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以“地铁通信基站组建与维护”教学项目为例

2022-03-18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基站岗位教师

杨 静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 510430)

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以城市轨道交通通信行业需求为导向,面向城市轨道运营企业,从事城市轨道通信设备施工、维护与故障处理等岗位,具有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地铁通信系统提供CBTC(列车自动控制)业务、紧急文本下发业务、列车运行状态检测业务、车载视频监控、PIS乘客信息服务,为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营、多媒体业务及调度指挥提供平台及安全保障。本文借鉴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设计项目式、任务化教学设计,探索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通信基站设备的组建与开通这项岗位必备技能。

1 整体教学分析

地铁订单班学生通过前导课程的学习已经了解地铁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工作原理;通过学习平台的调查显示,进入订单班学习目的性强,但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习惯形象思维,喜欢动手操作,对未来岗位缺乏感性认识,职业规范意识薄弱。

本教学单元选自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城轨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教学内容为“地铁通信基站组建与开通”,参考城市轨道交通“十三五”规划教材,并整合教材中项目四“GoTa集群通信系统”,结合国内地铁通信技术发展,以“某地铁线路通信基站建设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地铁通信基站组建与开通”。根据地铁站点的覆盖范围、人流量以及车站控制室数量的需求,设计3个循序渐进,难度递增的情景任务,从初级任务、晋级任务到通关任务,以满足不同站点的地铁通信业务需求,培养学生基站组建与调试的能力。

2 教学策略

2.1 教学理念

围绕城轨通信工无线岗位要求,以订单企业真实项目任务来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了“任务导入、情境创设、仿真训练、真机演练、任务点评”五个教学环节,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合理应用,构建“虚实结合、理实结合”的多维学习空间。整个教学过程有机融入地铁文化,考核评价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培养严谨的岗位规范意识和职业尊崇感。

2.2 方法手段

如何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们采用线上线下、课前课后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依托学习通平台、课程微课以及与企业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等,通过自主学习和企业调研等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课中以企业真实任务为驱动,采用任务驱动和小组探究法,在“教中做、做中学”;课后,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仿真训练平台进行加时“学、练”,弥补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教学过程中采用了:VR虚拟创设现场感,解决学生难以亲临地铁基站现场操作的问题;自带智能测评功能的仿真平台克服了由于通信设备昂贵、实训设备数量及耗材不能满足每个学生在真实设备操作的局限;配合微视频配置手册、思维导图、自动评价软件等信息化手段,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师生互动和教学评价,解决教学重难点。

3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实施分为课前学习、课堂实施、课后拓展三个部分。

3.1 课前学习

预习: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等发布课前预习通知,学生登录学习通观看设备网管配置微视频,完成课程自测。教师下发任务,要求学生收集地铁通信技术应用实例。教师分析学生自测结果,发现学生对基站设备BBU和RRU工作原理学习感到困难,适时调整授课安排。

3.2 课堂实施

图1:考核评价表

任务导入:教师播放短片“地铁通信新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思考,提升职业自豪感。教师抽选学生上台汇报课前调研任务,引导学生对民族品牌的自信,并给出真实的“地铁某线路通信工程项目基站建设”任务,引出教学内容。

情境创设:教师组织学生分批佩戴VR眼镜,体验地铁基站施工现场,增强学生对未来岗位的感性认识。

仿真训练:基于地铁站点的覆盖范围、人流量以及车站控制室的需求,设计三个不同站点基站组建与开通任务,训练内容由简单到复杂。

(1)初级任务:教师下发基站组建与开通的“初级任务”,学生登录虚拟仿真平台独立完成任务。

(2)晋级任务:教师下发第二个任务,根据职业岗位将整个任务划分为三部分(设备配置、核心网数据配置、站点机房数据配置,)学生三人一组分工协作完成整个任务,小组间开启对战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3)数据统计:教师查看后台自动统计数据,发现虽然有80%的学生正确完成了设备配置任务,却只有20%的人正确完成了核心网和基站数据配置。

(4)分析问题:教师根据出错点,结合课前学生自测情况,分析学生由于对BBU、RRU设备及天线协同工作原理不清,导致不能进行知识迁移,无法配通。

(5)突破难点: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相关设备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查看后台网管信令告警,用思维导图梳理配置流程,排除故障。小组成员轮换岗位角色循环训练,完成基站的开通。

(6)通关任务:学生是否已真正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呢?教师下发第三个实训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最终查看后台数据统计,95%学生完成基站的开通任务,教学重难点得以解决。

真机演练:教师根据仿真训练情况抽选一个小组操作真实设备,并采用实时录播技术同步播放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实时点评,及时纠正学生操作过程的随意性,解决了以往教学中一人操作、学生扎堆观摩、教师指导难的问题,同时也强化了职业岗位的规范操作意识。

任务点评:教师对本节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点评,强调在通信基站建设中角色分工、团队协同的重要性。

3.3 课后拓展

课后,学生将已排除的故障整理成手册上传至资源库平台,并上传真机操作视频请企业专家点评。学生还可远程登录虚拟仿真平台加时训练,弥补学生个体接受能力的差异。

4 教学考核与评价

采用全程多元评价方式,由系统自动评价和授课老师、实训老师、企业、学生共同来完成评价,课前课后各占20%,课中占60%。

5 教学反思与诊改

5.1 教学特色

特色1:课堂组织五步走,任务难度逐级增,自主协同强技能,资源虚实相融合,多维度培养岗位能力。基于学情分析创设了“任务导入、情境创设、仿真训练、真机演练、任务点评”五个教学环节,根据高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了3个难度递增的情景任务,简单任务独立完成,晋级任务小组协同,通关任务独立完成,仿真训练与真机演练结合,多维度训练弥补了学生个体学习差异。

特色2:分组训练代入岗位角色,课前、课中、课后融入地铁文化,教学全过程贯穿素质培养。仿真训练中的晋级任务根据网管岗位和检修岗位细化分工,分小组协同完成,小组成员代入岗位角色,并轮换角色循环训练,按岗位职责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岗位责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课前的调研任务,课中的任务导入、真机演练等环节,课后企业点评等均融入地铁文化,全过程贯穿职业素质培养,提升职业尊崇感。

5.2 教学诊改

今后作为职业院校教师,特别是企业订单班教师,应定期下企业,与企业专家共同挖掘典型工作案例,扩充和完善仿真学习场景、故障库,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技术技能,多维度营造企业氛围,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猜你喜欢

基站岗位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可恶的“伪基站”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GSM基站ID的高速公路路径识别系统
基站辐射之争亟待科学家发声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