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单元整组”习作教学策略初探

2022-03-18王晓慢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整组习作文本

王晓慢

一、单元整组教学与习作教学融合的影响

(一)引导学生正确辨析习作主题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中很注重读写训练,单元习作和课文、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1]单元整组教学是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意识,迎合了学生学习特点,被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中。[2]

习作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侧重点,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读”与“写”的综合性训练,有较强的一致性。在单元整组习作教学中,教师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3]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与目标,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突出体现习作教学要求,从而为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提供保障。例如,在“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习作教学中,教师从单元整组教学方面入手,发挥自身的组织与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参与,使他们扎实掌握整个单元内容。随后,组织学生开展与习作主题有关的写作练习,并且不限制写作内容、形式、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身所学习的学科知识以自己的话语进行表达,抒发真实情感。同时,为避免学生思维受限或习作内容过于相似,教师可以在单元整组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探讨,找到单元整组中的相同内容与不同内容,并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产生更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为学生习作练习提供有利条件,确保学生具备自主辨析写作主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精准把握习作内容及结构

在单元整组习作教学中,教师借助单元整组的优势,降低习作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习作技巧,并将其正确地运用到习作练习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写读后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就可借助单元整组教学中的“导读”条件,将习作要求渗透给学生,并通过“每组课文”的形式开展习作教学,为单元整组习作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单元知识点,使他们能够准确地叙述出单元中各文章的中心思想及重要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课本剧”的表演方式及形式,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与习作时间,确保学生对习作内容能够精准确定。除此以外,教师要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拓展到课下,让学生在课下有明确的学习内容与目标,高标准地完成习作任务。在下一节课新知识教学前,教师应抽检学生习作任务完成情况,并指出抽检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而其余未检查的文章,教师会利用其他时间详细阅读,并给出综合性评价,由课代表及时发回。学生可根据教师的习作批语了解自身实际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及时疏导学生习作思维,使其更好地掌握并运用习作方法,提升习作能力。

(三)强化学生感知能力

在单元整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学习角度设计教学方案、内容、活动等,通过多渠道的引导教学,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习作“高度”有所提升,并能够从专业性角度“审视”单元中的每篇课文。与此同时,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单元课文内容由浅入深的讲解,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表达什么、怎么写,并在探究与练习中深度挖掘习作资源,保证习作内容真实、习作结构完整,将自身的想法与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实现“流露真情实感”的核心写作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感知能力得到了增强,更扎实地掌握了习作技巧,促进了学生学科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例如:“他________了”的习作教学中,依然是从单元整组教学方面入手。学生在完成整个单元的学习后,能了解该单元是以人物叙事为主,讲述的是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优秀品质、爱国精神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先明确习作主题是以“他”为开展前提,所选择的习作内容、人物、事迹等并没有“框架”限制,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可以选择之前学习的文章,或课外阅读中“新认识的朋友(人物)”等。为确保学生选题精准,教师应占用课堂10~20 分钟时间,让学生以“口头叙述”的方式说明自己选择“他”的原因,其中就包括“他”的事迹,这也是学生后续习作的主要内容。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习作任务,强调主体结构完整、事迹真实、传达人物思想及精神等,使学生明确人物叙事写作要领,为学生日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基于单元整组理念的习作教学方法

(一)明确习作教学目标

教师应以整组教材为基础,明确教学目标,并善于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根据单元文本框架,引导学生共同学习与探究学科知识。同时,教师要把每个单元文本要点内容重点突出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能够进行重点学习,并将所学所得拓展到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口语交际、拓展练习、文本阅读等多种训练方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只有学生对教学主体内容充分理解与扎实掌握,才能正确运用教材文本内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再加上内容与结构上的优化,使其成为一篇新的文章。例如,关于“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习作教学,教师先梳理单元文本内容,在备课阶段把各文章主体内容与知识难点细致提出,便于学生在学习中直观地分析,降低学生探究难度,避免打击学生积极性;其次,选择相关习作例文对写作内容、方法、技巧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了解人物描写要点。随后,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让学生自由发挥,选择同班同学进行特点表述,不提及具体的名字,而是通过对人物特点的描述,让其他同学准确地找到所描述的同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他们在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人物特点、习作具体内容及要点,并把口语叙述的内容落实到习作中,进一步提升习作能力。

