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德育的融入策略

2022-03-16马香梅

读写算(下) 2022年4期
关键词:古诗文古诗词高中语文

马香梅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德育的融入策略

马香梅

(甘肃陕西师范大学平凉实验中学,甘肃平凉744000)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做好德育内容在教学工作中的融入研究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以古诗文为基础的德育教育融入,可以为高中语文教育工作带来助力。文章以古诗文教学为基础,先对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德育融入的原则进行了简要分析,之后提出高中古诗文教学德育融入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德育融入的策略,希望对促进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古诗词;德育;融入

随着“德智并行”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做好以课堂教育为基础的德育融入成为高中教育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于高中语文学科而言,古诗文占据了教材中绝大多数的篇幅,如果教师想要以德育融入,那么以古诗文为内容的德育教育将占据德育工作在语文学科中的主要地位。实际上,从古诗文的内容角度来看,其本身就蕴含了许多德育元素,因为“德”始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以古诗文为基础的德育融入更像是挖掘传统文化价值的一种教研方法,其对于高中语文教育工作的有效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一、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德育融入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

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想要进行德育内容的有效融入,就必须要做好对因材施教原则的应用。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实施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工作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德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虽然在古诗文中有所蕴含,但其毕竟不是主体知识,所以还是需要教师通过特殊的方式才能够予以开展教学。在这种教学前提下,德育工作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要以古诗文的内容为基础予以开展,保证德育内容能够与古诗文内容相匹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突兀,让学生可以在进行古诗文学习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德育方面的引导,由此完成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二)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是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德育融入的重要原则。从教育工作角度来看,无论是古诗文教育还是德育教育,其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服务行为。教师作为教育服务者,想要让古诗文教育、德育工作获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让其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进行德育内容的融入与教学模式的设计之前,必须要先做好对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需求的了解,保证教学活动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由此做到在完成基本教育任务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养的引导,让他们可以成为有知识、有道德的优秀学生。

(三)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是德育内容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予以融入的关键原则。德育作为以道德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内容,其教育效果无法像语文知识那样通过常规方式考查,因为道德素质是人的内在修养,其需要通过学生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所以,为了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保证每一次德育内容的融入,都能够让学生融会贯通,真正将知识转变成观念,把观念升华成意识,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高尚的道德品质约束自己,由此达到理想的德育目标,实现古诗文教学中德育工作融入效果的提升。

二、高中古诗文教学德育融入面临的困境

(一)没有紧跟时代发展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高考以分数论成败的现实,同时高考中会注重对学生课外古诗文学习内容的考查。这使得部分学生对教材中的古诗文内容不够重视,高中古诗文与初中古诗文相比较,其难度有很大提升,这为学生学习增加了难度,也导致学生学习缺少兴趣和主动性。在高考中虽然古诗文占比不低,但由于学生们普遍古诗文均分较低,使学生们在学习中应付了事,古诗文无法给学生带来情感、态度上的感染和熏陶。从教师方面可以看出,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分数无法回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围绕高考开展古诗文教学,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灌输,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古诗文教学中的德育、情感渗透。

(二)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高考制度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存在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古诗词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很难有创新,无法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面临这样的教学困境,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在高中古诗文教学,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融入和渗透,丰富古诗文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和探索,走出高中古诗文教学德育融入面临的困境。

三、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德育融入的策略

(一)在导入环节设计德育融入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环节中,课堂导入都是基础,古诗文教学亦是如此。教师想要让德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就必须要先做好导入环节中的德育设计,因为该环节是引导学生思维的关键,当学生能够具备基础德育意识时,德育工作才能够科学、有效地展开。

从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设计来看,很多古诗文都可以进行德育内容的融入,但不同内容当中的德育方向有所不同,这需要教师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予以把控。以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为例,其是节选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现存记录屈原生平最全的史料。众所周知,屈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其以身殉国自投汨罗江的事迹让人们动容。而“爱国”正是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文化入侵背景下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念引导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就可以在导入阶段以爱国的角度引出屈原,再用屈原的事迹教育学生,由此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前导入阶段,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材料,里面既有历史上的爱国志士,也有当代的爱国英雄。在完成视频观看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认识谁?并讲一讲“他”的故事。有的学生说认识岳飞,讲述了《精忠报国》的典故;有的学生说认识戚继光,说他是抗倭英雄;有学生说认识董存瑞,讲述了“舍身炸碉堡”的光辉事迹;有的学生说认识屈原,并说出了端午节的由来。当学生完成发言后,教师紧跟话题引出屈原,并从屈原的生平入手,在向学生介绍屈原的同时赞扬了其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之后,引出了本课的内容,让他们可以与教师一起通过司马迁的描述认识一个有血有肉的屈原,以古诗文为基础的导入阶段德育渗透工作由此得以开展。

