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粽”中情

2022-03-17刘淑娴湖南省永兴县第三中学初中部117班

课外语文 2022年12期
关键词:绑带鲜香后辈

⊙刘淑娴(湖南省永兴县第三中学初中部117班)

“白墙黑瓦旁,绿树红花;谈笑等待中,鲜粽飘香。”这是留在我记忆深处最美好的画面……

我的外婆是远近闻名的“巧妇”,她最擅长运用祖辈传承下来的技艺制作各种传统美食。她亲手制作的粽子黏糯、鲜香,深深地烙印在我味蕾的深处。

每年临近端午节,外婆屋后的箬叶树在晨曦的照耀下越发地油亮,这是我们湘南农家制作粽子的绝佳原材料——粽叶。每年的这个时节,外婆准会挎着她的小竹篮在箬叶树旁精心挑选一番,把完整度与柔韧度最佳的粽叶带回家。农村纯天然的粽叶只需简单清洗,过沸水漂煮“杀青”便能静候使用了。

在我们当地,人们包粽子最喜爱选用白糯米。提前将白糯米在水中浸泡三到四小时,让每一粒米胚充分吮吸水分直至发胀。别小看这一简单的步骤,外婆告诉我,这可直接关系到包粽子的紧实程度以及粽子最终的软糯口感。在这一点上,经验老到的外婆最有“发言权”。

白糯米静静地躺在竹筛中沥水,灶台上炉火正旺。外婆有条不紊地在油锅中翻炒腊肉丁、花生米、红豆等的混合物,油烟升腾的同时,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当一大竹筛白糯米倒入锅中与翻炒好的配料混合后,外婆随即给整锅食材码好味,粽子的“半成品”便制作好了。不觉间,外婆的额头也渗出了汗滴……

阳光穿过窗户,温柔地斜照在外婆的头发上、身上、手上。只见两片交错叠加的粽叶平铺在外婆的左手上,继而被窝曲成漏斗状。外婆娴熟地舀取码好味的糯米装进“漏斗”里,封口、绑带……整个过程,外婆操作得游刃有余。

蒸笼里,四角粽在水蒸气的蒸腾下逐渐膨大,糯米、配料、调料、粽叶的混合鲜香飘散,让我们围坐在屋外谈笑等待的人也不免吞了吞口水。粽子出锅后,我会迫不及待地迅速扯开绑带,掰开粽衣,用一根筷子插在粽子的中心位置,细细地把玩、品尝。筷子上的粽子微黄,压实、紧致的糯米颗粒纹路及一些配料的“身影”也显而易见,趁着微微的热气,一口咬下去,软糯可口,唇齿留香……

时光流逝,外婆也日渐苍老,她每年包粽子的任务自然地转交给了家里的后辈。虽然是同样的食材,同样的配料,甚至是同样的制作手法,我却再也吃不出从前的那般滋味。我想可能这滋味里最缺少的一种“调味”就是外婆埋藏在一日三餐和琐碎日常中对我们后辈最朴素的爱吧!

【简评】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情感隽永的习作,作者通过细致观察,以平实的语言叙述外婆制作家乡传统美食——粽子的整个流程。文中没有过多的笔墨直接介绍外婆,却通过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对粽子色、香、味的形象介绍,展现出一个勤劳、能干、朴实、任劳任怨的农村主妇形象,这是中国千千万万辛勤劳动的主妇形象的“缩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外婆无尽的思念、崇敬与喜爱之情。

猜你喜欢

绑带鲜香后辈
only Yolking
麻辣鲜香的水煮牛肉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观电视剧《毛岸英》感作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绑带,系住时尚
行李箱绑带
鲜香四溢
趣味猜图
妈妈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