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2-03-16

读写算(下) 2022年4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数学教师学科

刘 婷

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策略研究

刘婷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000)

新课程改革中对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应当具备整体性综合学习思维,同时具备一定的数学学科生活化应用能力。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将实践融入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应用能力的训练。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理解能力、生活化应用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学科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的终身学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通过情境创设、有效利用多媒体、加强学科之间联系教学、落实评价机制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

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教育行业的热点,得到许多教师的青睐。但是在进行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的渗透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往往发现教学效果绩效普通,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成为主要难题,如何把握好“度”,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各项能力水平,再进行教学的设计,运用有效、有趣、简单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再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就以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策略研究为论题,展开论述。

一、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在数学学科的综合与实践中,学生能够在这其中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数学生活化应用能力;能够通过有效的数学实践培养学生适应不同场景的能力,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发现问题、探究论证、解决问题、提出创新见解。以上能力都是独立学习中学生将要得到锻炼的能力。现今学生数学学习“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中,许多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理论,但是缺乏数学生活化运用能力,不利于学生数学学科的终身学习,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要求。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塑造性极强的时期,在此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应用习惯,加强综合与实践教学渗透,使这项能力成为学生的“固定思维”,促进学生长久数学学科的学习发展。

(二)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数学学科中的每一项知识互相串联,互相联系,“一环扣一环”。这就需要小学生能够理解每一章节每一节课的知识,打好数学基础,建立数学知识整体性框架,才能长期保持良好的数学学习,保持较高的数学学习效率。同时,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只能对信息进行简单地处理,这时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进行相应的整理复习,将具有相同联系的知识进行对比整理,加强知识的整体性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和记忆,也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将实践融入整体性规划中,能够增加过程的有趣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更加提高学生对数学整体性知识的理解,促进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效率。

(三)新型教学方式,有利于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师纯理论教学的局面,给当今应试化教育大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下枯燥课堂的局面带来了转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心理、智力发育的萌芽和成长阶段,学生的天性是“爱玩”,对有趣的事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小学数学教师对其加以适当运用,将有效提高课堂设计的有趣性,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故而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促进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的渗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这样可有效进行课堂引入,打造有趣课堂过程,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思考能力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但是在现今的小学数学教育上,小学数学教师与小学生都没有摆正自己的地位,导致大多数时间小学数学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缺乏课堂上自主思考、自主规划、自主决策的时间,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其中,整体性思维是学生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数学能力,学生需要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训练学生的整体性意识。此时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就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成为数学学科学习的主体,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训练自己的能力,有利于使小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自由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并在实践中得到训练,加强学生的各项能力。其中,小学生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训练自己的整体性思维,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把握以及知识深化和创新能力。

二、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策略措施

(一)生活情景创设,激发小组探究性

数学综合能力中有一项能力为教材知识综合,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完整掌握教材内容。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生活中喜欢问“为什么”,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很少向数学教师提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学生的畏难心理,学生因为对课堂知识掌握不准确,缺乏理解,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知道如何提问;第二个原因是小学数学教师日常教学时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师产生严肃的、刻板的印象,学生不敢问问题,怕被数学教师责罚。小学生不愿意上课提问,久而久之就会丧失探究能力,导致学生不能吸收课堂的主要内容。学习环节的漏失导致学生落下许多重要知识,不能将数学知识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缺乏教材内容必学章节的综合能力,导致学生数学成绩的下降。同时,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课堂缺乏有趣性的教学设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更加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完整性掌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入手,提升数学课堂的有趣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首先打好相应的数学基础,使学生心中自成“知识整体连接系统”,再进行其他能力的培养。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班级联欢会》这一节课的教学时,可以将班级联欢会与生活情景相结合,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之间应当互相合作,并在合作中注重发展个人能力。分好小组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请学生参加班级联欢会的购买大作战。首先各小组之间应当互相探讨,制定购买计划。如,要买的水果有哪些?要买的矿泉水有哪些?使学生先确定购买目标。其次各小组可以分工进行工作,去各大商店或者超市抄写购买计划中食物的价格。如负责购买矿泉水的小组可以去超市将各种品牌、大小不一的矿泉水价格记下来。最后,各小组将抄写下来的商品价格进行汇总,合理安排,选出最优方案,再去购买联欢会需要的食物。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学生对于小数计算的应用熟练度,在准备联欢会的过程中准确吸收本节课主要内容。若是在计算中出现整数的情况,学生就可以运用之前学过的整数的加减法,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促进学生的教材知识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多媒体实践,深化教材,普及课外内容

