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立体”研训模式:内涵、实施程序与实施效果

2022-03-18赵永春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研训教研员考点

赵永春

当前,学校在教育教学研训工作中主要存在着四个方面问题:一是培训讲座没有针对性,光讲不练,缺乏实践操作;二是听课评课肯定了极少数,大多数教师听完点评后,没有督促改正;三是教育项目推广没有结合学校实际变革,要么生搬硬套,要么伤筋动骨,困难重重,不了了之;四是教研工作单项推进,以点补漏,效果不佳,缺乏系统整合要素发力。如何形成系统化研训综合模式,让教育改革落地生根,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三维立体”研训模式的应运而生,为解决目前学校教研面临的系列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

一、三维立体研训模式的内涵

三维立体研训模式,是基于课堂教学主阵地,通过研训一体,有效调动管理、教学、家教三个维度,按照三段、三标、三期课堂教学立体评价流程进行的课例研训模式。这个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多角度、多维度、立体化思考整合与课堂教学的相关教师、学生、家长等因素,达到更新教师教育思想,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三维”系统整合了课堂教学

1.通过三次课例研修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充分整合管理者、研训者、教学者同伴作为学习共同体;整合管理工作、教研工作、培训工作作为机制共同体,形成管理第一维度。

2.通过三次课例研修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充分整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作为思想共同体;整合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考点作为目标共同体,形成教学第二维度。

3.通过三次课例研修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充分整合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作为探索共同体,整合教师、学生、家长为成长共同体,形成教育第三维度。

(二)“三段”形成性课例研修模式

将课堂教学分三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检测摸底过程(诊断检测),第二阶段——主要是研究整合过程(研究治疗),第三阶段——主要是形成定型过程(完成达标)。每一个阶段分七步进行,通过三次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点评和培训,不断改变教师教学思想、矫正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修正学校教学模式,逐步达到教学模式与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协调匹配,整体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三标”自主性课堂评价标准

根据教师不同的教学能力实行三种标准来考评。第一种标准叫“初级版”:教师设置三维目标,达成目标时指导学生完成基础目标,教师精讲完成重点难点,学生完成巩固训练题。第二种叫“中级版”:教师设置三维目标,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指点学生通过读书、分析、讨论完成基础问题、50%重点问题,教师精讲部分重点和难点,学生当堂训练,教师点拨、学生反思、提炼精华,做到堂堂清。第三种叫“高级版”:要求教师设置目标,学生补充目标,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完成80%的重点难点,学生分组上台展示与点评,教师点拨、精讲难点和考点,学生互批互改完成作业,教师拓展课堂生成问题,开阔学生眼界。三种评价标准可以由教师自主选择,有利于调动老中青各阶层教师的参与积极性,让不同年龄、能力的教师容易接受和达标。

(四)“三期”自主性课堂达标周期

根据教师不同的教学能力或者其他原因,自主选择三种时期完成达标。第一种达标期限为一周,第二种达标期限为一个月,第三种达标期限为一学期。分期达标可以使教师因兼任工作繁重、生病或能力原因得到有效缓冲,在缓冲期间慢慢消化或接受同伴之间反复指导直至成功。

二、三维立体研训模式的实施程序

(一)课例研修第一阶段操作流程

第一阶段的主题是检测摸底,工作流程分“七步”,即:调查摸底—讲解标准—教师备课—课堂观察—反思点评—研究改进—教学培训。

1.教研员深入学校调查学校管理现状、教师素质、学生生源情况、教育教学方法等情况,确定课堂教学的标准。

2.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从教育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上解读学校的教学标准,便于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3.安排第一轮教学组内公开课时间,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备课,不准有人指导,才能检测到最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况。

4.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教研员现场观课,随堂完成课题教学记录。

5.召开课堂教学研究会议,上课教师讲述自己的备课设计意图、反思课堂教学得失、组内同伴互评,教研员点评。

6.教研员根据第一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梳理,在会议上分析成因,发表改进意见和应对策略。

7.召集参与课堂教学展示的教师,讲解教育家思想、经典教学模式解读,补充学校教学模式。

(二)课例研修第二阶段操作流程

第二阶段的主题是研究整合过程,工作流程“七步”,即补充标准—把关备课—教师备课—课堂观察—反思点评—研究改进—教学培训。

1.根据第一轮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得失,发现学校评课标准的执行和差异问题,及时提出修正意见,阐明教学的主张和标准,给教师方向性的指导。

2.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研组长要求备课、审核教学设计后才能上课,反映出本校集体备课水平。

3.安排第二轮教学组内公开课,教师根据第一轮反思、培训指导改进教学设计,准备课堂教学。

4.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教研员现场观课,随堂完成课题教学记录。

5.召开教学研究会议,上课教师讲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反思课堂教学得失、组内同伴互评,教研员点评。

6.根据第一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梳理,在教研组会议上分析成因,及时发表改进意见和应对策略。

7.召集参与课堂教学展示的教师培训。

内容有:(1)固定并讲解新的备课格式,强调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示;(2)讲解课堂教学管理思维图要素:“三主、三标、三点、三法、三化”(三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三标:展示目标,达成目标、检测目标。三点:重点、难点、考点;三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化:目标问题化、目标生活化、目标阶梯化)。

