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APP,上好新时代语文课程

2022-03-19梅凌春

课外语文·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在教学中利用互联网手段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智慧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APP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丰富教学资源,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本文分析了APP在新时代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实施原则和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学APP;新时代语文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7-008-03

【本文著录格式】梅凌春.用好APP,上好新时代语文课程[J].课外语文,2022,21(07):8-10.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促进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移动APP在教学中的运用,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减轻学习压力,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压力,借助手机APP引导其语文学习,可以充分发挥APP的交互性、数据智慧性、适用性和趣味性,减轻学习压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本文分析了APP在新时代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实施原则和有效策略。

一、移动APP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一)有利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由枯燥的语言文字组成,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乏味、单一无趣,背不完的文言文,悟不完的人生哲理,读不完的长篇大论,再加之教师讲授教学法的运用,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在不断下降。而移动APP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使枯燥的文字以更加形象生动的形式进行展现,通过视频、图片,还原文本故事情节,增强学生审美体验,激发阅读探究兴趣,同时可以借助APP朗读指导,训练其语音、语调、语气,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的提升。

(二)有利于发展学科关键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素质教育倡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但是,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耗时耗力,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而手机APP的使用,让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其知识视野,通过资源整合、对比学习,促进其思维发展与提升,或者还可以利用高考蜂背,助力学生巩固学科知识点,提高其阅读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由此可见,该教育信息化的渗透应用,对发展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用好APP,上好新时代语文课程的原则

(一)精准教育,契合适用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借助手机APP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由于教师对信息技术手段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还不是特别了解,会导致滥用,或者出现资源匹配不契合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应用APP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遵循适用性的原则,根据学生所需推送对应的课件资源,从而促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巩固、练习,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发挥智慧教学的育人价值,让学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促进其学习发展、提升,帮助其更好地完善知识体系。

(二)重视交互,促进发展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种教育APP、软件层出不穷,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依赖网络资源,忽视了自身对学生的指导,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不仅违背了教育信息化渗透的育人目的,还严重阻碍了高中语文教学高效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在具体使用时,教师要重视人机交互,重视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在线沟通,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利用数据的智慧性,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推送更加适合的应对高考的学习内容,帮助其共同制定学习计划,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升,提高其学习能力。

三、用好APP,上好新时代语文课程的策略

(一)借助微信平台,引导在线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会影响课堂听课效果,还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充分掌握。为积极响应双减政策,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微信为辅助,在微信平台共享学习课件,通过在线交流、视频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方便教师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课件。例如,在教学《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内容时,旨在通过窥探中国基层社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面貌,更为具体、深入地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那么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微信,在该平台共享整本书阅读学习课件,深入进行整体感知、阅读目录探索、阅读意义解读、阅读方法畅谈等,让学生观察社会、研究人事、学习表達,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整本书的学习思路,可以直观呈现预习思维导图,如:

通过在线引导预习探究,让学生在预习阅读整本书时有一个明朗的线索,从而助力学习探究,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微信平台共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交流阅读心得以及阅读方法,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对该书籍的了解,或者借助微信让学生搜索有关该书籍阅读方面的内容,了解其他人对该书籍的评价,拓展知识视野,鼓励学生深入探索文本内容。通过在线学习引导,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借助朗读APP,创设阅读情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语言素养的关键。但是,传统阅读学习都是教师朗读,学生跟随的状态,枯燥乏味,对文本语气、音调、情感的表达非常平淡。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继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朗读APP创设阅读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训练语音、语调、语气,提高其语言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窦娥冤》阅读内容时,旨在通过阅读学习,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为提高阅读的趣味性,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朗读APP,让学生先了解中国古典戏剧、元代杂剧等知识点,拓展知识视野,然后跟随朗读APP,以听为辅,以情境为核心,按照一定的宫调、曲牌,包括戏剧动作、唱词等对文本内容进行直观演示,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不同角色的音调、音色、语气,然后设计阅读情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鼓励学生跟随朗读APP朗读自己所扮演人物的台词,训练音调、音色、语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窦娥冤,她冤在哪里?身陷冤情的窦娥有什么表现?第三折可以分为几个场景?窦娥为何埋怨天地?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可为什么屈招?又怎甘心忍受这冤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朗读APP拓展学习资源,引导学生阅读学习中国十大古典悲剧,如《赵氏孤儿》《桃花扇》《汉宫秋》,元代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西厢记》等,关联课外,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借助朗读APP进行自由朗读,使之形成良好的朗读学习习惯。这样一来既可以丰富学习资源,拓展知识视野,又可以训练语言能力,提高阅读素养。

