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2022-03-15贺小青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瓷娃娃张亮

贺小青

2022年6月24日,骑扭扭车上学的“瓷娃娃”张亮通过不懈努力,高考成绩535分,超理工科一本线44分。因为先天患有成骨不全症(又称“脆骨病”),来自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的少年张亮从小就如同“瓷娃娃”一般,一个拥抱、一次大笑、蹬蹬被子就可能让他骨折。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学业,相反,在成长过程中他展现出了更多的乐观和坚韧。“他比班级里其他同学还要开朗、乐观,课堂上每次回答问题声音都很响亮,笑声也最响亮。”班主任对张亮的评价,展现了“瓷娃娃”的“另一面”,令许多身体健全的人汗颜不已。

小小的“扭扭车”,给这个失去独立行走能力的男孩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户,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十年的时间里张亮用坏过10辆颜色各异的“扭扭车”,他说“扭扭车”就是自己的“腿”,他还要骑着小小的“扭扭车”走向更远的地方。张亮希望大学能够学习计算机专业,未来做一名工程IT男兼职摄影。

文本解读

1.自强不息。生活有悲有喜,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旅途中遭受磨难。能够在磨难中坚持不懈、敢于与命运作斗争的,才是真正的猛士。正如先天就患有成骨不全症(又称“脆骨病”)的“瓷娃娃”张亮,一路走来,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这种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令公众敬佩不已。

2.调整心态。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很多孩子因为受不了打击,一时冲动做出傻事。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的“磨难”与“瓷娃娃”的遭遇相比,算不了什么。如果能明白这一点,应该不难及时调整心态。这或许正是公众推崇“瓷娃娃”等身残志坚者的重要价值所在。

3.奋斗青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作为新时代青年,就应该像张亮一样乐观向上,积极生活,要相信“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在自我磨砺中实现价值并为社会或国家创造价值,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素材拓展

安徽自强少年周桐:努力做自己就好,不跟别人比较

2021年9月2日是清华大学2021级本科新生报到的日子,安徽“截肢少年”周桐一早就和妈妈进校办理了报到手续。新宿舍让周桐感到很新喜,周桐说,学校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将他安排在一个位于二层的两人间宿舍,“里面有常规的床,避免了上下铺需要爬梯的问题”。

周桐毕业于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他高二时突遭车祸,导致左小腿被截肢,先后经历8次手术,缺课7个月,但他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在高考中取得了总分684分的好成绩,还获得清华自强计划降40分的优惠录取认定,最终被清华建筑类录取。这位自强少年的事迹一经媒体报道便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感动了很多人。

素材点拨:从青涩到成熟,从幼稚到老练,一代代年轻人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今天的年轻人或许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面对社会的复杂或许还有种种困惑和迷茫,但只要这股向上的力量始终都在,就不会惧怕任何挑战和困难。无数个周桐正在向上攀登,他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独臂博士”袁鑫:渡过大难,将有大成

“独臂博士”袁鑫的故事相继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其身残志坚的事迹令人感佩,堪称社会楷模。

三岁那年,一场车祸让袁鑫失去完整的右臂,一只手成为袁鑫的短板,但父母引导他:肢体不健全,但心理、智力应当是健全的,必须用脑力来弥补。父母把他送进普通学校,接受和同龄人一样的教育。从小学到初中,袁鑫的成绩位居班级前三,到了高中稳居班级前十。2014年8月,袁鑫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科技大学。

在大学,袁鑫就读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上大学前,他连计算机都没摸过,更别说单手打字。不会打字,他就泡在图书馆的机房,苦练了三个月,敲字速度才慢慢提升起来。大学期间,对袁鑫来说最难的是实验课。大二学习C++语言时,袁鑫经常一个人去图书馆敲代码,由于单手敲键盘,他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最终,袁鑫在考试中获得了94分的成绩。

素材点拨:“渡过大难,将有大成,继续努力,终成大器。”如他的朋友圈签名所写,袁鑫的坚韧有力成就了其自强、自律、自我的精彩人生,未来还会更炫丽。袁鑫自强不息的精神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也应当伴随我们去创造美好生活。

例文

大地不会辜负每一粒种子

□刘硕

将伤痕化作成长勋章,以疼痛提醒自己坚强。这个夏天,因为驾扭扭车参加高考,“扭扭车男孩”张亮的故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个热爱读书、写诗、摄影的男孩,通过自己的坚毅与勤奋,收获了大学的入场券,奔赴新的人生征途。于张亮而言,尽管命运让他陷于苦难,但他从未因此消沉,仍以豁达和无畏之心,勇敢追光,去探索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于渺小中点亮微光,在角落里长成太阳。随着张亮的故事在互联网快速传播,张亮对于生活的热忱与乐观、多元化的兴趣爱好,不仅打破了大众的一些固有偏见,更让不少人因此增强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透过张亮的故事,很多网友表示,将以此作为激励,鼓励自己,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奋发向上。

如果说,张亮的故事是个体向社会进行正能量传递的体现,那么深理工派出联络小组亲赴安徽,则是以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出正能量。尽管今年深理工暂未开始本科招生,但联络小组还是来到张亮家中,在专业填报、学业规划、后续生活等方面都提供了参考意见和支持。如此关怀,感人备至。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保护特殊群体权益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平等对待特殊群体,为其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正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近些年来,很多如张亮一般身体条件特殊的考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入高等院校,获得进入高等学府深度學习的机会。这背后,首先离不开学子们的刻苦奋斗,但高校及社会的努力与付出,同样值得肯定。

期待未来,更多学校在校园设施建设、教材编写设置、授课形式等方面能够更加多元、全面,让更多特殊学生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选摘自《广州日报》)

评点:文章紧紧围绕“大地不会辜负每一粒种子”这一论点,先简明扼要地概述材料,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张亮的故事展开分析,分析先进人物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最后从“怎么办”的角度提出个人思考和建议,让论述走向深入。全文行文一气呵成,议论分析中透出作者严密的思维过程,且语言干练而于了无痕迹中显示锋利之思想,是一篇优秀的时评佳作!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瓷娃娃张亮
“苹果改变了我的命运”——“瓷娃娃”屈万平的电商脱贫路
No.5 张亮和杨国福谁的“人设”更讨喜?
布娃娃的礼物
彩虹
Experimental study of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full-scale horizontal axis tidal current turbine*
“用‘新’呵护 ‘瓷’爱中国”——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公益项目纪实
瓷人泪
张亮:扼住命运的结巴
布娃娃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