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上“拉花”折射的风雅妙趣

2022-03-15张丰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拉花百戏茶道

张丰

热播的电视剧《梦华录》中,刘亦菲饰演的赵盼儿是一位茶社老板娘,她有一手茶百戏绝活,能在茶汤中“拉花”,就像现在人们常见的咖啡拉花一样。这让观众对中国古代茶艺产生浓厚兴趣,相关话题也一度登上热搜。

《梦华录》是根据关汉卿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的汴京(今开封)。剧作家关汉卿本人,可能并没有到茶舍里品尝过“拉花”的茶,因为在宋代盛行的“点茶”,到元代就没落了。此后中国人当然也在喝茶,但是方式却完全变了,是以煮茶和泡茶为主。

现在你在茶馆林立的成都和杭州,都看不到茶上“拉花”。在成都有所谓的茶道表演,服务生用长嘴壶远距离为你倒水,你只会赞叹他的技术,但却很难生出对“道”的遐想。电视剧中的茶百戏,是用水在茶杯中作画,又叫“水丹青”。从命名角度来看,它至少是抵达了“艺术”层面。

现在,茶百戏是福建省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章志峰介绍,福建的茶百戏,是他根据古代典籍记载,并到日本学习点茶技术,最终“复原”的。这个故事有一点“苦涩”,中国的茶百戏复兴,是从日本点茶技术中获得灵感和技术支撑的。留心看电视剧中那些器具,在网上进行“同款”搜索,也多半标注的是“日式”。

其实,日本茶道最早来源于中国。《茶之书》作者冈仓天心,对日本茶道在世界上的推广起到关键作用。他明确指出,日本茶道就是继承的宋代茶艺,后来经过千利休等人发扬光大,成为日本人的“传统美学”。

之所以被称为“茶道”,是因为日本人不仅喝茶、点茶,也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哲学和审美理念,比如千利休就有“和、静、清、寂”的说法。千利休对宋代文人的茶生活非常向往。想想吧,光是苏轼一人,就写了数十首和茶有关的诗。

北宋时茶风很盛。在汴京有很多茶铺,普通人就在茶铺里喝茶,谈不上有多精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喝到赵盼儿那样的茶人点出的“茶花”。但是,正因为有广泛的基础,才能产生出像赵盼儿这样的茶艺翘楚。而有了苏轼这样的文豪“加持”,茶艺也能进一步上升到哲学层面。(选摘自《中国青年报》)

文本解读:山东省长岛中学 王尧锴

角度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是中华儿女的血脉标签。文化塑造了民族的精神,也塑造着个人的性格与气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复兴。文化不是神秘的,不能束之高阁,不能秘不示人。文化由人民群众创造,理应反哺群众。有了群众基础的文化,才有开枝散叶的深厚土壤,才有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文化的传播不是生硬的说教,不是呆板的灌输,创新形式是文化传播的必要条件,近年,影视、动漫、歌曲等各类现代的文艺形式,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新的载体,让观众既能获得耳目的愉悦,也能怡情悦性,得到美的熏陶。

角度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茶道从中国传到日本,又回到中国,每一次流动,都实现了自身的飞跃。不同文化应当交流互鉴,兼收并蓄才能保持机体健康。东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等作物,丰富了中原人的餐桌;带回的龟兹乐曲和胡琴,则丰富了中原人的文化生活;同时,中原文化也沿着丝绸之路,远播西域。唐朝时,政府曾派人到高丽学习音乐,到天竺国学习制糖工艺。开放的政策、包容的心态非但没有阻碍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反而促进了唐代多元文化的繁荣,塑造了朝气蓬勃、璀璨夺目的盛唐气象。

角度三:生活美学。

将生活赋予美感,是人们在解决温饱后,向生活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人们在柴米油盐之外,开始追求心灵的蕴藉。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过:“人生充满劳绩,然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审美不仅是艺术的专利,风花雪月应渗透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古人深谙此理,从器物、文学到美食、闲居,古人为我们建构了庞大的审美体系,风花雪月、四季三餐,生活处处皆是美。如今,人们有意识地挖掘、复原古人的生活美学,让平凡的生活有了意趣,让传统文化焕发了生机。

运用示例:文明常在,文化要常新。文明如同长河,因为有了源头活水,有了百川汇入,才能源远流长。文化离不开创新发展,离不开交流互鉴。中国传统的茶百戏,在元代已经没落,而《梦华录》中刘亦菲饰演的茶社老板娘,因为有一手茶百戏绝活,让观众对中国古代茶艺产生了浓厚兴趣,小众的生活美学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传统茶艺遇到现代的电视载体,二者彼此成就,相得益彰。同时,我们也看到,为了复兴传统的茶百戏,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章志峰根据古籍记载,并到日本学习点茶技术,最终“复原”成功。可见,文明不能成为一潭死水,只有与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中华文化保持永久的生机与活力。——《文明常在,文化要常新》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拉花百戏茶道
体验茶道魅力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河北民间舞蹈井陉拉花在高校推广与传承的策略研究
茶道人生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邹城汉画像中的乐舞百戏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茶道六百年》
咖啡拉花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