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生互助背景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022-03-17山东省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刘甜甜

天津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委员创设

■山东省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刘甜甜

在当今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学科知识的教学,还是心理教育的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都是相当必要的。本文立足于生生互助背景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从构建心理咨询小组,创设良好学生互助模式;注重心理委员教育,发挥优秀学生带动作用;注重教室环境创设,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氛围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心理健康教育是义务教育相当重要的组成内容,其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身心快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也让心理教育变得越发重要。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学习者”中心地位的突出越发受到重视,而在心理教育方面,单单凭借教师的教学也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构建学生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成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构建心理咨询小组,创设良好学生互助模式

在如今的教学中,学习者中心地位深入人心,同知识的学习一样,在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中,充分突出学生中心地位也一样重要。其中,心理咨询小组即是学生自行维护心理状态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倡导拥有不同心理问题之间学生的互助,而在这一过程中,同伴的鼓励和肯定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改变消极的心理状态,这对学生更好地领会心理学知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着巨大的作用。故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合适的方法构建心理咨询小组,构建良好的学生互助模式。

(一)合理构建学生小组,尽量做到同组异质

尽管青春期的学生面临着同样的成长问题,但受兴趣、家庭、学习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差异,解决的方案也有所不同。心理互助小组要求学生能通过彼此的交流排遣内心的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同一小组之间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趋同,那么学生很难获得想要的答案,心理问题也难以得到解决。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将学生智能分为不同的方面,而在心理互助小组的构建中,教师也需要尽量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以此让学生在与彼此的交流中收获更多。如在具体的小组划分中,教师可以按照性别、性格、成绩等数个要素对学生进行区分。在小组划分中,教师要尽量将性格相同、成绩层次一致的学生划分到不同的小组。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互助小组能最大限度地解决组内学生的问题。如较为内向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有效与人沟通交流,开朗的学生就可以提供一定的意见并给予鼓励。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感到了较大的挫败感,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就可以教授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经验给予正确的意见和一定的激励。而这对整组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维持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定期开展讨论活动,合作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互助小组是维持学生健康心理状态相当重要的一种方法,但很多学生都没有与其他学生交流心理问题的习惯,这很多时候也让心理互助小组的构建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想有效发挥心理互助小组的作用,教师要先培养学生积极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交流的习惯。而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组织的,定期开展的交流和讨论活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基于具体效果的考量,教师需选择大多数学生都关注的问题,组织学生集中解决。例如,在考试前,教师可以开展以“考前焦虑”为主题的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具体讲解考前焦虑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的方法。在讲解了心理学知识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考试前,你有过焦虑的现象吗?又是如何调节自身情绪的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心理互助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小组选出自己认为较好的解决方案。当然,在考试后,教师同样可以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讨论活动。这样,通过定期开展的相应主题的心理活动,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解决了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这对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助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注重心理委员教育,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

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是相当重要的。而在心理教育中,教师同样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心理委员是心理教师最主要的助手,对常态化的心理教育有着巨大的作用。而在初中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培养中,如何做好心理委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也成了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做好委员选拔工作,有效发挥委员作用

心理委员是心理学教师主要的助手之一,主要以平等的关系服务本班级的学生。其不仅需要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共情能力,能得到班级内大多数学生的认同。可以说,能否选择合适的心理委员对心理委员作用的发挥有着巨大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以多种方法评价学生,以合适的方法选择心理委员,有效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如在具体的心理委员选拔中,教师要本着自愿的原则,让有意竞选心理委员的学生自发报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竞选学生本身的品质进行一定程度的测试。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竞选学生上讲台进行演讲,以学生的支持率对学生赋予一定分值。综合两种评价方法,教师就可以选出较为合适的心理委员,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有效地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

(二)注重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心理委员的能力

心理委员不仅是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者,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心理委员单单具有责任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比其他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学生心理知识的个性化学习也与教师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集体的心理学教育之外对心理委员进行额外的培训,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心理委员能力。例如,基于学生兴趣激发和节约时间两个方面的考量,在与心理委员一对一的培训外,教师还可以向心理委员推荐有关心理学的微课。这些课程既可以是由教师录制的置于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内的微课,也可以是线上教学平台上的课程。如关于心理咨询方面,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观看大学生慕课网上的《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会谈技巧》这一门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咨询,并学习一定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技巧,以使自己能帮助教师处理简单的心理咨询问题。而这样,通过合适的方法,教师有效做好了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了心理委员的能力。