(三)借助高考蜂背,巩固内化知识,促进思维发展提升

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非常多,如果没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学生很容易对知识点产生记忆混淆,降低学习效果。为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教师可以利用高考蜂背APP,同步学习核心内容,通过听、背、总结归纳等,让学生查找自己需要学习的资源,节约学生搜集整理的时间,使其集中精力在资料学习和探究方面,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引导学生复习知识时,涉及文言文、古诗、诗歌、现代文阅读、国学经典、古典小说等文章类型,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同类型的知识,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进行针对性学习和巩固,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高考蜂背APP,借助该APP,深入早读、午听、晚修三个板块,让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戴上耳机,让知识变得灵动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会有选择性地复习巩固,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高考蜂背的互动区板块与教师、同学进行话题交流,释放自己的学习压力,拉近与教师、同学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该APP,开展知识巩固交流会的活动,让学生按照手机APP所提供的知识整理,交流自己对知识整理的经验,促进学习迁移,从而更好地发挥手机APP的育人价值,让其服务学生的学习。还可以充分借助该软件中的音频,增强学生的复习能力,充实学生的学习基础。高考蜂背APP的助力,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轻松的学习平台,让记忆变得简单,在听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灵动,有效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其思维发展和提升。

(四)借助知乎APP,智慧引导学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高三是一个冲刺的阶段,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以及学习经验的积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有不同的理解和见解是正常的现象,为提高学生文本理解,促进阅读鉴赏能力,在学习时,可以利用知乎APP,让学生对文本观点进行表达,并围绕该话题进行探讨,促进思维碰撞,从而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做笔记、批注,整合不同观点,这样既可以引导其进行学习探究,巩固内化知识,又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解题探究时,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还要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判断思维能力、语言分析能力、阅读审美能力以及文化传承素养等。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知乎APP,上传自己对某一个观点的表达,以解析《寻陆鸿渐不遇》为例。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分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形象。

在分析时,学生会有这样的观点,如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整体分析是不错的,但是要想拿满分是不够的,分析不够透彻。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知乎APP对这一观点进行全面分析、批注,从核心主题人物形象分析出發,引导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发散自己的思维,为学生讲解有关人物形象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列举常用词语,教授学生学习技巧,从而使其在分析时,能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借助作文宝APP,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质量

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以往习作都是教师讲授,然后安排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写作过程枯燥、写作内容乏味,缺乏真情实感,继而导致学生写作应付差事、照搬模板等。因此,为提高写作质量,教师可以借助作文宝APP,拓展学生写作思路,丰富写作素材,让学生从多个视角、多个层面认识写作主题,提高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文学短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白板为学生收集有关文学短评,提高学生对文学短评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借助作文宝,在词条中搜索有关文学短评的内容,认识文学短评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思路。或者让学生进入交流圈,发帖讨论,让学生学习文学短评写作思路,了解写作注意事项,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又可以提高其对文学短评的认识。通过作文宝手机APP的合理利用,可以丰富写作素材,拓展写作思路,让学生学会分析文学作品,可以掌握写文学短评的要点,提高写作的深度,强化写作质量。

四、结语

用好APP,上好新时代语文课程,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双减政策的落实下,教育教学要做到减压、乐学。因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重视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微信、高考蜂背、知乎、作文宝等APP的使用,让学生在智慧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学会利用手机APP助力自己学习、成长,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潇.线上线下融合式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探索[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1(3).

[2]李冬季.“互联网+”背景语文教学与App融合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8).

[3]徐晓琳.借助App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J].新课程,2020(28).

[4]李雨霏.基于教育APP实现语文移动学习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2021(Z1).

作者简介:梅凌春,女,1982年生,江苏江阴人,本科,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藏语文教学质量
关于加强专业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