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肥料利用发展途径

2022-03-16刘泰麟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土壤肥力农业产业农作物

刘泰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加快了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改革的速度。随着农业生产向现代化、机械化方向的不断发展,困扰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粮食稀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产生的矛盾,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加大农业生产中土壤肥料利用方法研究的力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轻现代化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为我国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1.1 土壤肥料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为了保证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发展策略分析研究的力度。作为农业生产活动开展的基础,农业自然资源为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壤是农产品种植和生产不可或缺的载体,而肥料的合理使用促进了土壤肥力和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提升,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且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到人口基数较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平均水平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土壤肥力,才能在彻底解决农产品质量差、产量低等问题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针对当前我国中低产农田占比较大的特点,相关部门应在深入分析土壤肥力水平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壤肥料,通过优化和改良土壤质量,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成本,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提高,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1.2 土壤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生存的基础,土壤中富含的各种营养物质,不仅满足了农作物生长的营养物质需求,同时具有的储存自然环境雨水的功能,还保证了土壤养分转化的顺利进行[1]。就目前来说,人们餐桌上常见的农作物都是以土壤环境为基础,因此,为了确保人们的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必须积极探索土壤资源保护的策略。另外,土壤环境中含有的丰富营养成分,促进了土壤质量的有效提高,农业部门必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土壤环境的肥力,才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营养成分,提高农作物生产的产量和品质。

2 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土壤肥料面临的常见问题

2.1 土壤养分不足,质量下降

在现阶段的农业生产中,种植人员由于过度追求农作物产量,而超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剂,不仅导致区域内耕地出现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还对绿色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土壤自身的物理性状往往会随时间的推移出现日趋恶化的情况,导致耕地耕层变浅、容重增大,严重影响了区域内耕地土壤缓冲能力的提高,加剧了土壤环境的污染程度。

2.2 耕地退化现象严重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是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工业领域发展速度的加快,引发的工业“三废”污染问题也是导致土壤污染日益加剧的关键因素。对此,相关部门必须在深入分析农业生产领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才能缓解耕地退化现象,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3 有机肥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畜牧业的稳步发展和畜牧养殖业产值的逐渐提升,加快了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建设和发展的速度。由于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养殖人员并未认识到有效处理畜牧家禽粪便的重要性,导致畜牧家禽粪便有机肥料的利用率始终无法有效提高,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还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污染,加大了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难度。

2.4 施肥比例不够科学

虽然我国各地区的农业产业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部分农业种植人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仍存在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使用比例不合理的现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壤中营养成分比例不协调,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还会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产量和质量,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2.5 化肥原料来源紧缺,有机肥料利用不足

虽然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学肥料有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升,但化肥使用量的增加与化肥原材料短缺之间矛盾日益突出,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发展。例如,用于合成氨原料的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数量的持续减少,我国作为钾肥资源贫乏的国家,钾盐矿数量少,遴选难度较大,始终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不得不通过进口的方式解决。此外,近年来畜禽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畜禽产生的大量粪便,虽然为有机肥提供了生产原材料,但因为养殖户经常将其视为废弃物随意堆放,导致其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2]。

3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肥料利用发展途径

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基础。相关部门在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时,必须从肥沃农田培育和耕地保育等方面着手,分析导致土壤肥料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彻底解决土壤肥料问题,提高农作物生产质量和产量。

3.1 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保护地区内耕地资源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战略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相关部门必须加快耕地保护法实施的速度,借助完善的耕地保护法指导区域内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明确耕地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相关人员的权利、义务等社会关系,为各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虽然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开展耕地资源立法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符合耕地资源保护要求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所以,各地区应在积极开展耕地区域保护工作时,根据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优化和调整现有耕地保护措施与法律法规,为后续科学、合理的农业种植耕地发展权制度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做好耕地区域的保育工作

