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新”背景下学科教学如何渗透生涯规划教育
——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

2022-03-18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新高中生高中语文

王 虹

“三新”即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新课程需要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的教学创新思维;新教材侧重单元整合,大概念引领;新高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大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太晚,应该重视在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提升高中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学会掌握自身未来发展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一、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忽略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

有规划的人生是蓝图,没有规划的人生是拼图。我们所提到的生涯规划,是以未来人生发展为导向的逆向设计:人生幸福导向职业选择,职业选择导向学业选择,学业选择引导高中选科。应该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对于孩子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缺少整体规划。比如大多数中小学生都是在家长引领下盲目奔走于各种兴趣班,缺乏科学规划。迈入高中后的学生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何有效进行学习管理,如何高效利用时间,如何选科,如何报考等。而家长们有的没有时间学习如何规划,有的盲目听从所谓权威的意见,有的单纯相信亲友的建议,有的只是希望子承父业……学生们仍然缺少生涯规划。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导致高中生自我认知不清晰,没有生涯规划意识,对社会职业了解不够全面。盲目相信网络信息等问题也反映出这方面的教育缺失。

(二)生涯规划课程实施效果差强人意

目前,在“三新”背景下,许多普通高中都已开设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但由于缺少专业的指导教师、科学的测评平台和成熟的生涯规划教材,学校还有常规的学科教学任务,导致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很难系统、有效地推进。

分析目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单纯依靠生涯规划类课程无法真正提升高中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不能充分满足他们未来的发展需求。因此,应积极拓宽教育视野,积极探索学科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与策略。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如何有效渗透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二、高中语文学科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若干策略

(一)整合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教师可以充分整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关资源,将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其中。

1.诠释名人情怀,理解生命价值。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时,可利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名人关于人生的思考。《赤壁赋》 中,苏轼面对仕途的跌宕,在赤壁之下泛舟,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救赎。《赤壁赋》 诠释了苏轼的思想转折,“吾生须臾”的感慨,“沧海一粟”的惆怅,“知不可乎骤得”的遗憾,这一切的伤感,在清风明月的呼应下,在水与月的哲思下,在“洗盏更酌”的畅饮下,让我们看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开朗和解脱。《我与地坛》 中,史铁生面对生命的重创,在地坛中拼起了自己的精神铠甲。地坛和史铁生的生命产生了无限的联结,地坛的荒凉是史铁生生命忧伤的折射,地坛的生机是史铁生生命微弱的光亮。痛苦与救赎,宿命与超脱,死亡与张扬,在地坛里所有的思考,向我们诉说了关于死亡、生存、怎样活。青年学生,未来会面对各种困苦、挫折与磨难。如何面对命运对我们的馈赠,通过诠释名人自我救赎的过程,便可找到答案:人并不是生而豁达,需要不断地思考、反省,体味生命的真谛。

2.发挥榜样力量,建立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内核,是面向未来的驱动力和精神力量。高中时期是青年成长的最佳时期,是其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需要明确的追求目标,需要榜样。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榜样的力量,理解青春的价值,从而追寻理想,拥抱未来。如《沁园春·长沙》,对于谁将主宰中国的未来发展,毛泽东向“苍茫大地”提出了疑问。32 岁的毛泽东,面对湘江的自然秋景,用词作表达出他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思考和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毛泽东的革命热情和爱国情怀,更加坚定自己不断进取、奉献社会的信念与愿望。学习此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代高中生,是否具有崇高的精神追求? 是否树立了远大理想? 是否有“鹰击长空”的坚定信念? 是否有“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奋进精神? 进而鼓励学生明确理想,展望未来。又比如在《喜看稻菽千层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中,学生可以看到袁隆平先生的梦想:一个是稻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面对世界性难题,袁隆平从不畏艰难,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勇于挑战的信心和决心,是科学家身上难得的精神品质。袁隆平在远大理想的推动下,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自己的梦之路。从名人、科学家的身上可以看到他们的信仰与坚持,但这样的人终究是少数。我们不仅要教学生仰望天空,同时也要时刻勉励学生学会脚踏实地。只有接受平凡,才能创造不凡。在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劳动模范张秉贵用其平凡的行为温暖了每一个前来购物的顾客,感动着每一个了解他先进事迹的读者。张秉贵没有震天动地的英雄行为,他用心中为人民服务之火照亮了自己的平凡岗位。当疫情来袭时,剪掉长发的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出租车司机,默默无闻的志愿者……我们所看到的冲散疫情阴霾的强大之光是由无数个散发微弱光芒的个体汇聚而成的。因此,每一个高中生都应认识到,无论伟大或平凡,都是一束光,自己要做的就是点亮内心的那束光。

