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体系建构

2022-03-15张忠一杨雁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评估资源

张忠一 杨雁

【编者按】 在高中阶段推进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角落”,切实帮助学生从无意识的生涯发展走向有意识的生涯规划,让基础教育兼顾“扬长”与“补短”。近年来,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逐渐成为很多学校的“标配”。本期《专题研究》栏目,呈现的是两所学校在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资源开发、活动实施等方面的实践,期待引发更多学校的关注与探索。

摘要:江苏省怀仁中学建构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共包括四个模块,分别为评估、课程、活动、资源。具体而言:以评估为起点,组织学生每一学年进行一次测试,以形成数据追踪,开启生涯规划教育;以课程为核心,积极开设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同时加强学科融合,统筹生涯规划教育;以活动为拓展,培养学生的生涯探索能力,驱动生涯规划教育;以资源为保障,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充分的外部支持,护航生涯规划教育。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评估;课程;活动;资源

关于生涯规划教育,学界并无权威的定义,但各国在生涯规划教育的功能、目标或定位上高度一致,即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提升对自己、对学业、对职业的认识,掌握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技能,确保在关键时刻作出理性的选择并接受选择后的结果。江苏省怀仁中学建构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共包括四个模块,分别为评估、课程、活动、资源。这四大模块形成互相衔接的培养体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助力学生快速适应变化的世界,解决实际的生涯规划问题,还能帮助学生明确自我认识,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一、以评估为起点,开启生涯规划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新高考政策的实行,高中生面临着各种选择与挑战,选科、选专业、志愿填报……但很多高中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更不知道如何选专业。而教师有时候也习惯于感性评判,缺乏对学生的理性指导。

为更好地应对现状,我们以专业定向评估作为基本工具,引导学生开启生涯探索。专业定向评估是依据国际前沿人生设计范式和生涯建构理论,遵循心理测量学原理所开发的科学评估工具。我们每学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测试,以形成数据追踪。具体来说,高一阶段首次评估,了解兴趣潜能,初步探索优势专业,预选优势学科,指导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安排;高二阶段二次评估,帮助学生通过不断探索和确认,聚焦专业选择,确定升学目标;高三阶段三次评估,帮助学生再次确认选择,了解高考升学相关资讯,做好综合决策。

学生通过个人报告,能客观了解自己的志趣和能力,更好地认识和定位自己,针对性地开启专业、大学、职业等方面的探索;学校通过分析数据,能了解各个年级、各个班级的整体情况,如各班级的专业倾向分布(学生在专业兴趣上的选择偏好)、学科潜能发展(学生学好某一科目的认知基础)等,以此针对性地调整教学,为学生寻找个性化的发展路径,并为学生匹配相应的生涯发展资源。

目前,我们在生涯评估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学生的生涯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具体使用评估时,学生和教师不能过度依赖评估结果下结论、做决策,评估只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和助力教师了解学生的一种途径与工具,关键在于利用结果做进一步的探索和评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与生涯倾向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其生涯认知和生涯规划能力。

二、以课程为核心,统筹生涯规划教育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开设学生发展指导课程是指导学生发展的途径之一,生涯规划课程是其中的重点内容。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托多年经验和丰富的教师资源,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聚焦核心素养,依据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原理和生涯规划教育理论,构建了科学、全面、系统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除了开设生涯规划特色校本课程、主题班会课程外,我们还注重在学科课程中融合生涯规划教育。

该课程是生涯规划教师对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开设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既能帮助学生完成必需的生涯发展任务,又能解决学生面临的现实挑战。基于生涯发展理论与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开发了科学、全面、各有侧重且层次渐进的校本生涯规划课程。高一课程的关键任务是启动学生对未来的向往,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培养其生涯认知和探索资源的能力;同时,学生也需要应对入学适应、学业成绩变化等重要的生涯转换与适应议题。高二课程的关键任务是引导学生聚焦自己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专业、大学选择的关注,为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做好充分准备。高三课程的关键任务是引导学生做好综合决策;同时,学生也需要在这一学年调整好状态,为最终的冲刺积蓄力量。

有序的生涯规划课程,能助力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增强社会理解,合理规划自己的升学路径;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其适应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二)主题班会课程

主题班会课程是班主任对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引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情况最为了解,当学生出现生涯困惑或班主任希望学生关注某些生涯主题时,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对某一个或某几个生涯主题进行交流探讨。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陌生的生涯领域,班主任可以借助家长资源或社会资源,请专业人士走进班会现场,为学生答疑解惑。