耕地土壤肥力的有效提升、耕地环境的改善不仅保证了农业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还促进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提升[3]。所以,相关部门在积极开展区域内耕地保育工作时,技术人员应加大保持土壤物理性状和水肥热气协调教育宣传的力度,确保土壤肥力始终保持最佳状态,为农业生产高产丰产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一,相关部门在积极开展耕地保育工作时,应通过对区域内耕地土壤肥料开展全面测试分析工作的方式,按照测试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保育方案,才能在保证土壤内部营养成分保持均衡状态的基础上,提高土壤肥力,满足农作物生长的营养物质需求。第二,加大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肥料的利用力度。根据农作物种植的要求,将有机肥使用与化肥使用融合在一起,严格按照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提高种植区域土壤肥力。第三,建立完整的农作物种植区域有机肥施用管理体系,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通过定期向土壤施用物质能量的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和物质容量,保证农作物生长的营养需求,确保农作物种植高产丰产目标的顺利实现。

3.3 加大土壤肥料研究力度,降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

农业科研领域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耕地区域内土壤肥力的研究,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依据,提高农业种植的产量和质量。相关部门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时,应制定完善的土壤肥力监测机制,加大土壤肥力监测工作的力度,通过全面检测和分析区域内不同类型土壤肥力,掌握区域内土壤养分、农作物产量等数据,提高土壤肥料效益,确保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严格按照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同类型农作物种植所需的化学元素、微量元素需求量,制定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施肥策略,保证更多区域施肥环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促进耕地区域土壤肥力的有效提升,为农业种植高产丰产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采用单一且粗放式的施肥方式,导致严重的肥料与能源浪费情况,极大地破坏了耕地周边生态环境,增加了环节保护工作的难度。例如,土壤酸化问题的出现导致了土壤出现严重的板结问题,土壤质量下降,对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战略发展策略的实施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此,农业种植人员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时,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合理应用现代化、信息化施肥方式,精确掌握农作物的施肥量,才能有效降低土壤施肥对耕地区域内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高耕地区域内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肥料的利用率,保证农业种植活动的有序开展[4]。

3.4 长期监测土壤肥力,为土壤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相关部门在检测土壤肥力时,一旦发现土壤中存在有害物质,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土壤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保证土壤肥力满足农业生产要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相关部门应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土壤肥料效应模拟网络系统和土地资源信息数据库,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壤微生物分布的详细数据,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有效性。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应用不但造成了肥料的大量浪费,而且对耕地区域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对此,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和研究现代化土壤施肥技术,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残留量,减轻土壤肥料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促进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有效提高,为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化肥利用率偏低是当前我国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关部门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研发出了新型的缓控施肥方式,不但提高了肥料养分的释放量,满足了农作物生长的营养需求,而且减轻了农作物种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此外,相关部门在大力发展农业种植产业时,还应充分重视人畜粪便与农作物结构使用的重要性,合理利用农业废物,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土壤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承受的压力,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工艺的优势,将经过回收的农作物废弃物转变为有机肥料,并重新应用于土壤,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耕地土壤肥力的目的[5]。

3.5 打击农资造假问题

针对当前农业市场中存在的肥料掺假现象,各地区政府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化管理机制,组建专业执法部门,加大农业物资市场监督执法力度。同时向农民群众宣传科学施肥的重要性,避免农民群众的选肥过程中因为贪图蝇头小利而选择假冒伪劣化肥和农业物资。另外,各地区农业部门还应建立完善的肥料产品等级划分机制,通过设定肥料指标的方式,加大市场上销售的危害土壤环境肥料的查处力度,保证肥料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为优质肥料生产和经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4 结束语

各地区政府部门应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符合本地区农业生产需求的土壤肥料问题解决策略,为本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持。相关部门还应通过对耕地区域内土壤肥料数据的检测和分析,站在不同的角度,做好数据分析工作,然后根据土壤肥料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肥料管理策略,提高土壤肥料水平,缓解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降低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群众的农业种植经济收益。

猜你喜欢

土壤肥力农业产业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拉萨市土壤肥力变化趋势与改良策略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西湖平原区连续13年定位施肥对麦、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