚族而居,发明了许多纺织工具,并生产了骨笄、骨镯、石珠及穿孔的贝壳等具有鲜明特色的配饰。在古羌人的遗址中还可以发现其纺织的布料,这种毛布纺织有大方格图案,用染料染成了紫红色、褐色等颜色,具有独特的审美。迄今为止,大量的文物史料都能够显示远古藏区人民的独特审美,他们擅长用各种布料、装饰物来装扮自身,并影响至今。随着社会的进步,藏族人民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审美,各类藏族服饰为我们充分展现了其文化的影响力。

2.3 邻近国家、地区因素

古代青藏高原地区除了与中原开展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外,还与印度、波斯等民族有较多的通商往来,这就使藏族服饰受到了邻近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例如,藏族人民喜欢用各种宝石作为装饰物,天珠、玛瑙、琥珀、松石、金银和玉等都是宝贵的首饰,而根据考古,在阿里地区的古格王朝遗址中发掘了大量的人物壁画,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中刻画了大量其他民族装饰的图案,如阿拉伯的长袍、印度僧侣的袈裟等。时至今日,仍然可以在藏族人民的服饰文化中看到许多外来民族的影子。

2.4 宗教因素

宗教因素也是影响藏族服饰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印度佛教分裂為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并传播到周边国家,大乘佛教进入中国后主要在藏族地区发展,并演变为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即喇嘛教的影响一直延伸到今天。而喇嘛教的许多文化逐渐影响了藏族服饰,使藏族服饰带有独特的宗教特色。如喇嘛身着的僧侣袍服与藏袍相似,都具有宽大且长的特点。宗教中的许多纹样逐渐出现在服饰上,许多人在藏袍上加入喇嘛教元素,或是效仿制衣。如根据活佛或者大喇嘛的衣服设计了一种遮阳帽子格桑斯友。

2.5 经济生活因素

服饰文化总是从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演变而来,并服务于藏族人民的日常劳作和生活。许多独特的藏族服饰或者装饰物显示出经济生活因素对其服饰发展的影响。例如,许多装饰物在早期都是从生活工具演变而来,如在藏族牧区常见的腰佩学纪(奶钩)其实是妇女挤奶的工具,而牧区妇女又创造性地用天珠、玛瑙、松石等材料镶嵌并加以装饰,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饰物。藏袍的腰带既可以束腰,凸显藏族人民高大的形象,又可以与袍子的上半部分形成兜囊,方便携带物品,腰间佩戴的小藏刀更在日常的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岁月的变迁,许多当时实用的物品和服饰演变成装饰,服饰的艺术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仍保留着传统的特色,是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3 藏族服饰的艺术特色

3.1 藏族服饰的地域性与多样化特色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劳作方式存在差异,其服饰也呈现出地域性和多样化的特色。藏族地区按使用方言的不同可分为卫藏、安多和康巴三大地域,不同的地域内服饰的样式和审美搭配存在差别。就女性服饰来看,不同地区的妇女喜欢用不同材质的宝石制作装饰物。例如,拉萨地区的妇女用珊瑚和松石制作“巴珠”并佩戴在头上;而阿里普兰的妇女则仿照孔雀制作独特的头冠,她们用珊瑚和珍珠穿串,耳坠和帽饰交相辉映;甘孜阿坝的藏族女性则将自己的头发编成数十股辫子,并在辫子上接上咖啡色的丝线,同时串以玛瑙、琥珀等装饰物,有独特的特色。在服饰材料的选择上,绸缎、哔叽、氆氇等面料都有广泛的应用。而男性的服饰总体呈现出厚重美,具有磅礴大气的特点。在农业区域,男性多从事种植,为了便于劳作,他们习惯穿着氆氇面料制作的大领开右襟的藏袍,腰带和上身下垂的部分能够形成一个囊袋,便于存放物品。牧区男性的藏袍多由皮料制作而成,在寒冷的夜间具有很好的防寒保暖效果。而男性节假日的藏袍色彩丰富,选择各种花纹的绸缎制作而成,并印有各种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在装饰物方面,男性佩戴的发饰、腰饰、帽子等种类繁多,选择珊瑚、玛瑙、琥珀、金银等各种材料制成。