(三)课例研修第三阶段操作流程

第三阶段的主题是形成定型阶段,工作流程“七步”,即固定模式—指导备课—教师备课—课堂观察—反思点评—研究改进—教学培训。

1.根据第二阶段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适合学校及教师实际能力的教学模式,实施“三标”自主性课堂评价标准和“三期”自主性课堂达标周期;特别强调考点在教学中的实施与强化。

2.根据评价标准选择与达标时间选择,帮助教师从备课格式、教学法选择、教学目标“三化”等多方面指导备课。

3.安排第三轮教学组内公开课,根据新的教学模式,自主选择评价标准、达标时间来进行备课。教学设计必须交教研组长和教研员逐一审核通过才能上课。

4.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教研员现场观课,随堂完成课堂教学记录。

5.召开教研组课堂教学研究会议,上课教师讲述自己的备课设计意图、反思课堂教学得失、组内同伴互评,教研员点评。

6.根据第二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梳理,在教研组会议上分析成因,及时发表改进意见和应对策略。

7.召集参与课堂教学展示会议,讲解支撑课堂教学的三大要素:教师素质提升策略、学生管理体系和家校联教对策。

三、三维立体研训模式的实施成效

(一)从管理规律上看:共同体形成助推合力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团体动力学理论得知:为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以学习者为主体,活动为学习环境,给予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指出学习者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再就是为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共同反思、互相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让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研训效率,形成团队文化。

产生的助推合力共同体有:1.该研训模式有效整合了管理者、研训者、教学者作为学习共同体,整合管理、教研、培训作为机制共同体,形成第一维度——理。2.整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作为思想共同体,整合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考点作为目标共同体,形成第二维度——教学。3.整合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作为探索共同体,整合教师、学生、家长作为成长共同体,形成第三维度——教育。三个维度九个因素有效调动,共同支持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达到历史性的飞跃,从而实现真正的课堂教学实效。

(二)从教育规律上看:教学与教育深度融合

教研员组织的活动,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听课评课要素可以促进变化的,需要整合学校管理、教师、学生、家长等要素才能产生效果。三维立体研训模式将课堂教学实效延伸根植于学生管理和家校联教土壤,让教学与教育产生合力。

课堂教学实效的根基首先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考卷,掌握教材与考试动态的素质;其次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持续学习的管理水平;最后是发动家长联合教育学生,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家校联教水平。三维立体研训模式倡导的思想是:1.“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差异合作学习,促其在原有基础上发展。”2.“学生可以分层要求、分层学习、阶梯式发展。”学生管理和家校联教对策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原有学习实际。通过教育与教学的融合来促进学生分层递进,阶梯式发展。

(三)从教学规律上看:基于校情逐步发展

根据“生态学理论”得知:项目实施者首先要尊重学校管理教研的循环系统,注重教学改革与原有系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调整对策。

三维立体研训模式摒弃了传统的教研员临时包装教师公开课获奖报功和手持所谓“先进学校”评价标准到学校指导评价等流弊。采用基于学校教学标准和教学模式起步;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斜木桶理论”和行动研究方式进行摸底、诊断、定型。使教研落地生根。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从第一轮的教师自主设计教学方案后实施教学中发现问题,经过教研员理论和方法培训后让教师如梦初醒,自觉在第二轮教学中改进。第三轮的自选标准、自选期限达标,形成教师发自内心的专业发展升华展示。自此,基于校情、教情和学情的研训模式终于开花绽放。

(四)从教学评价上看:学习评价现场凸显

有学者认为:教育教学评价要提前于课前、贯穿于课中、延伸到课后,及时评价有利于及时获得信心、找出问题,及时实施对策,学习效果很好。

三维立体研训模式中的课堂教学在课堂结构中强调了目标问题化、目标阶梯化。在阶梯化达标过程中以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试题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让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以合作学习形式完成,完不成的难点和考点教师才能精讲训练。既是学习过程又是检测评价过程;无论是从评价观念上,还是从评价方式上都有了重大的转变。过去教学评价放在最后一个环节的终结性评价,通过周考、月考、期末考得知。现在则是课堂中就有评价,使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五)从教学创新上看:考点得到强化训练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为实现“掌握”而教。三维立体研训模式中的课堂教学已经在展示目标阶段将目标分类并阶梯化,并且在过去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考点”目标化、考点分类化。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寻找重点难点的同时,分析近几年考试题,筛选出教材单元和章节考点。教师在检测目标之后,再次强化考点的训练,再加上教学拓展使学生的眼界拓宽,真正使课堂教学知识素质和考试训练落实。

三维立体研训项目模式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在传承过去教师分析教材、分析考点的基础上,有效挖掘和整合调动管理、教学、教育诸多课堂教学因素,发挥“三段、三标、三期”立体研训一体化流程,形成多个共同体群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真正使教研系统化,不失为一种教研机构、学校教研组推进工作的良好方法。

猜你喜欢

研训教研员考点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