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饰包装设计中贵州苗族堆绣艺术元素的创作性思考

2022-03-16赵威张超王倩

设计 2022年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赵威 张超 王倩

关键词:苗族堆绣艺术 形态拆分法 创作性思考 首饰包装设计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2-0152-03

引言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拥有着诸多璀璨的民族文化与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单苗族刺绣技法就分为了挑花、平绣、锁绣、破线绣、锡绣、堆绣、打子绣、双针绕线绣等不可枚举的技法表现。在这些诸多的刺绣技法中,苗族堆绣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存在,堆绣因图案配色、折叠方式和排列方式不同,而呈现出独特的立体效果,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较之于其他刺绣技法,堆绣主要流行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清水江流域一代,由于地域的局限性,关注度并没有那么高。另外,苗族的刺绣作品大多以绣片的形式进行交易,存在内部消化,自给自足的消费现状,未能打开旅游消费市场,这也限制了堆绣文化与技艺的传承与发扬。

邱佳佳、杨艳石通过对形态本元性特征的追溯,以自然形态为认知对象和灵感源,结合产品的意象需求,提出了元形态主导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邹璐运用现代构成思维提取苗族堆绣的构形规律,将单元形的堆与叠应用在服装设计中,在方寸之间创造出一个具有立体效果的独立空间;高燕在堆绣图案的设计中,运用放大与夸张处理方式,将堆绣的工艺细节展示地淋漓尽致。上述研究可见,只有找到传统民间技艺本身最为原始的形态和最为纯粹的文化内涵,才能准确地将民族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中。

一、基于形态拆分法的创作思维

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生产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给刺绣行业带来了极大便利,村民们更青睐于购买性价比较高的机绣绣片去创作。想要在时代变化中寻求一定的不变,唯有将刺绣的形与态及时提取并保留起来,创新性的运用在产品设计中,才能实现文化的活态化保护与传承。事物的形与态本质就是外形与神态的融合,既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精神与物质的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因此,针对于苗族堆绣文化传承与设计应用问题,总结出形态拆分的创作性思考方式,对苗族堆绣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与指导。

苗族堆绣艺术以图案复杂、工艺精细而著称,具备艺术和文化的双重属性。以贵州苗族堆绣包装设计为例,将堆绣艺术元素拆分为堆绣的“形”与堆绣的“态”两个方向分别进行研究。堆绣艺术的“形”即是堆绣的图案、色彩、功能、材质等外在特征,它们分别从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五大感官影响着消费者的体验;另对堆绣艺术的“态”进行文化梳理,将民族历史、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采集到文化DNA库中,确保在满足文化活态传承的同时,也能保留住文化最原始最淳朴的样子。历史与民俗无不透漏出苗族人对待族人以及对待客人的真挚情感,苗族人在生活点点滴滴中形成的坚毅、团结、热情、善良等优秀品质映射出的便是文化性格。将堆绣艺术拆分后的“形”“态”分别植入到包装设计的“形”“态”中,融合成新的包装视觉形象。另外,对包装视觉形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描绘与故事设计,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进而确立堆绣艺术的文化形象,如图1所示。

二、苗族堆绣的形与态

(一)苗族堆绣艺术

贵州苗族堆绣主要分布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清水江流域一带,其中以台江县施洞镇的“施洞式”苗族堆绣最为出名。堆绣又称为三角堆绣、堆花绣、叠绣等,在苗语中“堆”有漂亮、美丽的意思,堆绣的含义就是很漂亮的刺绣。堆绣是将三角形或方形的轻薄布料层层堆叠于底布之上,组合成矩形的绣片,由于酷似狗的牙齿,所以也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为“狗牙久”。堆绣绣片主要应用于女性服饰的衣襟、肩部、臂膀、围腰等地方。苗族古代战火不断,制作衣服时效仿铠甲的打板方式,这也是苗族人民臂膀上的绣片最为重要,占据面积最大,最为显眼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形、态分析图

苗族堆绣纹样是一种带有较强个人观念的艺术形式,传递了苗族人的生活态度和艺术心理,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文化。堆绣纹样主要分为具象的动植物题材、抽象的几何题材以及故事题材,如表1所示。在形态拆分的思维模式下,通过纹样的形去解刨纹样的态。

