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年级小学生英语语篇理解能力提升研究

2022-03-18王莹莹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4期

王莹莹

小学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低中年级学段,英语以词汇、句式、较短段落教学为主,至高年级学段,增加了大量长篇幅语篇阅读材料,缺少趣味性故事情节和图片。为此,小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语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读懂这些篇章和材料,还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真正理解篇章主题和思想情感,这也是小学高年级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起始于小学五年级。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阶段,学生开始接触语篇教学,开始学习对话、短文等内容,逐渐掌握基本语篇探究方法,英语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逐渐提升。[1]然而,根据实际调研,小学生英语语篇理解能力普遍不强,尤其一些难度较大的篇章,学生很难做到深层了解和把握,导致语篇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质量不理想。思维导图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小学英语教师创新改良语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新道路。

一、思维导图和语篇教学的内涵

思维导图,也称思维地图、心智地图,是整理思路的一种工具和方法,也是个体放射性思维的具体展现。[2]从形状上看,思维大图就像一个神经网络图,有主有次,主次相互连接,相互影响,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清晰认识不同概念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具有提升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思维导图目前有多种形式,包括气泡图、圆圈图、树状图、括号图、流程图等。但这些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其典型特点是一致的,都是各种图片、标志、颜色等,将抽象、复杂的学习内容转换为形象、具体的图像或标志;都描述一种固定关系;都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都能促进学习者思考,加深度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通过恰当运用这些图像或标志,可以促进知识的梳理与串联,推动新旧知识的融合,继而推动学生知识的内化。[3]

英语语篇教学是小学生升入高年级初次接触的教学内容,与以往词汇教学、句子结构中心教学相比有很大不同,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语篇内容,构建良好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篇章内容,亲身体验和感悟篇章故事变化,并在故事变迁中学习和掌握词汇、句式,理解语篇内容和中心思想。另外,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理解难度大、篇幅长、用语较为晦涩的词句。在进行语篇教学时,教师要重点学习和应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充分认识语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优势,结合听、读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入手,细致深入探究文章细节,联系现实,帮助学生获得深度感悟,最终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确保学生学进去、讲出来。在这其中,学生语篇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至关重要。语篇阅读的过程就是提炼、加工信息,并利用多种方法和策略,激活个人感知和生活经验,理解和感悟语篇信息的过程,语篇理解能力则贯穿这一全过程,涉及信息处理、策略运用及思维发展三个层面。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语篇是十分重要的载体,小学英语教师应当立足教学大纲和学情,认真探讨语篇教学中,思维导图科学、高效、正确的应用方式,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中,英语作为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官方通用语言,在语言学习中的受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强。小学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为适应新时期语言应用和教育需求,新课改及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不仅要注重词汇、句式和语法的记忆,更要求学生能够整体认识、准确理解和把握语篇内容。但是,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文化发展、思维变迁、社会经济等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进行语篇学习时,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使得学生无法准确理解语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再加上,长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和机械重复背诵,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并对英语语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针对这一情况,将语篇教学与思维导图有机融合,积极应用各种趣味性符号、色彩,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结构化,提升英语学习效率和记忆质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促进教学延伸。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Revision 1“C Read and Write”进行“How to Be Healthy”语篇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将这篇文章看作一个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将文章中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做事频率等线索圈画出来,并制成一幅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就第一语段绘制思维导图。接着,让课堂主体回归学生,让学生采用教师刚才使用的各种方法,自行讨论完成其余段落思维导图的绘制任务。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文章内容,还借助自我分析和总结,对语篇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有助学生记忆和语言知识内化。另外,在小学高年级语篇教学中引用思维导图,还能锻炼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如引导学生分析语篇宏观结构,鼓励学生利用多种策略和技巧,快速准确获取信息,对语篇展开全面细致的分析,通过层层递进,促使学生对语篇产生深层次理解,继而实现高质量课堂的创建。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高年级小学生英语语篇理解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英语新课程标准》 要求和新课改要求,教育要回归原点。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语篇教学原则和目标,认真梳理研读和分析语篇,明晰其主题含义,在意义探究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各项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结合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积极改进。同时,关注学生主体,在课堂中适当引入其他领域知识,推动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有效缓解小学生语篇教学课外实践少、阅读材料不丰富等情况,推动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改革。