(二)穿插进行习作训练

在群文阅读的条件下,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单元整组教学与习作教学的关系,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与方法,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得到正确的引导,确保教学质量与效率。在单元教学中穿插习作训练,有利于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使综合成效与预期目标一致,保证学生对单元知识扎实掌握的同时,还能在习作方面得到良好训练,不断提升习作能力。例如,对“神奇的探险之旅”的习作教学,教师在备课阶段会先分析单元整组教学后的习作主题,然后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案。首先,从每篇文章教学入手,《自相矛盾》 《田忌赛马》 《跳水》 三篇文章均以具体的事件展开叙述,符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教师要基于学生好奇心的驱使,使其在小组内分析文章内容,并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印象。最后,一边教学一边穿插习作内容,让学生以“自己”为主体,写一篇想象性作文,这对小学生的想象力、素材积累量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快速完成习作,而是给予学生充足时间,从单元第一篇文章教学阶段开始,就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及方式搜集习作素材,对素材类别不做具体限制。在整个单元内容完成后,让学生上交一篇内容完整、结构合理的文章。

(三)合理进行随笔练习

习作内容与学生日常学习的学科知识有密切联系,教师要对此有足够的重视。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再逐渐引导学生探究学科知识,最后进行习作要点重点教学。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围绕学生学习需求,从单元文本教学活动实施入手,内容选择、文本甄别等,均要保证与习作文本一致或相似,便于习作教学穿插、单元文本拓展。同时,教师要保证单元整组教学与习作教学的充分融合,实现在提升学生学科基础能力的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习作训练,不断提升学生习作水平。例如,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习作教学,教师就可以以单元文本为习作教学内容。《威尼斯的小艇》 《牧场之国》 《金字塔》这三篇文章均说明的是不同时期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文本整体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课外读物拓展。一方面,为学生课下及课后自主学习明确目标及内容,使其抓住课下及课后学习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也能让他们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另一方面,学生积累了更多的写作素材后,会感觉写作不再难了,并对习作内容产生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在独立习作中能发挥想象力,依据习作主题明确内容,并且善于运用多种习作技巧与方法,不断提升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在课堂上展开随笔练习,能为学生日后习作、独立学习带来积极影响。

三、小学“单元整组”习作教学策略

(一)编制完善的教学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

从小学生学习角度分析,他们在刚接触学习习作内容时,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也易受教学内容较枯燥、教学方法较传统等因素的影响,逐渐丧失习作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教学难度增大。因此,教师要发挥引导与组织作用,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注重单元教学与习作教学充分融合,并有目的性、有依据性地编制教学计划,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在教学中开展口语交际联系,使学生敢于想象,发散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奇怪”的想法,教师都给予鼓励与支持,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及渠道,去证明自己的“奇怪”想法。例如,对“多彩的活动”的习作教学,教师就可以根据单元文本开展习作主题教学活动。叙事性文章的习作对于有习作基础能力的学生来说难度较低,他们都能自主完成习作任务。但是也要考虑部分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能力都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逐渐加深习作教学内容难度,让学生有一个接触与学习的过程,有效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二)开展想象及仿写练笔,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借助单元整组教学中的习作穿插优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想象及仿写练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练习。教师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设置相应课时,主要开展想象与仿写练笔教学活动,无论是优美词语、语句,还是古诗词等,均能成为学生习作素材,使学生能在单元整组与习作教学充分融合的过程中,强化主体意识与习作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选择具体的单元文本想象练笔,保证习作思维活跃度。而仿写练笔,先由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仿写文本及内容,让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练习。随着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逐渐打破思维限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习作主题,选择与之相符的文本进行仿写练笔,使学生掌握不同主题的习作方法与技巧,梳理习作结构,提升学生习作能力,为后续学习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单元整组教学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无论是基础知识的教学,还是习作资源的挖掘等,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拓展学习渠道,认真钻研小学单元整组及习作教学要点内容。通过与学生进行高效的交流互动,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从不同角度发现自身待改进的地方,以便在日后的教学中进行及时调整,始终围绕教学主体创设多项有利条件。另外,教师要改变单一化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评价,增强学生协作意识与沟通能力,使他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结语

基于单元整组教学与习作教学的融合条件,促进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文本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应优化教学理念,梳理文本内容,编制相应的教学方案与计划,将重点放在提升学生习作能力上,开展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主体意识,采取科学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整组习作文本
基于单元整组 用好习作支架 落实语文要素
论前置作业的目标性和实践性——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为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青海某陆军预备役步兵旅严密组织整组工作检查验收
浚县人武部扎实抓好民兵整组工作落实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习作展示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