三、首飾包装设计中苗族堆绣艺术元素的应用

(一)苗族堆绣图案形态的探索性思考

1.首饰包装属性分析

首饰包装属性经形态拆分后可分为代表“形”的审美属性与功能属性;代表“态”的文化属性、社交属性以及经济属性。当消费者对于某一个文化体系比较陌生时,最吸引消费者的是产品包装设计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感,以及包装的实用特性。长期以来,首饰包装设计日益趋向同质化,缺乏一定的人情味与温暖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费者的审美疲劳。因此,在关注产品功能性与美观度的同时也要考虑消费者的社交需求,通过包装载体与消费者建立沟通,提升消费体验。文化寓意的加持会让消费者之间产生更多的社交话题,进而推动感性消费,实现包装的文化、经济属性。多重属性的融合也成为了现代首饰包装设计的内在需求以及更高设计水准的体现。

2.堆绣图案元素与包装设计的形态融合

以在贵州施洞地区采集的“卍”字纹图案为例,对于堆绣的形与态分别进行提取分析。“卍”字纹的形是由一片片上过浆的轻薄丝绫面料裁剪折叠而成,由四边向中心堆叠,形成丰富的立体效果。经线稿化处理后,便可以得到一个呈中心对称式分布的线框图。三角形或四边形的绣片大概分为四层排布,以“卍”字纹为中心,由内而外排布,层与层之间会有两到三层白色面料加固与装饰,呈现出一种留白的美感。层层堆叠有两种态,一种态为叠通“蝶”,在苗族神话中,“蝴蝶妈妈”孕育了苗族人民,苗族人将其视为祖先来崇拜,三角则是“蝴蝶妈妈”符号化的象征;另一种态寓意着苗族人艰辛的迁徙历程,自涿鹿之战苗族祖先蚩尤战败于炎黄部落联军后,苗族人便踏上了由北而南的迁徙之路,他们跨过黄河长江、跨过崇山峻岭来到我国的西南地区。祖先的苦难经历也让苗族人世世代代铭记于心,苗族妇女一针一线地将这些历史缝制在衣物上,便有了现在以三角形山峰为基础元素的堆绣绣片。堆绣图案既是山川与河流的代表,亦是苗族人不忘历史,团结一心,期盼美好未来的心境体现。

将堆绣艺术元素的形态与首饰包装属性的形态——对应,发现堆绣艺术元素的“形”与首饰包装的审美属性、功能属性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堆绣艺术的外在特征与首饰包装相结合,可以使二维的包装图案立体化呈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在传递包装审美的同时,也展现了包装的趣味性;堆绣的“态”与首饰包装的社交属性、文化属性具有极高的契合点,苗族人历经艰难险阻后安居乐业的历史和消费者通过重重考验后与对方一起幸福生活的经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将所有的“形”与“态”最终都汇集于包装设计中,让消费者既拥有了爱情,也拥有堆绣的记忆,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式传承与发扬,如图2所示。

(二)苗族堆绣色彩形态的转移

苗族堆绣在不同区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案,大致可以划分为邻近色搭配和对比色搭配,但不管是邻近色还是对比色都有色彩饱和度高、艳丽色彩多、搭配种类多变等特点。堆绣色彩多而不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每种色彩都蕴藏着悠久的民族文化与民俗故事。如图3所示,该绣片色彩的“形”与“态”由外而内大致分为四层,最外层的黄色与蓝色分别代表着黄河与长江,意为苗族人原本生活在黄河流域一带;第二层堆叠的三角形中夹杂着一片金色的绣片,其代表着一座金山,是苗族人大富大贵的象征;第四层为图案的中心,“卍”字纹寓意着万物有灵、吉祥如意,也是绣片最为核心的内涵体现;另外,层与层之间会有一段白色的衬布相隔,这也是苗族人独特的审美体现,运用留白的手法让丰富的画面也能展现出一种节奏与韵律之美。将每一层堆绣色彩的“形”与“态”都转移到包装封面的图形设计上,以施洞地区苗族服饰色彩搭配为参照,提取绣片中代表热情与神秘感的枫叶红为主色调,能够充分展现苗族女性的魅力,激发消费者的民族认同感。搭配低饱和度的珊瑚红、麦苗绿、晴蓝、柠檬黄等中国传统色为辅助色,不仅象征着苗族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也使画面形成了一种层次递进的视觉特征。在第二层堆绣的绣片中保留代表富贵之意的金黄色,并与第一层间继续采用留白的手法,增加画面的通透感,使转移后的色彩搭配整体呈现出层次分明、多而不乱的视觉效果,如图4所示。