(一)利用思维导图提取文本信息

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11~12 岁之间,此时学生求知欲旺盛,在思维、认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相较三、四年级有一定成长,而且乐于接受和学习新的知识、技巧。然而,高年级语篇教学中,文章篇幅、难度和体量均有所增长,也存在较多生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型结构,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若不及时解决,很有可能引发学生畏难情绪。故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优势,并融合游戏、问答、情境等形式,辅助学生阅读前导。同时,教师可以设置递进式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粗读语篇,圈画出关键信息。在了解语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寻找中心句、关键词,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文本信息。例如,在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下册“where did you go?”的语篇教学时,教师抛出where、when、who、what 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理解文章大意,圈画出相关词汇和短句,根据个人理解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并将一些生词、难以理解的句式单独标注出来,在课堂上重点听讲和理解。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借助思维导图中突出的关键词,将文本内容表述出来,增加个人理解和感受,对语篇内容基本理解。

(二)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

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简单思维导图绘制对语篇内容有了基本了解。课堂上,教师可以从语篇的其中一个语段展开教学,从关键词、关键句提炼入手,向学生展开细致深入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绘制思维导图,将图形、标志、符号与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然后,教师让学生拿出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比对分析其中的差异,进行相应补充和完善。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照教师的步骤和方法,补充和丰富后续语段思维导图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也为学生语篇学习指明道路和方法。例如,在开展“Protect the earth”的语篇教学时,教师要紧紧围绕保护地球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向学生详细介绍和分析保护地球的途径和方法,包括save water、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Energy saving、protect trees。教学伊始,教师就围绕“Protect the earth”构建教学框架,下设四个分支,分别对应四种保护措施。随后教师针对其中一种保护措施,展开详细分析,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更深一层的细化,在进行“Energy saving”讲解时,从现有能源情况、能源短缺影响、新能源、我们该怎么做等方面入手,一边讲解一边补充内容,并用不同符号和颜色表示,如新能源中,风能用风车表示、水能用蓝色的水流表示、太阳能用红色的小太阳表示,使学生产生更加具象的认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完成其他三个分支内容的完善与补充,通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提炼、讨论交流,使得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展语篇阅读训练,对巩固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提升学生语篇理解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利用思维导图品读文本内涵

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合理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将众多篇幅长、类型多的复杂文本内容,通过简洁明了的图式表达出来,并将具有一定关联的文本相互联系,一起进行阅读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锻炼和发展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语篇理解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半结构图,要求学生深度阅读、审读本文内容,对比分析两篇文本之间的异同点,获取文本主旨大意、结构关系、主题层次等,构建二级、三级思维导图,梳理归纳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将关键词与图像、标志、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在此基础上,学生深度品读文本信息,构建个人观点,进行文本输出,进一步补充完善思维导图,达到延伸个人认知、拓展阅读思维能力的目的。以人教版高年级英语中各种中国传统节日为例,就节日名称、日期、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特点、节日意义等进行对比阅读。当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后,要求学生就课本中提到的中外节日展开对比,如Spring Festival 与Christmas 展开对比阅读,了解节日来源,如Spring Festival 意味着一年的起始;Christmas 则起源于耶稣诞辰。由此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继而提升学生对文本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四)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深层阅读

经过课前预习和语篇梳理,学生对语篇的主题、基本内容有了一定了解。此时,可以借助猜测、意群、复述、习作等策略,鼓励学生参与信息细化与再加工,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深层理解语篇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概要式教学,构建不同功能性板书,介绍文章作者或主人公出生地、职业、经历、评价等,解决who、when、where、what、how 等问题,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关键信息,绘制思维导图,构建完整认知结构,复制语篇大意及内容理解。或者开展线索式思维导图教学,以时间顺序为主线,提炼时间这一关键信息,将其作为主要内容,围绕这些内容,延伸和补充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更深层地挖掘篇章内涵,理解能力达到更高层次。还可以结合表格式、列举式教学,进一步丰富文本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例如,在“My Holiday”一课中,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了“Where did you go...”“Why did you...”“How was your holiday?”等句式,教师可以设置新的语境,以寒假为例,要求学生熟练应用这些标志和句型,清晰表达个人想法,创编新的语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或者,教师可以利用安徒生童话“The Kings New Clothes”为例,进行课堂延伸和课外阅读。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学生都很熟悉,教师在完成篇章讲解后,要求学生独立利用思维导图将故事复述出来,如“The king likes new clothes very much.”“Two people lied to him.”“The king crossed the street with nothing on.”“The child told the truth.”然后,通过后续指导,引发学生深层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复述篇章内容,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另外,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要能够根据语篇内容进行仿写,且仿写内容不少于五句。借助思维导图,将篇章关键词句梳理出来,融入学生个人理解,多角度展开分析,学生就不会陷入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境地。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能够将大量信息分解为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的模块和符号,帮助学生更有条理地系统思考篇章内容,理解篇章主题,对小学高年级英语篇章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应当准确掌握思维导图和篇章阅读特点,积极顺应教学改革潮流,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灵活应用各种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提取文本信息、理清文章脉络、品读文本内涵、开展深层阅读,为英语篇章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使英语教学更加绚烂、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