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指导下无人机指挥控制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2-03-16牛双诚寇昆湖晋玉强

教育现代化 2022年23期
关键词:特情教育方针教学内容

牛双诚,寇昆湖,晋玉强

(海军航空大学,山东 烟台)

无人机作为一种新质作战力量,已在侦察监视、电子对抗、通信中继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军战斗力提升新的增长点。打赢无人化战争,关键在人才,无人机遂行战斗任务需要操控人员具有高超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一门新兴专业,急需大量优秀人才充实到无人机基层部队中去,习主席在视察空军航空大学时强调:“加强实战化教育训练,加快培养无人机运用和指挥人才”[1]。研究和探索无人机运用和指挥人才的培养方法和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习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时指出,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2]。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体现了政治和军事的高度统一,深刻揭示了军事教育的核心要义,为无人机运用和指挥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人机指挥控制”是无人机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和首次任职教育课程,承担着培养无人机专业学员指挥控制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任务,具有贴近装备、贴近岗位任职的特点。课程团队在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指导下,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加强实战化教育训练,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强化学员的岗位技能与职业道德素养,对无人机运用和指挥人才的培养方法和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 科学确立课程教学目标

科学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体现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中“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总要求,是课程教学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重要基础。

课程团队先后赴海军业务机关、无人机部队与用人单位和毕业学员进行座谈和调研,到兄弟院校和工业部门进行交流和研讨,研究确立了无人机专业能力素质模型,明确了一名合格的无人机操控员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为: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较好的特情处置能力。

依据无人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无人机操控员核心能力,课程团队凝练了“无人机指挥控制”课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一是知识目标,掌握无人机指挥控制系统的结构、功能、组成和工作原理;二是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进行无人机操控飞行,具备一定的特情处置能力;三是情感目标,培养献身海军无人机事业的理想追求,养成果敢严谨、精研细飞的工作作风,培树爱军精武、团队协作、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

二 多位一体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确立的教学目标,课程团队将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理念贯穿到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策略、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多位一体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 强化实战化教育训练,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3]。对接新版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强化实战化教育训练内容,优化设计教学模块和训练课目,师生合力“教战、学战、研战”。

一是面向战场:以平台对抗演习、无人机与反无人机综合演练等实际演训活动为背景,打造了48个实战化案例和10个实战化课目,将最新演训成果融入课堂,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融入典型任务场景。

二是面向部队:遵循“源于部队、高于部队”的原则,教学内容与部队最新列装装备同步衔接,将“异地起降,远程操控”等部队组训模式与方法、“接力式不间断侦察监视”等新研战法和无人机安全事故案例及特情有效融入课堂教学。

三是面向未来:紧盯海军战略转型,前瞻未来无人化作战场景,将舰载无人机、无人机集群等新型作战元素引入课堂,将“舰机联合指挥控制”“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等新型指挥控制体系与模式等融入教学,注重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二) 深度挖掘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过程

应用模块化教学模式[4],按照“筑基——架构——运用——提高”进阶思路,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教学模块。课程团队以情感目标为引导,围绕教学内容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根据教学模块特点优化教学过程,突出以学员为中心的核心能力建设和职业道德素养培育。

根据这种理论,仅仅因为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不同,就会导致同样一个商品上要么专利权消失,要么专利权仍然保留(并且按照默示许可理论,是一直保留下去)。这样,专利权人因此会获得一种激励,即尽可能地运用限制性条款,哪怕是无关痛痒的限制条款来保留其专利权。例如,约定买方不得以某个高得离谱的价格转售商品。这种约定对买方而言可能无关紧要,因为他根本就不可能在市场上以这种高价转售该产品,但这一约定已经足以使专利权人在该物上保留专利权。在商品上保留专利,起码在理论上他就还保持着对商品的控制权,这种理论上的控制权可能就会在某一天变得有实际的用处。对于专利权人而言,聊胜于无。

一是“基础知识”,为基础内容,具有难点多、内容枯燥的特点。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教员的“导”、学员的“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悟”为主线,推动教学过程,强化知识目标培养,落实学员课堂主体地位。在激发学习热情的同时,引导学员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技术发展,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建立不断求知和终身学习意识。

二是“装备系统”,为主体内容。以海军现役主要型号无人机为主,同时引入外军先进装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对比教学。引导学员将所学理论与装备结合起来,正确认识我军装备发展,找准与先进水平的差距,树立管装、用装、爱装的正确态度,培养学员献身海军无人机事业的理想追求。

三是“席位操作”,为重点内容。课程团队打造了12个典型任务场景,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有机融入任务场景,引导学员熟悉岗位职责,培养岗位任职能力。以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和统计数据材料引导学员认同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培树爱岗敬业的爱军精武精神和紧密协作的团队精神。

四是“特情处置”,为难点内容。以近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和特情为蓝本,开发了4个大类35个子类特情,引导学员分析事故原因,研究处置策略并开展训练,培养学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让学员提高站位,养成认真细致、果敢严谨、精研细飞的工作作风和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

