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高考作文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素材还原

2022-03-15王建红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苏炳添神舟卓越

王建红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素材支持

素材一:杨元喜:中国北斗的代言人。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改变了中国卫星导航受制于他人的历史。但在北斗系统起步发展之初,国际上充斥着“北斗无用论”,杨元喜带领团队用多年的不屈不挠,跨越了几十年的差距。现在中国北斗的原子钟精度已达到三百万年差一秒的水平,跃上了一个国际公认的新台阶。(详见《作文与考试》2022年11期第8页《跨代际,破圈层,文心表达为时代画像——《朗读者》第三季素材解析与运用》)

素材二:曾在知乎看到一则提问:运动员百米提升 0.01 秒有多难?点赞最高评论说:“很难,我从9.98到9.97用了几年的时间。”评论者正是苏炳添。在2017年全运会本打算拿到百米金牌就退役的他,因意外拉伤而与金牌失之交臂。面对巨大的遗憾,29岁的苏炳添选择再战。正如他所说过的:“极限都是别人讲的,我不突破极限,我突破自己。”最终,他成功了。(详见《作文与考试》2022年9期第10页《2021~2022,与时代共成长——“2021年终提问”主题素材思考与拓展运用》)

素材三:人民日报微博发布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同一天”,瞬间引发网友们的强烈反响。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我国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上空闪过一道强烈亮光,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巨大火球转为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39年后的2003年10月16日,伴随着中国首位航天员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着陆,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夜空壮美升空,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再度送入太空,开始六个月的太空之旅。跨越半个世纪的“新闻同框”,三张同一天的号外,不仅让新闻见证了历史,更是见证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全过程,中国也正是在这一代又一代的拼搏和奋斗中不断成长,不断前进。(详见《作文与考试》2022年1月合刊第88页“新闻热点”栏目)

素材四:“我不是为了打败别人,只是想超越自己”的谷爱凌,勇敢挑战空中转体 1620,让自己一举成为首钢大跳台的“玉娇龙”;命运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花滑勇士羽生结弦却偏要回应“我就是风暴”,用指尖抠着障壁也要去完成突破人类极限的 4A;老将齐广璞一路在质疑声中不断翻越自我的高山,完成了四届冬奥会的大满贯拼图,让自己矗立成“风暴中的王者”。这些冬奥选手,从不怀疑人类极限之光的闪耀,只笃定一份“更高、更快、更强”的信仰,孤勇征战,奋力翱翔,然后一飞冲天。(详见《作文与考试》2022年6月合刊第59页《愁与哀皆忘,追一个信仰》)

运用提点

这是一篇新材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选用表格加文字的形式。表格部分通过两次奥运比赛成绩到两次奥运举办时的综合国力,多方面呈现体育精神、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国家实力的跨越式发展;文字部分由中国体育和综合国力的跨越过渡到当代青年由儿童到有为青年的跨越,最后落到青年未来与民族复兴的同频共振。任务部分要求写作结合材料,并明确提出写作要围绕“跨越,再跨越”的主题,书写青年学生的感受与思考。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为“大我”的跨越,个人的成长为“小我”的跨越,“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息”则意味着“跨越”之后还有“再跨越”。因此写作中要将“小我”的成长与进步融入“大我”的发展与强盛之中,如此,“小我”的“跨越,再跨越”才有意义与价值。

任务要求“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因此写作不能只是列举国家与青年跨越的例子,更要体现当代青年对“个体发展融入民族未来”的感悟与思考,体现当代青年的自信自豪、爱党爱国、责任担当、跨越不止。写作内容既可体现国家在体育、科技等方面和个人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横向跨越,比如中国北斗的原子钟精度跃上了一个国际公认的新台阶、苏炳添成为第一个跨入男子田径100米9秒区的亚洲人等;也可体现某一方面的纵向跨越,比如人民日报微博发布的“跨越时空的同一天”的3个10月16日的中国科技界的跨越;也可纵横结合,比如北京冬奥会上“超越自己”的谷爱凌、花滑勇士羽生结弦、矗立成“风暴中的王者”的老将齐广璞等,这样的文章既内容充实,又思路清晰,论证有力。

活用范文

卓越无止境,跨越不停息

□陕西省渭南中学 穆馨言

从2008年奥运会全民蓬勃發展到2022年“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鸟巢”的建成到“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从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到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中国正以大跨步的姿态不断向更卓越、更富强迈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要与时俱进,与国家同在,卓越无止境,跨越不停息。

抚今追昔,三张同一天的号外,跨越半个世纪的“新闻同框”,不仅让新闻见证了历史,更见证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全过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送消息,《人民日报》刊发号外;2003年10月16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着陆;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壮美升空,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开始六个月的太空之旅。中国正是在科技的发展跨越中,走向富强,在新的时代迈向新的征程。

随着中国的跨越式发展,作为中国青年的我们,当然也不能停滞不前,要肩负新使命,迈向新征程。

肩负新使命,迈向新征程,需要我们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中国跳水队最小的运动员全红婵,出生于农民家庭,且父母体弱多病,生活非常拮据,但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全心全意投入跳水事业,勤奋苦练,脱颖而出。这不仅是中国青年应有的追求,也是每一个时代同行者应有的姿态。她以拼搏奋斗之姿,书写了中国青年的模样。

肩负新使命,迈向新征程,需要我们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高尔基曾说:“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苏炳添作为第一个跨入男子田径100米9秒区的亚洲人,他的历史性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2012年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遇上了“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这次经历让他感受到巨大的差距,他下定了决心:过10秒进9秒区。2015年世锦赛,他又一次和博尔特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而这一次,他与博尔特仅差0.03秒。但这一年,苏炳添已到了退役的年龄……东京奥运会半决赛中,苏炳添以32岁的“高龄”跑出9秒83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一,世界排名高居第八位,他超越了年龄和体能的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诚如是,一个人只有充满扭转乾坤的气魄和自信,才能活出真我,跨越再跨越,活出一世繁华。

卓越无止境,跨越不停息。中国腾飞而起,当代青年也应齐心协力,肩负新使命,迈向新征程,以“一起向未来”之桨在拼搏之海上推动责任之舟实现跨越,再跨越。

教师精评

文章开篇紧扣材料引出中心论点,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由三张同一天的号外新闻引出国家科技的发展与跨越,然后照应材料,自然过渡到青年的成长与跨越,语言简洁,论据丰富,论证严密。结尾照应中心论点,收束有力。

(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苏炳添神舟卓越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中国短跑运动员苏炳添进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
苏炳添:泥巴地里跑出的飞人
苏炳添:百米飞人 亚洲荣耀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神舟十一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