(二)设计多样活动,助力学生探索世界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少了公式定理,少了数字计算,但不能缺少思考。在高考作文中,不单纯需要优美的文字,华丽的辞藻,更需要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当今社会越来越发达,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泛。高中生如果缺乏正确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一定会淹没在海量信息中,难以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

1.开展时事评论,把握时代脉搏。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学习时间较为紧凑,很难或缺少足够时间去接触社会,无法真正地走进各行各业,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充分了解社会各个领域。这种状况会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生涯规划目标。面对新时代,青年学生应学会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发展,拥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可以开展时事评论类的课堂演讲,既了解社会的热点时事,又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对事件看法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渗透价值观、人生观教育,避免学生在网络信息中迷失自我。如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从最开始网上对司机的偏见与误解,到最后找到黑匣子发现真相,舆论一直在发酵,公众对于网上的言论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作为高中生,对待社会事件应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可指导学生自选角度进行课前演讲:女乘客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应产生无谓的纷争;司机应冷静对待突发事件,保证自己与乘客的生命安全;其他乘客应帮助控制场面,避免出现惨痛的代价;事后应形成制度正义,断绝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网友应对自己言论负责,不应让虚拟掩盖了人性。通过时事评论的教育形式,可让学生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与讨论,练习和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2.加强课外阅读,拓展知识视野。知识是无止境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两多年前,哲学大师庄子面对人类浩瀚无涯的知识总量时发出了如此慨叹。阅读是贯穿生命始终的事情。书籍是最好的化妆品,曾读过的书和曾走过的路,都会内化为一种气质,散发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与为人处世之中。作为高中生,需要通过阅读来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通过阅读来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正确的生涯方向,形成科学的价值取向。而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拓展和利用语文教学素材资源,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精准定位职业目标。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拥有足够的底气走进社会。虽然高中生因学习时间较为紧张,社会实践机会较少,但仍然可以在阅读中达到“心飞扬”。我们熟知的沈从文,他首先是著名的作家,后来他又成为一位文物专家。这位大师的神奇经历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两个字:适合。人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什么是适合? 兴趣加擅长。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曾指出,兴趣能够测量——毋宁说就是所预见的目的,深深地吸引人们去积极行动,去实现这个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未来生涯规划的确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并朝着有利于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努力。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我们可能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了解自己。那么,或许大量的阅读可以帮助你。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阴阳历法算数全都精通,但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学科教育,全都是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恰当地融入阅读训练,输入之后以写作形式输出,最终做到消化、理解与运用,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3.采访家长,接触各行各业。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而且应该是一生的导师。学生最了解的行业,除了教师,应该就是家长从事的职业。美国的小学经常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讲解自己从事的工作:消防员会穿着消防服给学生讲解如何灭火、如何救人,并告诉学生注意防火安全;警察会穿着警服给学生讲解他们的破案经过,并告诉学生要知法懂法;金融工作者会西装笔挺地给学生讲解他的工作,当然他很难让小学生听懂金融的从业内容,孩子们只是对金融行业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我们也可以效仿这样的方式。可以将语文课堂加以拓展,根据家长的职业举办不同内容的家长讲堂。比如,从事律师职业的家长可以为同学们做专题演讲,讲解成为律师的心路历程,告诫同学们成为律师需要具备哪些品质,需要拥有何种情怀,需要对法律职业有何种理解。同时也可帮助那些已将律师作为职业目标的学生对这一行业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除开辟家长课堂之外,学生回到家中,也可以采访自己的家长。提出一些自己关心的问题:如何从事理想的职业;该职业的工作状态怎么样;该行业有哪些优秀的人才;如果已确定职业目标,应该如何努力等。教师可将此采访活动作为语文作业布置给学生,指导学生先形成访谈提纲,再完成采访,并在课堂上分享彼此的采访记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包罗万象的特点,教师可深度挖掘教学内容的素材资源。比如学到新闻类课文,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媒体行业,并布置研究性学习作业。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电台或电视台参观,了解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很多时候,不在其位,就不能客观认识其行业全貌。高中生很难有机会到职业岗位上实习,社会实践就是一种很好的认识方式。

从学生的人生发展来看,生涯规划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理解生命价值,树立理想信念;在课堂活动设计方面,应积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深度和广度,积极思考,增加社会实践体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应充分利用家校合作机制,有效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完成对未来的思考与规划。

猜你喜欢

三新高中生高中语文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纵览之“三新”
纵览之“三新”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