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抗疫精神对青年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探讨

2022-03-19李明琼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摘    要: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战斗中所孕育的伟大抗疫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伟大抗疫精神对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蕴,不仅丰富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容,坚定了青年大学生的“四个自信”,还强化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的认同教育,创新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实践教育。

关键词:伟大抗疫精神;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3-0011-03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人们安定有序的生活,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是世所罕见的,给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面对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决胜疫情。“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1]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伟大抗疫精神生动地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是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因此,要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中去,讲好抗疫感人故事,用历史的厚度、理论的高度和现实的广度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理解和弘扬中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激发担当使命,坚定“四个自信”,使伟大抗疫精神体现出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

一、伟大抗疫精神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2]。伟大抗疫精神就是当下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最为鲜明和亮丽的精神标识,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成长进步的航向标。只有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伟大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才能指引青年大学生迎难而上扛起时代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生命至上。在重大危机面前,对待生命的态度是检验一个政党的道德良知和价值取向的标准。疫情期间,新冠肺炎患者不花一分钱,国家本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不计成本,不计得失”的原则,不遗漏一位感染者,不放弃一位患者,每个生命都给予平等对待的态度和全力以赴的救治。此次疫情淬炼出的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的价值丰碑,将永远成为指导青年大学生成长的价值导向和行动指南。

举国同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全国各族人民都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了这场疫情防控战,绘就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时代画卷。家国情怀正是实现举国同心最根本的精神底色。从党中央果断作出关闭离汉、离鄂通道的决策,到346支国家医疗队、超4.2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到中国最顶尖的10个院士团队奋战一线,全国近十分之一的重症医学骨干接力上阵,再到广大的公安民警、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社区工作人员等都坚守一线,形成了万众一心、合力抗疫的必胜力量,正是这种家国情怀中护佑生命的大爱,为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舍生忘死。舍生忘死所彰显出来的是一种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使命精神;是一种迎难而上、不怕困难的献身精神;是一种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勇往直前的民族品格。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生死鏖战中,广大医护人员以生命赴使命,挺立在疫情的风口,为病人撑起生命的蓝天;众多90后、00后不畏艰险、请战逆行湖北,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和中华民族的希望;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坚守一线,筑起一座座阻击疫情的坚强堡垒;14亿中华儿女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都在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平凡铸就不平凡。在这场特殊而艰难的伟大战疫中,彰显了中华民族最為鲜明的民族品格。

尊重科学。抗击疫情需要的不仅是勇气和担当,更重要的是科学。首先,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党中央秉持科学的态度,做出了科学的决策。武汉“封城”、建立“方舱医院”、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等都是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做出的决策,最终控制了病毒的扩散和疫情的蔓延。其次,此次疫情的防控是由科学家领军的伟大战

役。钟南山、李兰娟、陈薇、王辰等一大批科学家奋战在一线,他们为疫情的防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最后,这场战役也是一场科技创新之战。在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在数字治堵、治城、治疫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增强了5G应用创新、生命健康和新材料创新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命运与共。“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3],病毒没有国界和种族之分,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全人类休戚与共,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疫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中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人类命运与共的大国情怀。中国第一时间发布疫情信息,第一时间与国际社会分享疫情研究成果和抗击疫情经验,有效遏制了中国的疫情扩散,尽最大努力向国际社会派出医疗援助团队,提供抗疫物资援助,体现出大国的担当和责任,为世界抗疫做出重要贡献。

二、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当前我国社会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即新时代,新时代是属于每个人的,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也就是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途径。但是,在当前全球化、市场化、多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渗透、意识形态冲突和网络思维的颠覆都时刻冲击着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一)复杂的外部环境加剧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度

目前,大学生群体主要是95后和00后,他们正处于逐渐成熟和完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出现了“世界离不开我们,我们也离不开世界”的局面,但是,大变局也充满着各种风险和挑战,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合作与交流也存在着各种竞争与冲突。在这样多元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如何指导青年大学生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如何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如何树立国家安全观,抵制各种错误文化思潮的侵扰,如何立足本民族,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已经成为当前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亟需解决的迫切问题和难题。