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注重教材内与教材外知识的联动,要求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深度探究能力。小学数学教师此时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爱钻研、爱挖掘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在将教材内容基础打好的情况下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了解,使学生能够树立终身学习数学的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情况中,当今的小学数学教育为了应付“小升初”考试,只注重考试内容的教授,让学生专注课内知识,忽视课外知识,甚至认为课外知识是扰乱学生学习的“罪魁祸首”。但是数学的课外知识往往能够丰富学生的见解,使德育教育、思维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等理念贯彻到学生心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重要的辅助作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相关的数学教学时,应当通过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渗透教学,使学生能够拓宽眼界,运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数学,最终运用正确的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这一节课的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首先有请学生思考:1.生活中常见的号码有哪些?2.为什么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不同?3.为什么学生都有自己的学号?让学生首先思考数字背后的意义。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进行课外延伸,让学生收集各地的邮政编码,并对邮政编码显示的信息进行探究,了解数字与信息的关系。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请学生了解数字与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如向学生展示数字信息产业园,介绍其作用和开设原理等知识,丰富学生对数字与信息的认识。让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实践,并让学生对数学理论的本质进行深度发掘,对更深度的知识进行挖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通过将教材内与教材外的知识联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应用探究能力以及学科素养。

(三)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学科之间的综合能力

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中同样也强调学生需要具备学科之间的知识迁移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深度发掘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具备联系与发展的眼光,将其进行综合考虑与学习,进而促进学生全方面素养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学生缺乏综合的眼光,采用孤立的眼光对待数学学科,认为数学学科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忽视数学学科中具备的逻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不能进行有效地运用;同时,忽视其他学科具备的优点,缺乏学习其优点的意识。故而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运用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将学科与学科之间进行联合,让学生形成挖掘学科中优点的意识与习惯,最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画出美丽的图案》这一节课的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数学知识与美术课进行有机联动,让学生在学习图形变换的过程中学会将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科学的方法,从数学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画画水平;同时也使学生在画画实践的过程中增进对图形变换的了解。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请小学美术教师进行课堂联动,上一节“美术数学课”。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圆的画法,运用尺子等工具画出圆的图形,还可以向学生展示扇形的画法,让学生了解圆的奥秘,并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案,思考“想一想”中的图是如何画出来的。其次,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圆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圆进行组合、排列,设计出一件优秀作品。

(四)落实评价机制,使学生形成综合思维,提高实践兴趣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经验,常常不能自我反省,不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课堂中常常因为局部的胜利而沾沾自喜,攻克一点数学难题便觉得自己已经“很牛了”,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日益下降,从而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同时,又有学生因为对自己的局部表现不满意,就全盘否定自己,让自己陷入“自卑”的心理环境,造成学生的成绩下降。究其原因,是学生不能站在综合、整体的角度看待问题,思维不开化,形成错误认识,从而耽误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故而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调整评价机制,使学生能够转变其孤立思维,在综合与实践中调整学习心态。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苏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球的反弹高度》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应当巧妙地落实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做对时得到鼓励,在做错时得到劝解。即,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也应当落实评价机制。首先小学教师可以请学生做教材中乒乓球和皮球的反弹实验,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分数教学。学生在进行乒乓球的记录时,头两次的下落高度与反弹高度都呈 的比例,但是到第三次记录时就变成了 。小学生如果陷入局部思维,采用局部的思维进行问题的思考,只看待这三次的结果,就会认为同一个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从而导致认知出现错误。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激励学生:“可不能鼠目寸光呀,要整体看待问题,实验还没做完呢。”此时学生就会下意识明白自己的错误,继续进行测试,发现乒乓球的下落高度和反弹高度又回到了二分之一,再进行皮球的测试,测出其下落高度以及反弹高度的比例大多都为 ,最终得出结果:“同一个球的弹性是相同的,不同球的弹性是不同的。”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运用鼓励的语气评价学生:“你可真是大格局呢,这都被你发现了,真棒。”小学数学教师适当地评价引导,使学生的综合思维得到落实,又使学生获得一定的鼓励,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待数学的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可结合落实评价机制,使学生形成综合思维,提高实践兴趣,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学科之间的综合能力,巧借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1] 沈科.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学习评价的设计[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09):47-47.

[2] 高欣红.浅谈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J].人文之友,2019(005):207.

[3] 周洪.浅谈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中的渗透[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C],2019.

[4] 申友强.浅谈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教学的互补作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5):0070-0070.

G622

A

1002-7661(2022)12-0093-03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数学教师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超学科”来啦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