(三)苗族堆绣功能形态的勘探

经电脑3D建模后发现立体化后的堆绣带来的层次感更加强烈,特别是堆绣“形”由低到高变化的过程中,一片片三角绣片随着盒子打开缓缓升起,通过静态到动态的视觉转变使消费者感受到堆绣的节奏之美,以及堆绣定格在最后一瞬间的惊喜之美。堆绣“态”的设计延续堆绣三角符号以及“卍”字纹符号的文化内涵,寓意着消费者跨过千山万水,克服重重阻碍,最终将这份爱与幸福带到对方面前,这样的功能与审美需求和首饰包装的形态表现如出一辙。在打开盒子的过程中,炫彩夺目的堆绣绣片由低到高渐渐的将首饰抬起,形象化地展示了堆绣艺术的文化特性,不仅使首饰包装更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气息,给消费者带来了無限的惊喜与欢乐,而且在实现功能性的前提下,也提高了首饰包装的收藏价值,如图5所示。

(四)苗族堆绣材料形态的构思

注重功能与审美时,材料也是包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苗族堆绣主要采用质地十分轻薄的桑蚕丝绫面料,以前是自家制作,现在人们更倾向于从市场上购买,再用彩色丝线缝制而成。但由于轻薄的丝绫面料不易储存,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需要寻找与堆绣材料形态相似的材料进行替换。在材料的形态感受上,亚克力材质质地柔和,色彩丰富,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是现代包装材料的理想选择之一。堆绣材料形态的转变不仅解决了包装储存的难题,也创造出了形象清晰、功能巧妙、色彩协调的首饰包装艺术。

(五)苗族堆绣结构形态的创新

堆绣包装在抬升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由下往上的推力才能实现首饰逐渐抬升的效果。因此,在结构方面采用具有一定柔性的铝片作为弧形滑轨镶嵌在包装盒内部,当盒子打开时,铝片顺着滑轨向上拉伸,并带动起推力作用的木块缓缓上升,最终实现堆绣绣片抬升的效果。堆绣包装的整体人机尺寸控制在了2mm×72mm×50mm以内,避免过于注重包装美观而忽视了包装的便携性特点。结构的创新保证了包装在开合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且由于铝片的限制也防止了包装盒过于展开而导致损坏的情况,保障了堆绣元素与包装结构的形态融合,也使首饰包装设计充满了独特性和欣赏性。

(六)堆绣首饰包装设计效果展示

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也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通过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以及创新性的包装设计将苗族堆绣艺术带到大众的视野中,利用现代技术扩大苗族堆绣的实用需求,利用苗族堆绣艺术增值产品包装的审美需求,两者相辅相成。苗族堆绣首饰包装设计既凸显出强烈的民族文化性格和原生态色彩,又兼备时代感与时尚感,符合当下的包装设计理念。形态拆分后的堆绣艺术会以更清晰、更透明的元素形态呈现在设计者面前,通过元素形态的对应与创新找到合适的包装载体,进而带动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再发展,让更多的年轻消费者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如图6所示。

结语

堆绣艺术的诞生与苗族人的经历和心境息息相关,堪称是贵州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瑰宝。通过形态拆分的方式思考堆绣艺术与首饰包装之间的联系,挖掘出蕴藏在堆绣符号中的民族情感与民族性格,并融入到包装设计中。将堆绣“堆”的结构特点与包装的开合方式相结合,伴随盒子的打开过程,堆起的绣片缓缓将首饰抬升上来,传递出一种由静到动的动态美感。堆绣艺术的包装设计不仅实现了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而且为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提供了创作性的思考路径,也为乡村振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935501908278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