(二)在教学环节应用德育内容

从课堂教学角度来看,课堂教学阶段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因为其是教师进行知识讲解的主要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理解等绝大多数学习行为都在此环节中予以完成。所以,做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教育目标。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的中外名家作品,其中包含唐诗宋词、古代散文、古代论说文等,这些题材中都包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例如《赤壁赋》展现出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师说》中展现出从师的重要性等等,这些德育因素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寻找古诗文与德育的契合点,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被感染和影响,陶冶学生情操,充分发挥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德育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想要在古诗文教育中进行德育融入,并完成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就必须要做好教学环节中的德育设计,为此以古诗文内容为基础实现德育内容的有效应用很有必要。例如在进行《论语》十二章的教学时,很多内容都可以进行德育内容的应用,以其中的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以(《八佾》)为例,其本身就是典型的德育内容,教师在对其进行讲解和教授时直接就实现了对学生的德育。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还要理解话中蕴含的深意,让他们明白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持仁爱之心,并以“仁”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在生活中懂得谦让敬人,由此帮助学生获得道德素质方面的提升,完成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又或者在进行《兼爱》的教学时,作为《墨子》中《兼爱》三篇之上,其本身表达的就是关于“爱”,而这也恰恰是高中阶段的德育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除了要做好课文赏析之外,还要通过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让他们感受和意识到“爱”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学会爱自己、爱家人、爱自然、爱一切,由此完成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让他们可以真正树立起“兼爱”的意识,并尽快从叛逆、孤僻和抵触的青春期中脱离出来,由此完成对学生的有效教育。

(三)以学生为本,发挥德育价值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师要大胆革新,解放教育观念,尤其是高考的约束,在古诗文教学中大胆创新,不局限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学生们喜欢的方式互动交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古诗文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实践组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升华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带来良好的体验。例如组织经典诵读、诗歌朗诵比赛、古诗文剧本表演等,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丰富的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

虽然高中阶段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但作为语文教师不能为了考试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教师要勇于创新,在教学中改变理论知识灌输教学方式,而要以情感体验和熏陶为主,真正实现古诗词教学与德育的融合。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节内容时,在教授学生文本内容的同时,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集体朗读、听录音、教师范读等,将学生带入到文本的美好氛围中,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让学生更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更努力地读书,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发挥德育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在训练环节实施德育渗透

课堂训练是教师考查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环节,而学生在课堂训练当中的表现,可以侧面证明教师的教学能力,所以教师对训练环节都非常重视,旨在通过这一环节发现自己的教学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不能只满足于教授学生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要成为重要的载体,包含丰富情感载体。高中语文教材中选择的古诗文都是较经典的内容,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古诗文的情感价值、思想观念上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处于重要阶段的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中古诗文中包含丰富的情感,其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产生影响,这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感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中放飞心灵,在课堂中为学生留出空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陶冶情操,从而发挥古诗文教学的德育作用。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而言,想要将德育内容融入古诗文的教学中,就必须要让德育内容贯穿始终,以确保德育融入的完整性。实际上,从课堂训练角度来看,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完成对他们德育水平的考查,所以做好训练环节的德育融入,可以让教学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完成《劝学》的学习之后,为了考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笔者就在课堂训练阶段为他们设计了辩论活动,辩论的主题为“学习能/不能实现理想”。因为学生都刚学完课文,所以他们都想为正方,为“学习能实现理想”进行辩论,这说明课堂教学与德育工作收获了一定的成果,让笔者非常欣慰。于是笔者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让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等人组成了反方,并通过与他们之间的交流,让他们明白这只是一场辩论,无关于立场。在此次辩论活动中,学生们唇枪舌剑,班级氛围非常浓烈,这说明学生都投入到了训练当中,训练活动的目的和价值予以实现。而从学生们的辩论中,教师也可以了解他们内心中对于“学习”的认知和秉持的观点,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德育效果,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由此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四、总结

总而言之,想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以古诗文为基础的德育融入,实现基础知识教育与道德素质教育的并行目标,教师除了要做好德育内容的设计之外,还必须要进一步做好对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考查,保证设计的德育内容符合他们的认知兴趣,同时能够引发他们的思考,让学生可以进行反思和自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由此达到德育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要发挥出榜样作用,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元素,发挥情感在德育中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和感染学生,让他们向自己学习,努力成为像教师一样的人,由此实现高中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黄腊英,万素花,郭鹏飞.高中古诗文教学德育融入研究[J].文学教育(下),2020(7):22-23.

[2] 林婷婷.立足德育视域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文渊(高中版),2021(3):1961.

[3] 曾蕾蕾.课改背景下高中古诗词深度阅读的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1(7):226.

[4] 逯刚.美育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20(8):79-81.

[5] 连铃铃.高中古诗词教学中仁义文化的渗透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22):278.

[6] 黄邢娇.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4):101-102.

[7] 余孟娟.文德互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20):973.

G40-012.9

A

1002-7661(2022)12-0042-03

猜你喜欢

古诗文古诗词高中语文
踏青古诗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