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游戏教育与幼儿专注力培养新探索

2022-03-18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曹 洋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品质。对此,本文在分析影响幼儿专注力的生理发育、教育方式、游戏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幼儿游戏结构、游戏材料、游戏环节等不同方面的设计,着重提出以幼儿园游戏活动为媒介的幼儿专注力培养策略。

专注力是对特定事物和人的指向与集中,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活动,受到幼儿自身能力、活动功能的影响,但是也离不开幼儿教育动机的作用。正因如此,游戏教育训练能够有效锻炼幼儿的视觉、听觉等方面的专注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境理解能力、语言分析能力、空间观察能力等,兴趣动机等同样也会影响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专注力。对此,围绕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的目的,将上述内容考虑到游戏活动中,发挥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对提升幼儿专注力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幼儿专注力的影响因素

兴趣是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的基础出发点,因幼儿思想、生理上的不成熟,学习和行为表现出内隐性和无意性特征,学习方式是以实践体验为主,进而导致直接参与活动成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从幼儿学习兴趣入手,分析影响幼儿专注力的诸多因素,设计出符合幼儿年龄、学习特点、心理等方面的游戏教育活动,对加强幼儿专注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幼儿身心发展因素

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着幼儿自制力的发展,三至六岁幼儿的大脑与身体尚未发育成熟,自制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再加上,幼儿的大脑认知具有顺序性特征,接触外界多是从形象化认知逐渐趋向于抽象化的认知,心理成熟度则与大脑发育同步,自然也尚未发育完全。持久性专注力是在特定的人和事物上集中表现的能力,受到大脑额叶控制,随着幼儿大脑额叶发育趋于成熟,专注力的持续时间也会不断延长。一般来说,专注力包括选择性专注力、转换性专注力、持久性专注力、分散性专注力,幼儿听觉或视觉对不同事物的专注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选择性专注力是提升其他专注力的基础,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设计往往更倾向于坚持培养这一方面的专注力。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中,若能遵循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与个体差异性,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幼儿良好的专注力。

(二)外界环境因素

首先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幼儿关注外界人和事物无关的干扰并不是故意为之,而多是无意的行为。所以,很多有趣或新鲜的事物都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但是,若是外界环境单一地对幼儿心理带来影响,并干扰到幼儿的行为,如幼儿玩玩具或观察行为等,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幼儿做事情的专注力。

其次是教育环境的影响。对于一切外界所感知的人和事物,幼儿都会按照自己的心理状态或心理认知进行个别处理,如果幼儿不能够调节适应好,则会不自主地通过其他的方式改变自身的心理状态,进而任其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环境引导教育扮演了重要角色。教育并不是对幼儿认知或行为进行强制干扰,或者是采取没有章程、方法的教育。相反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有计划地展开教育影响,促使幼儿的身心发展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对此,在家庭教育环境中,物品摆放位置是否有序、干净卫生、家长的行为习惯是否良好,以及幼儿在专注于某件事的过程中是否受到随意打断等细节,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专注力。[1]除此之外,家长育儿方式同样也会影响幼儿的专注力,若家庭教育方式倾向于逃避问题、放任不管或控制等,对于培养幼儿的专注力都是极为不利的。

最后是学校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及学习能力,若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缺乏系统化、目标化,活动结构不符合幼儿的认知与年龄特点,且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则无法使得幼儿专注于玩游戏,难以对幼儿心理发展发挥良好的作用。另外,针对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来讲,若内容及环节的设计难度过高,则幼儿可能难以理解活动要求,无法参与到游戏中,此时需要幼儿教师悉心指导,如果耽误了活动时间,幼儿活动的体验感就会较差;相反,教学活动难度较低,虽然幼儿能够很好地把握活动要求,并参与其中,但是活动趣味性与吸引力不强,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对此,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学活动设计应考虑到锻炼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力,活动内容要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且难度应逐渐递增等,以此为基准的游戏教育活动,则能够更好地培养幼儿专注力。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同家庭教育有相似之处,即幼儿教师不能随意中断游戏教育活动,教学过程不能控制太多,而是要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及自主能动性为主,促使幼儿在自主观察、参与或思考中发展智力、培养专注力。

二、通过游戏活动教育培养幼儿专注力

(一)量化设计游戏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的平均专注力时间均不同,如3~6 岁的幼儿平均专注力时间是9~15 分钟,3~4 岁的幼儿能够独立地玩一些积木类的玩具,并逐渐形成独立思维,5~6 岁的幼儿基本会控制情绪,思考有所深化并开始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2]从幼儿的专注程度可以看出,幼儿能够专心听老师说明游戏规则、不分心做其他事情等行为,则通常表现出较好的专注力。对此,幼儿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设计符合幼儿年龄、兴趣、能力范围的游戏活动,并采用“刻意观察训练”的方法,让幼儿在游戏环节中对某一个游戏内容保持一定时间的注意力,经过长期训练,促使幼儿从“无意注意”形成为“有意注意”,养成良好的专注力习惯。

所谓“量化处理”游戏,要求教师将专注力训练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如拼图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一组图片找不同等,对幼儿参与游戏教育活动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观察幼儿集中做游戏的时间,设置一定程度的测试环节,或者是游戏关卡,专门测试幼儿在注意力集中状态下所记忆的东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切不可因为幼儿表现不好,或缺乏专注力就批评他们,而是要了解幼儿专注力不足的原因,多加鼓励并采取适当的方式,以调动幼儿愿意参与游戏,并能够更好地理解游戏规则。例如,“请你跟我这样做”的聆听游戏,幼儿教师与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先进行单一指令的动作,然后难度增加为连续两个指令至三个指令,“请帮我拿某两样东西,先去拿黄色的三角形积木,再去拿红色的圆形积木”的动作指令,孩子集中注意力听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控制游戏教育动机