在生涯規划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还有足够的空间组织多种形式的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例如小组讨论与辩论、海报制作、角色扮演等,充分发挥学生在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参与自身生涯规划的动力。

(三)学科融合课程

学科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常规动作,在学科教学中融合生涯规划教育能让生涯规划教育离学生更近,更容易落地。同时,学科教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主力军,学科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

为充分发挥学科课程主阵地优势,基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生涯发展任务、学科核心素养以及不同学科特点,依托学校扎实的学科教学经验,我们构建了多维的生涯规划教育学科融合课程形态。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将充分利用本学科优势向学生介绍与学科相关的专业、职业种类、著名人物等,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目前的学科学习和未来生涯发展的关联,加强学习的意义感,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自我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以活动为拓展,驱动生涯规划教育

为了贯彻落实《实施意见》中提出的“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认知和体验,提升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的能力”的要求,我们坚持以活动为拓展,驱动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发展。

这一做法也是由高中生的发展任务决定的。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储备未来发展所需的重要能力,同时,在学科学习、校内外实践、职业体验等过程中实现职业偏好的逐渐具体化。这一发展任务仅靠课程是难以实现的,因为课程主要聚焦认知层面,是对学生知识和方法论的传授,未经实践检验,难以帮助学生实现职业偏好具体化这一要求。由此,生涯规划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深度延伸。

通过生涯规划实践活动,学生能落实方

基于此,我们以活动为抓手,驱动学生开展生涯探索,助力学生的生涯选择。目前,我们已经搭建了校内外一体化的活动体系(如图2所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给予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尽情展现自我、充分发展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充分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四、以资源为保障,护航生涯规划教育

我们积极利用和整合多方资源,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充分的外部支持,更好地推动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家庭、高校及社会组织能为学校提供更多途径开展活动;另一方面,资源的整合给予学生更多机会,让他们走出校门,对社会、对职业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形成具象化的生涯规划意识。

目前,我们已经构建了完整的资源体系,包括问向怀仁学生发展资源库、家长资源、校友资源、企事业单位资源这四大类(如图3所示)。这一体系为学生了解外界信息提供了更多可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个人与社会、当下与未来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合理规划个人的学业、专业、职业及人生发展路径,树立主动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意识,努力实现兴趣、理想与职业的有机统一。

我们借助问向怀仁学生发展资源库引导学生进行各个维度的外部探索,其中包括专业库、大学库、职业库。学生在使用资源库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到心仪专业、大学、职业等最新、最全的信息,还可以把探索的内容添加到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充分实现从“问”到“向”,从测评到探索再到行动的完美闭环,更有方向地进行生涯探索。

(二)家长资源

家长是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一方面,家长在学校的指导基础上开发个性化资源,进行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家长能将自己的教育资源带进学校,让生涯规划教育富有抓手,使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渠道得以不断拓展、优化。因此,我们坚持家校协同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定期举办家长讲座或家长论坛,帮助并引导家长了解学生发展的理念与方法,更好地认识子女学业状况和发展优势,提升家长指导学生进行生涯选择和规划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充分挖掘家长资源,邀请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走进课堂,向学生介绍相关职业发展的情况,为学生创造职业体验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信息探索、职业理解和健康成长。

(三)校友资源

校友是学校的重要外部资源之一,他们对学校有特别的亲切感和强烈的心理认同感。因此,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一方面,对学生来说,更有亲和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会提供更多的信息与支持。

我们利用校友资源开展校友讲座、优秀校友访谈、协商实践等。通过讲座和访谈,学生加深对职业、专业的了解,进而更有方向地规划职业路径。此外,部分校友为在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该工作岗位的具体内容、工作压力、工作氛围等,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四)企事业单位资源

企事业单位是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走向社会。这能帮助学生形成更深刻的社会认知、职业认知,为其未来适应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利用企事业单位资源开展包括认识家乡、走进大学、走访企业等活动。我们积极联系周边有特色的社區、高校、公司,如红豆集团、晶石集团等,与其合作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到学校开设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信息;另一方面,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进行参观或实习,引导学生理解现在的学科学习与未来就业的关系,加深对自我、对职业、对社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顾雪英,魏善春.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现实意义、价值诉求与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19(6).

3465500589225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教育评估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探索模块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
Make Efforts,and You’ll Get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