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脑钠肽水平的影响与疗效分析

2022-03-19卢炳棋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5期
关键词:脑钠肽急性心肌梗死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起始于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接纳的3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开展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对治疗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P水平及临床指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患者BNP水平相比较于治疗前更低,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左室舒张末内径小于治疗前,P<0.05,组间统计数据符合研究分析差异标准。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其BNP水平,减少住院时间。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脑钠肽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5--01

心肌梗死是临床心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病于中老年人群,主要是心脏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液供给异常或中断,继而形成心肌血缺性坏死,通常呈急性期发作,表现为胸痛、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临床通常采取抗凝治疗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两种治疗方法原理不同,其临床疗效存在一定差异,抗凝治疗是通过抗凝血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或将血栓进行疏通来提高血流速度,加大血流量;而PCI是利用冠脉造影技术将支架放置在血管狭窄部位促使其恢复正常血流,是目前临床治疗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案[1]。本文将我院接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0例进行临床研究,探究PCI治疗的临床效果,详细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文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接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300例作为此次研究目标,年龄取值参考值范围即为46至70岁,年龄均值为(59.92±3.58)岁。

纳入标准:纳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且符合心肌梗死血流分级2~3级标准。

排除标准:将存在严重心肌病患者排除研究外;将存在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排除研究外;将存在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排除研究外。

1.2方法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给予患者拜阿司匹灵及氯吡格雷各300mg,以右侧股动脉或桡动脉入路穿刺实施冠脉造影操作,置入6/7F鞘,注入低分子肝素钙10000U,以Judkins法实施冠脉造影后实施急诊PCI,利用6/7F鞘指引导管到位,引导软钢丝通过冰面,采用2.0mm球囊以5~8大气压将血管扩张开通后直接植入支架,以12~14大气压进行释放,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及欣维宁等常规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0d后采集空腹静脉血2mL,利用多功能免疫检测仪对患者BNP(脑钠肽)进行测定。(2)观察并统计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0d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选取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涉及的所有临床数據均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取(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对患者BNP、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进行对比分析,实施t检验,当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且具有明显的差异对比,统计学存在分析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水平

经检测,治疗后患者BNP水平相比较于治疗前更低,P<0.05,组间统计数据符合研究分析差异标准,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

经统计,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左室舒张末内径小于治疗前,P<0.05,组间统计数据符合研究分析差异标准,见表2。

3 讨论

常规抗凝及PCI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式,其中抗凝治疗是通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进而改善心肌缺血症状,其特点是方法简单,无需手术治疗,但其疗效相对较慢,还会增加胃部压力,易诱发出血风险,临床疗效欠佳[2]。PCI是利用心导管技术将狭窄或闭塞血管进行疏通并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维持正常的血流,进而改善心肌血液灌注,确保心脏功能正常运行[3]。临床研究发现,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有密切联系,BNP是由心脏细胞分泌出的利尿成分,BNP水平能反应缺血程度及左室功能受损程度等指标,一般BNP越高表示心脏损伤越严重,经PCI治疗对比抗凝治疗BNP水平下降更明显,临床效果更显著[4]。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后患者BNP水平相比较于治疗前更低,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左室舒张末内径小于治疗前,P<0.05,组间统计数据符合研究分析差异标准。

综合以上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其BNP水平,促进预后恢复。

参考文献:

[1]甘祥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室结构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7):1586-1591.

[2]仝凌,孙帅,李敏,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脏近期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21-23.

[3]付春生.脑利钠肽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分析[J].饮食保健,2019,6(2):62-63.

[4]杨文典,孟志剑,丁亚楠.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急诊溶栓治疗对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脑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7):978-979.

作者简介:卢炳棋(1985.7)男,广西梧州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诊医学。

2409501186293

猜你喜欢

脑钠肽急性心肌梗死
有创机械通气在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对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BNP、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强化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的检测价值及预后评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影响极高血浆脑钠肽水平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