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唐代与西方中世纪服饰文化交融发展

2017-01-12崔舜婷侯东昱

东方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

崔舜婷++侯东昱

摘要:服饰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是物化的精神产品。服饰不仅体现着人的身份和社会等级,尤其是执政阶层的风尚喜好。文章对中国唐代时期和与之对应的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服饰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以此解读国内外服饰文化的独特内涵。

关键词:服饰文化;中西对比;唐代时期;西欧中世纪

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历史中,中国与西方的服饰文化虽有所差异,但在差异中又有着相互间文化的渗透与交流。本文主要从孕育服饰的时代背景、服饰标示社会等级的政治性、服饰融入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服饰在封建社会的差异性、以及服饰对后世的影响与再生的探析中西服饰文化的对比研究。

1 服饰的时代背景

任何一个时代的服饰形成都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它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背景。了解服饰形成的时代背景才是解析服饰特征与内涵的前提条件。

1.1 唐代时期(618~907)背景

唐朝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济上的均田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军事上的府兵制,减轻了人民的开支,经济、军事制度的完善为唐朝手工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根基。政治上制度完善且开明,随着武则天的登基,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更是出现了女着男装的女子蹴鞠图和女子骑马俑等。对艺术沉迷的玄宗李隆基更是将异域风情的帔帛和袒露装推上高潮,使得宫廷盛装引领着长安的时尚。

1.2 拜占庭帝国(395~1453)与法兰克王国(674~814)背景

与盛唐相比,西方中世纪经济以庄园经济盛行,政治上王权和教权相互依存共同统治。由东罗马帝国发展起来的拜占庭帝国,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继续,同时又吸收了埃及与东方服饰文化的精华。与繁荣和稳定的东罗马帝国相比,处于长期战乱的西罗马帝国以法兰克王国为主,社会生活依然是日耳曼式的,大部分的法兰克人都穿日耳曼式的衣服。

2 中西民族服饰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相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促使唐代时期与西欧中世纪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服饰文化,但执政者用服制维护权威与贵族显示权贵姿态的方式是相同的。同时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让中西服饰文化有了渗透与交融。

2.1 服饰标示社会等级的政治性

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天子百官冕服制度具有系统的官服设计,如唐朝皇帝冕服分“大裘冕、袞冕”等六种。官吏的品级与袍衫颜色的深浅有关,官吏的职别与官服刺绣有关,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罗马帝国后期服饰从俭朴逐渐趋向奢华,体现在服饰面料、色彩和配饰的区别变化上。帕鲁达门托姆是拜占庭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方形大斗篷,为表示权贵,在胸前缝一块带有金丝刺绣的“塔布里昂”装饰布,皇上及高官的披风衣长变长,方形变梯形,国王和皇后是紫色的,臣僚和重要官员是杂色的。

法兰克王国的衣着服饰,不仅通过衣物的多寡来体现社会地位的差异,还从所佩戴的首饰显示出来。在查理曼的雕刻中,佩戴着象征王室权威的珠宝皇冠、宝剑,以及一个王权宝球,象征着上帝是高于人间的统治者。

2.2 服饰融入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唐代服饰大量吸收了其他民族服饰元素,形成了具有大唐特色服饰的新形式。胡服就是典型融入外来服饰元素的代表,它是一种包含印度、波斯很多民族服饰成分在内的一种装束,在胡服中带有薄纱遮面的幕篱和帷帽是最被唐代妇女所喜爱的。除此之外,唐代服饰的点缀帔帛也是民族交融性的代表,是唐服饰引用印度“沙丽”文化并把它融人唐服中的一个典型例证。

在西方服饰的多元化体现在丝绸上,直到公元552年,拜占庭帝国派遣的传教士到中国,弄清丝绸的秘密,一个世纪以后,在拜占庭才织出丝绸来。欧洲中世纪的拜占庭式服装,同时糅合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图案,以丝绸为贵,为尚。

2.3 服饰在封建社会的差异性

唐代女子有女着男装的风气,尤其是天宝年间更为流行,女子郊游与骑马更是一时的社会风尚。也表明了唐代对妇女的束缚明显小于其他封建王朝。在武则天掌政时期,唐代政治开放,使得唐代妇女漠视礼教,出现了空前绝后的袒露装。

中世纪的欧洲服饰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息,用缠绕的衣布去掩饰人体的形态美,把服装表现的重点表现在衣料的质地、色彩与纹样的变化上。帕留姆和罗鲁姆就是拜占庭时期宗教色彩的带状装饰。帕留姆由帕拉演变而来,与达尔玛提卡一起作为外用服装使用,形同袈裟的带状物,先在平民中流行,后由神职人员穿用。罗鲁姆是表面有刺绣的或宝石装饰的披绕在身上的带状物,贵族与神职人员在服装面料上装饰豪华的织物和宝石黄金,显示其身份。

除帕留姆和罗鲁姆之外,达尔玛提卡也是具有宗教意义的外衣。是由丘尼卡演变而来的服装。是罗马末期出现的为基督教徒穿用的一种套头式外衣,在日耳曼服装中为了御寒,常把两件达尔玛提卡重迭穿用。罗马式文化是日耳曼人吸收基督教文化和罗马文化后,在服装上表现为不显露体形,从头上垂下的面纱把整个身体都掩盖起来,男女装同形是罗马式文化封闭性的一种体现。

3 民族服饰发展的重要性与影响

唐代服饰丰富多彩,不仅对我们的后代影响至今,对其他国家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日本的和服与韩国的朝鲜服,就是借鉴了唐朝服饰。最典型的华丽礼服品牌NE·TIGER,在2012年的时装发布会上以“唐·镜”为主题,将大唐盛世推向人类文明的巅峰。绎丝、云锦、刺绣、结绳技艺的运用,传递出唐朝的西域之风,重现了盛世的帔帛襦裙。

拜占庭的艺术文化也远传至今,多次被一线大牌作为重要灵感来源,重新在秀场上一展宫廷华丽。2011年,Chanel 发布“巴黎—拜占庭”高级手工坊系列,大量的古典金色元素,及用宝石装点出摩登的拜占庭皇后,并推出强调镶贴艺术的服饰珠宝,体现中世纪装饰艺术的繁复与瑰丽。2013年,Dolce&Gabbana发布华美绝伦的拜占庭风格秋冬高级成衣,将马赛克壁画和象征皇权宗教感的皇冠融入其中。

4 结 语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唐代与西欧中世纪的服饰都各有特色,不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在现代服饰设计中,设计师们逐步认识到“民族意识”的重要性,挖掘传统设计文化元素为现代设计所用。因此,不论中国还是欧洲都应倡导民族传统文化,继续发扬丝绸之路精神,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现代设计艺术中得以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冯泽民,刘海清.中西服装发展史(第2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51-62

[2]张竞琼,蔡毅.中外服装史对览[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0:101-120

[3]邵晨霞.浅析外来文化对唐朝服饰的影响[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2(3):85-88

[4]李当岐.西洋服装史(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9-142

[5]李杨.浅谈中国传统服饰的奇葩——唐朝女装[J].大众文艺,2011(15):135,178

[6]刘旭.昙花一现与黑暗中的光明——中国唐代与西方中世纪服饰对比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0-33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楚雄彝族服饰文化发展的思考
云想衣裳花想容
广西瑶族服饰文化研究
客家传统女性的生活习俗及其文化
用符号三分法分析中国旗袍文化之美
基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内在契合
基于“新中装”的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
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3D服饰文化展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