动机是引发并维持幼儿的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的游戏参与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包含游戏式学习与游戏期待两个部分。动机也是影响专注力的重要因素,因个体参与活动动机不同,即个体是否主观愿意进入到游戏情境并努力通过各个游戏环节,影响这一行为的直接因素就是幼儿的参与动机。若幼儿教师在了解幼儿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对幼儿参与游戏教育活动的动机进行控制,就能同时实现观察、检验幼儿在游戏教育活动中的专注力程度和参与动机。因此,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设计,可根据游戏性质选择室内或室外,培养幼儿的专注力,首要考虑的是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并愿意玩游戏,遵循幼儿天性,以达到游戏教育的目的。

(三)选择合适的游戏教育材料和方式

游戏教育结构与材料选择较为简单,对于培养幼儿的语言系统、思考能力与求助行为表现就较好;游戏功能较为多元,幼儿的参与能力与兴趣较高,自然会表现出较好的专注力。对此,幼儿园布置游戏教育环境,园区活动角的游戏材料摆放位置、游戏材料丰富性应依据教育主题进行设计,不同材料激发幼儿的创新力和潜力是不同的。根据游戏教育主题确定游戏结构材料的选择比例,才能够发挥出游戏材料的使用价值。例如,可组织积木、拼图、乐高、拼棒等低结构材料的游戏,并适当放置棋类、小实验游戏等高结构的游戏材料,按照幼儿园游戏活动课节的安排,组织学生参与下棋比赛,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有助于提升幼儿的专注力。而在组织进行低结构材料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同样通过观察和创新去发现游戏材料的新玩法。将两种结构材料游戏适当搭配起来,对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按照游戏结构材料的不同,游戏组织方式也是不同的。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组织中,根据游戏教育主题确定游戏难度与材料,游戏材料的丰富性给教师设计游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就是教师选择合适的游戏教育内容之后,要确定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合游戏组织方式,若游戏材料的使用价值较低,则教育效果可能没有那么明显。幼儿教师带领孩子们参与游戏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按照室内或室外游戏活动空间进行思考,游戏材料投放位置合理会有益于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思维能力。例如,生活材料中的树叶、彩纸、蜡笔等,在幼儿触手可及的地方投放这些游戏材料,并不因上课需求而刻意使用材料,而是利用材料了解幼儿的兴趣偏好,以此了解幼儿。对于一些拼图、连连看、对比图片找不同、找出相同颜色或形状的积木等游戏内容,会让幼儿的专注力有所集中,且能够起到一定的思维训练的作用。对此,幼儿园游戏教育应激发幼儿全员参与,幼儿教师则不要在幼儿探索游戏内容的过程中刻意地中断他们,而是有所侧重地适当指导幼儿了解游戏玩法,更重要的是“放手”让幼儿专心玩游戏。若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捡豆子游戏便是很容易上手的游戏,非常有助于培养幼儿专注力的持续时间,幼儿熟练掌握游戏技巧之后再提高难度,如加多豆子的种类或数量,以培养幼儿的抗受挫力。[3]游戏教育时间也不宜过长,时间最多不超过20 分钟,教师还要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游戏是否违规,表扬遵守规则的幼儿,以培养他们的自控力。

(四)构建良好的游戏教育环境

幼儿的注意力有限,注意到这一个东西,可能就注意不到另一个东西。那么,为了培养幼儿专注力,游戏环境应布置得相较于简单、安静,避免环境“复杂”而过多地干扰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园设置游戏教育活动空间要合适,给予幼儿充足的空间留白,幼儿才能在游戏进行中有足够的空间去想象或沉思。游戏内容过多,反而不利于培养幼儿专注力。但是以下两种情况,需要幼儿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干预:一,幼儿在游戏进行中出现了情绪变化,则可能表明幼儿玩游戏遇到了难以面对或难以解决的困难,如乐高拆不下来、玩具弄坏了等情况,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幼儿所发出的一种“信号”,如语言或肢体动作寻求帮助。二,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与他人发生了冲突,如经常出现的抢玩具现象,因幼儿的应急处理能力尚不具备,需要教师在了解情况之后帮忙解决。游戏教育兼具游戏与教育的双重属性,其既符合幼儿爱玩游戏的天性,也满足幼儿园教育指导大纲的要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以上两种情况需要教师对游戏教育进行干预外,对于需要调节游戏进度的教育活动,教师适当参与到游戏教育环节,有利于拉近幼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教师对游戏进程及效果进行评价,有利于游戏教育的正确导向,是对幼儿的语言与行为给予反馈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帮助幼儿对游戏产生一定的认知,巩固技能,促使思维与行为相结合,进而更有利于专注做游戏,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结语

总之,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事物的一种行为,游戏对幼儿的心智功能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它促使幼儿思维、行为得到锻炼。对此,幼儿园教育运用游戏教育指导方式,对促进幼儿的大脑发展,并获得社会化技能,如团体信任、自我接纳、主动学习、探索等,以及培养幼儿的专注力非常有帮助。正因如此,幼儿园教育抓住幼儿性格与认知的阶段性特点,以游戏教育辅导为主,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才能切实可行。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