(三)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促进知识迁移应用

在如今,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实用性。在心理委员的培养中,培养学生将知识迁移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也相当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往往是不够的。“实践是验证知识最有效的途径”,而在心理委员的培养方面,引导心理委员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相关的实践活动也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对更好地发挥心理委员的带动作用有着相当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心理委员开展实践活动,有效促进心理委员将所学心理学知识应用到日常实践中,切实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和素养。例如,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心理委员承担助手的工作。一方面,在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心理委员学习和观摩,并承担一定程度的记录工作。而在心理互助活动开展时,教师也需让心理委员主持这一活动,并让心理委员负责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以引导每个小组内的学生都充分敞开心扉,积极倾诉自己的烦恼。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有效培养心理委员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心理委员的带动作用,这对以生生互助的模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注重教室环境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环境学认为环境对一个人的行为有着相当巨大的影响,这在教育学中同样适用。教室是初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之一,一个良好的教室环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塑造也有着相当积极的影响。这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心理学知识,对学生更好地通过互助解决心理问题有着相当大的作用。故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室内环境。

(一)重视墙面环境创设,塑造良好硬件环境

“硬件环境”是教室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教室内环境创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墙面环境是“硬件环境”的重要部分。而相比其他的硬件环境,其不仅范围较大,也相对更加灵活,能有效引入“学生”这一主体。故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创设墙面环境,以在让学生掌握一定心理学知识的同时创建学生互助解决问题的氛围。例如,在教室墙面的固定区域,教师可以设定心理教育专栏。在这一专栏中,教师可以展示各种关于心理学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基于学生中心地位的突出,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负责墙面环境的创设。而基于新鲜感的获得和学生知识吸收效率的考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隔两周变换新的内容。当然,在具体的内容选择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选择与近期心理教育课相关的内容。如在近期,教师讲解了排遣不良情绪的方法。在专栏具体内容的选择中,学生也要尽量选择与排遣不良情绪相关的内容。这样,通过墙面环境的创设,教师有效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硬件环境,这对学生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知识,培养自身健康心理状态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注重团队文化创设,塑造良好软件环境

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单单拥有展现心理学知识的设施与场所是不够的,良好的班级氛围创建也异常重要。尽管相比可见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不易于感知,但其仍然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而在心理学教育中,教师要注重班级和团队文化的创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使其能更加顺利地理解心理学知识,主动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组为自己的小组想出一个合适的名字,以一个合适的口号为指导理念。这些内容中包含了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美好期许。如学生的组名为“奋进”,在遇到心理上的问题时,其就能一定程度上指导学生迎难而上,而教师再开展相应的心理教育也会事半功倍。这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样,通过团队文化的创设,教师有效塑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这对于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塑造有着巨大的作用。

(三)注重标兵选择,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在学生良好心理状态和品质的培养中,情感教育远比道理教育要有效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榜样教学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环境的创设中,不仅墙面和相应的班级活动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主要接触的人,教师和班级内其他学生也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也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注重标兵的选择,以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具有良好品德和心理状态的学生身上,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更好地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以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满足当今教学对心理素质教育方面更高的要求。例如,基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学两方面的考量,教师可以进行“助人为乐标兵”的评选活动。在这一“标兵”的评选中,学生既需要拥有与人友善的品质,也需要有乐观的心理状态以及合格的沟通交流能力。在具体的标兵评选中,立足民主管理的理念,教师同样可以以学生的投票为最终的选择标准。而在标兵选出后,教师一方面可以让其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墙面环境的创设,将其事迹展现在教室墙面的具体区域。而通过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方面标兵的评选,教师有效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充分发挥了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有效为学生创建了培养良好心理状态的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同知识的教学同等重要。而同学科教学中学习者中心地位的突出一样,在心理教育中落实生生互助的教育理念也相当重要。这一方面需要教师构建心理咨询小组,并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有效进行互助;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心理学习环境。当然,教无定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也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教学策略,使用最合适的心理教育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在“学习者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构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满足当今教学对学生越来越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委员创设
图片报道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委员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