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元六融合”模式下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探索

2022-03-18刘宏泉洪符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校企岗位融合

刘宏泉 洪符林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发展现代学徒制是我国当前基于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而实施的一种主动发展战略,同时,也昭示着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转向[1]。国内在大力推行“形成和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2]。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本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机制专业)自2014年组建AHK教改班以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实践。

1 项目实施整体架构:“二元”对接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培养技能”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职业教育的有效教学应该围绕“培养技能”进行研究和实践[3]。当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破解职业教育教学困境的重要方式,而现代学徒制更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的的现代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文中“二元”即指企业和学校,这两者是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主体,实践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为职业教育的有效教学提供实践服务。

1.1 校企共管共建

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日常教学管理及考核评价,学生进入企业便是双重身份,即是学生也是员工,必须要同时遵守学校和企业的相关制度,并完成对应的考核评价。校企双方结合企业岗位用人标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

1.2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实现“工”与“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依托,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的“双导师”制是师资队伍的主要力量,两者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一是在教学形式上,企业师傅的任务是师带徒及“一对一”岗位训练与教育;学校教师的任务则是以课堂教学方式进行集中授课。二是在教学方法上,企业师傅的任务是对学徒进行岗位实操训练;学校教师的任务则是采用企业任务项目教学。三是在教学目标上,企业师傅的任务是教授做什么及怎么做;学校教师的任务则是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做及其合理性与经济性。四是在教学内容上,企业师傅的任务是岗位实操技能培养;学校教师的任务则是讲授专业知识和基本原理。[4]

1.3 调整课程结构

工学交替是现代学徒制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企业和学校是同等重要的教学场所。在学校中的教学过程侧重于概念、原理等理论性知识的认知,而在企业岗位上的学习则更多是与具体工作相关的经验性、策略性知识。因此要像真正的实现学徒制教育,必须要彻底打破将学校作为主要教学环境的旧观念,致力于两个场所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加强两个场所的融合与互动。本校机制专业学徒制项目实施前,该专业一直采用2+1培养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主要学习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1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三毕工作。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理论学习不能快速有效的应用到实践,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准确的职业认知和规划。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采用校企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由学校到企业的单一变换,以教学内容为主线进行串联,通过课程内容整合及分解,合理的穿插变换教学场所,让理论概念性知识能及时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验证,同时也能尽早的培养学生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2 项目实施具体做法:“六融合”模式

在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的指导思想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多方位深度融合,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与标准、教学与生产无缝对接,从而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彻底打通综合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培养和发展成长的通道,重点从六各方面展开融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如下:

图1:“六融合”课程开发体系

2.1 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融合

以合适企业产品为载体,开发课程内容,结合企业生产流程中各个工作岗位实施教学,通过完成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练习岗位所需能力,拓宽学生职业认知。

2.2 教学项目与工作内容融合

课程项目选取适合教学和学生认知规律的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为载体,或将企业项目教学处理化之后融入课程之中,教学以模块为基础,围绕模块重新设置课程、课时和教学内容,革新授课方式方法。且在课程框架之下教学项目可灵活调整,进而使得教学项目与时俱进。

2.3 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融合

在学习情境的设计上尽量贴合企业实际生产,模拟企业工作流程,实现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融合。让学生提前感知工作环境,尽早进入职业角色。企业文化融入课堂文化,将企业6S管理、职业素养等融入教学整个过程,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进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2.4 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

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是两个不同的维度,职业教育最终是以就业为最终目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学徒制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体验参与工作过程,因此,需将课堂的学习过程与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融合,企业工作内容即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工作化,让学生充分认识岗位特点并适应工作过程,为学生择业做准备。

2.5 学习方法与工作方法融合

“方法”是一把钥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校最主要的能力是学会学习方法,作为“学徒”最需要学习的是工作方法,将传统学校教学模式与企业员工培训模式相结合,课堂既保留传统教学的特点,又具有现代学徒制优势,以此模式在传授技艺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6 评价体系与职业发展融合

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实行“双元”的考核体系。学生是在校生,也是企业师傅的徒弟,双身份随之“双元”考核。学院与企业联合开展“双考核”互认共评。校企共享评价体系,将学校评价体系与企业岗位评价体系进行融合,针对“学生”,“学徒”双重身份,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多元化多角度进行评价,根据岗位内容与要求对每位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引领学生职业发展。

3 项目实施成效

项目自2014年实施以来,机制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进入培养企业的学生毕业后留用率达到100%,其他学生就业对口率也大幅度上升。同时学徒制教学改革对完善本专业教学条件的改善、对加快特色专业建设,都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保障,形成校企双赢,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4 结语

发展现代学徒制是我国当前基于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而实施的一种主动发展战略,同时,也昭示着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转向[5]。因此,今后更多的专业需要以现代学徒制项目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推进校企全方位深度融合,切实围绕前沿职教理念,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校企岗位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