3.2 藏族服饰的功能性与舒适度特色

受到高原气候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藏族服饰在兼具审美意趣的同时还具有功能性和舒适的特色。功能性是制作藏族服饰的首要考虑的因素,为了适应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服饰首先具有实用价值,能够在不同的劳作和生活场景中转变为实用的工具。如在劳作时将藏袍作为储物袋使用,或者在放牧的夜间将皮料制作的藏袍当作睡袋。藏族妇女还会用藏袍做婴儿袋,在生活劳作的基础上哺育后代。而独特的斜襟单袖是为了方便随着天气的变化自由转换,当天气炎热时,斜襟的设计使藏袍很容易脱卸,其空隙部分还能组成囊袋存放食物或生活用品。藏族服饰有很强的延续性,其在兼顾形式美的基础上更重视发挥服饰的使用价值,在生活场景或者节庆场景中具备不同的功能。同时,这些宽大的藏袍还会选择氆氇、皮料等材质,在实用的基础上更贴合皮肤,穿着舒适。

3.3 藏族服饰的装饰性与表现力特色

人是服装的主人,服饰在发挥其使用价值的同时还是人身份地位和审美意趣的象征。藏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表现力特征。藏袍可以分为平民藏袍、贵族藏袍和僧侣藏袍等多种,其在材质和装饰图案的选择上有所不同,并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官员藏袍种类繁多,如在藏袍上绣莲花、蟒和团花等图案,这些都是身份高贵或品性高洁的象征,能够凸显穿着者的地位。如古代官员穿着的藏袍因其官位等级的不同会使用猞猁、狐皮等不同的材料并选择珊瑚、琥珀等作为装饰。贵族藏袍则非常讲究装饰,各种耳部饰物、胸饰、腰饰和藏袍交相辉映,使用的珍珠、琥珀、玛瑙和松石等都是上等的宝石。

4 结论

藏族丰富的服饰文化体现了藏族人民在适应自然环境和创造精神文化方面做出的努力,呈现出多样化和地域化的特色,极具艺术魅力。藏族服饰与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习惯、宗教和精神文化信仰有密切的联系。作为人类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服饰在如今仍受到广泛的欢迎。研究藏族独特的服饰文化及其形成因素,对厘清藏族文化发展脉络、促进藏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培植藏族人民文化自信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立足藏族服饰的文化特色,努力探究藏族服饰在当今社会的创新发展道路,让藏族服饰的魅力在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支持下广泛传扬。

参考文献

[1]高一丹.藏族服饰文化研究—以甘南夏河县为例[D].大连:大连工业大学,2020.

[2]曹英才.舟曲藏族服饰文化研究[D].成都:西南民族大学,2020.

[3]谢姣.藏族服饰的探索与研究—藏族服饰形成的原因[J].商,2014(13):64.

[4]李占霞.天祝藏族服饰特征和保护[J].炎黄地理,2021(1):71-73.

[5]叶睿.康巴地区藏族服饰的特点及其启示—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实例分析[J].文化产业,2020(36):92-93.

[6]向世前.安多藏区服饰文化的艺术特色探析[J].喜剧世界:下半月,2019(7):72-73.

[7]易为,赵耀龙,钟蕊.嘉绒藏族服饰文化的地理学调查—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J].热带地貌,2018,39(2):40-50.

sdjzdx202203231325

猜你喜欢

影响探究服饰文化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楚雄彝族服饰文化发展的思考
中国唐代与西方中世纪服饰文化交融发展
国际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云想衣裳花想容
广西瑶族服饰文化研究
后印象主义对康定斯基的影响探究
“营改增”对餐饮业的影响探究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