(三) 依据教学内容特点,探索教学方法和策略

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理论课和实操课两大类型。课程团队根据教学内容类型特点,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思政元素融入方法,实现教学活动多样化,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授课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果。

一是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综合运用情境-问题设疑[5]、专题讨论、翻转课堂[6]等教学方法,形成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和实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强调课堂讲授、讨论、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密切配合;课程思政强调思政元素与教学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专业知识为切入点,通过类比、反比等形式融入德育元素,并辅以名人轶事、时事新闻、亲身经历等思政素材,引导学员实际感受到知识点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是实操课,以演示与实操为主,穿插理论提示,注意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提高学员主观能动性。单个实操课目一般按照六个环节组织实施,包括案例引入、理论提示、讲解示范、分组训练、特情处置和总结讲评。教学过程中综合采用案例导入法、问题引导法、项目驱动法开展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配合,操作内容与专业知识点相呼应。在装备实操演练中加强情感目标引导,将思政要素融入到岗位操作和任务场景中,让学员在课程实践中践行情感目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加深对情感目标的认识。

(四) 强化过程性考核,创新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评价应重视学员学习过程,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定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7]。课程团队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融入考核过程,全面评估学员的学习能力、操控飞行能力、特情处置能力以及情感目标培育效果,形成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经过多年探索研究实践,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课程考核以闭卷笔试(占40%)、实操(占40%)、平时成绩(占2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考核占比达60%。闭卷笔试考察重点是基础知识点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能力;实操考核重点考察学员的岗位操作熟练程度、特情处置能力和组内岗位协作效果;平时成绩主要综合课堂表现、课程大作业、分组研讨和团队互评等方面。

其中,课程大作业对学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要求针对海军现役主要型号无人机测控链路飞行前检查时间长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分组讨论,给出合理化的改进方案和建议。引导学员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总结、提炼和升华,重点考核其思考和总结能力,考核情感目标为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的学习工作态度和探索创新精神。

(五) 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多角度全方位育人

坚持以学员为本,课程团队在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指导下,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8],积极拓展第二、第三课堂,全面服务学员的成长。

课程团队优化精简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新理论、新技术的篇幅,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有机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精心制作了MOOC课程“无人机指挥控制系统及运用”。该课程已在军事职业教育网上线运行,有力支撑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和疫情期间学员的自主学习。

课程团队大力开展“智鹰”无人机俱乐部建设,将积极学习、乐于思考的学员吸引到俱乐部中来,通过小型无人机制作、无人机操控、无人机飞行表演等活动提高学员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锻炼学员的动手能力,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对课程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推动作用。

三 教学改革效果及应用

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后,课程团队在无人机专业四个教学层次、十多个教学班次进行了教学实践,课程教学效果显著。

一是学员的课堂表现明显改善,立德树人效果显著。改革后,在课程教学中将思政教育内容融盐于水,与专业教学内容水乳交融,学员端正了学习态度,对任职岗位的认识更加深刻,献身国防、爱军精武精神得到加强。毕业学员掀起了赴边远地区工作的热潮,多名成绩优秀学员积极申请到一线海岛工作,到祖国需要的地方任职。

二是学员的备战打仗意识增强,为战育人效果凸显。改革后,在课程中增加了大量的实战化案例、实战化课目和任务场景,让学员进入到场景中体验、思考,吸引了学员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热情,提升了学习效果。更多的学员投身到综合演练、兵棋推演大赛等活动中,积极研究战法,为战研战蔚然成风。

三是课程考核评价更加全面,学员综合能力素质提升显著。改革后,明晰了课程教学目标,加强了过程性考核,考核内容更加全面,充分发挥了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学员的学习、综合运用、岗位任职和特情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对问题思考更深入,对未来的探索更积极。更多的学员参加到“智鹰”无人机俱乐部,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知识,积极实践,团结互助、努力向上的学习氛围已经形成。

四 结语

“无人机指挥控制”专业课具有贴近装备、贴近岗位任职的特点,在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引领下,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总要求,依据无人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无人机操控员核心能力,凝练了“无人机指挥控制”课程教学目标,有力引领了课程改革和实践;全程融入实战化要素,将演训成果、新研战法和安全事故案例等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以案例式、项目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育模式;聚焦岗位任职核心能力培养,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训练课目,提升课程对学员岗位任职的支撑力度;改革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除了单一的闭卷笔试成绩以外,强化了实操考核,增加了课程大作业,从多个维度、以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突出了情感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是党和军队对军事教育的新理念、新成果,它的落实是一个不断迭代、优化、提高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的坚持、改进和优化。

猜你喜欢

特情教育方针教学内容
“特情引诱”型毒品犯罪的现实困境及完善路径
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修课”
事故树分析法在复杂终端区天气特情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毒品犯罪中特情介入问题探究
取消省界站后匝道收费站特情业务处置探析
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1——重温抗大教育方针的启示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
一种特色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与讨论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