(二)信息网络化弱化了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互联网时代,智能电子设备普及,青年大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和获取海量的信息,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可能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认识造成误导,特别是西方的一些国家利用其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主导话语权,经常发布一些“中国威胁论”“人权民主”等话题,质疑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试图干扰广大青年大学生的认识和判断。毋庸置疑,这种现状和手段对于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青年大学生而言是非常危险的,也影响和弱化了青年大学生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三)多元文化思想冲击了青年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故而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但是,多元文化中也有许多消极和负面的因素,影响着青年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守。身处全球化、信息化洪流当中的青年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文化载体了解和接触多样文化思潮,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不断下滑,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和渠道在中国肆意传播一些错误的观念,来扰乱青年大学生的文化价值导向,使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正面文化的选择产生迷茫,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产生质疑。

因此,必须要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途径,是传承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题中之义,是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方式,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完善文化国防建设的基础保障,任何时期都不能放松爱国主义教育。

三、伟大抗疫精神蕴含的对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

伟大斗争淬炼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激励伟大斗争。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战“疫”是一次生动而鲜活的爱国主义实践。在这场伟大实践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对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蕴,不仅丰富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容,坚定了青年大学生的“四个自信”,还强化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的认同教育,创新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实践教育。

(一)伟大抗疫精神丰富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容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要求青年大学生要将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要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要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未来。伟大抗疫精神根植于中国伟大的抗疫实践,伟大的爱国主义实践铸就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体现了时代的诉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时代精神的拓展。青年大学生是这次抗疫斗争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亲身经历和实践后,广大青年大学生才能将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才能厚植家国情怀和具备命运与共的视野胸怀。因此,伟大抗疫精神丰富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容。

(二)伟大抗疫精神坚定了青年大学生的“四个自信”

从根本上来说,“四个自信”来源于实践。这场全体中国人民参与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是一次规模宏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也是一次时代大考。面对这场艰难的时代大考,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的抗疫工作呈现出高效指挥、全民参与、上下协同、科学防治、重点突出、公开透明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与新冠肺炎疫情殊死搏斗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所彰显的正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伟大抗疫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也是中国强大精神文化力量的生动展现。中国举世瞻目的抗疫斗争,既彰显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制、综合方面的制度优势,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经过这场大考,广大青年大学生对伟大抗疫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充满信心和力量。

(三)伟大抗疫精神强化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的认同教育

爱国主义认同教育是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环节。伟大抗疫精神对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认同教育具有强化作用。第一,强化了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在大灾大难面前,个人的命运都与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只有祖国强大才能保证个人的安乐幸福。第

二,强化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抗疫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参与的一次全民保卫战,只有各民族团结一致、守望相助,才能共克时艰,举步向前。第三,强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伟大抗疫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中忠诚、爱国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第四,强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伟大抗疫斗争中彰显出的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优势更加坚定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四)伟大抗疫精神创新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实践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们在价值认同基础上进行多种多样的爱国主义实践,因此,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是帮助他们将爱国主义情怀外化于行的关键环节。伟大抗疫精神对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具有引导和规范的创新价值。首先,规范教育方面。伟大抗疫精神为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的践行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秉持这一方向,才不会偏离爱国主义实践的方向,才能将爱国行为与个人的崇高理想相结合。同时,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青年大学生必须具备法治意识,在法律规范内践行爱国主义实践。其次,引导教育方面。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青年大学生以两种完全不同的实践状态抗击疫情,一种是“动”,一种是“不动”。这两种状态都最大限度地呈现出了青年大学生的爱国行为。通过这两种实践方式启示我们,既要重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实践的“动”,也不能忽视爱国主义实践中“不动”的价值,在一定条件下,安心居家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的践行方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2).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96.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4]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 编辑∕李梦迪

收稿日期:2021-03-18                                                          修回日期:2021-05-08

作者简介:李明琼(1980—),女,甘肃会宁人,甘肃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甘肃中医药大学中青年基金项目“新媒体背景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ZQ2015-16)

3912500589237

猜你喜欢

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论青年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
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历史教学应做到功在外利在内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民主观调查研究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试析在青年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当代青年大学生国际政治观教育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