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党史上三个历史决议的主要内容

2022-03-15

清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决议党史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上,先后形成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虽然这三个历史决议产生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但都在我党重大历史关头统一了全党思想,加强了全党团结,为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胜利前进发挥了关键作用。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采访了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秋(以下简称“曾”),请他对百年党史上三个历史决议的主要内容做了解读。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记:百年党史上三个历史决议是如何产生的?

曾:1945年4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均形成于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节点,都用了较长时间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凝结了党中央和全党的集体智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2021年3月份起草,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并经过反复修改后,于2021年11月份公布,可谓“春华秋实”。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将成为新的党史编写大纲,以及中国共产党昭告世人的政治宣言和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

历史与未来,总是会在一些重要的时空坐标相遇。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尽管三个决议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正因其承前与启后、继往与开来,都被视为“中国共产党史的大纲”——集全党学习研究党史之大成,是中共党史的典范之作和党史学科的里程碑。然而,前两个历史决议的标题都使用了“问题”一词,新決议则总结了“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可见,这个继1945年和1981年之后的新决议,具有极其重大的政治分量和历史分量,远超党的一般文献,是中国进入“强起来”新时代之后的集结号与动员令,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百年奋斗燃激情,如椽巨笔写华章。每产生一个历史决议,都昭示着党进一步成熟,也预示着党的事业一次次迎来新辉煌。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现实最好的教科书。为了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必须对历史进行深入思考。三个历史决议每个相隔约40年,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鲜明品格则一脉相承。它们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党在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以及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并对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做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在新征程上,第三个历史决议深刻总结我们党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有利于教育引导人们懂得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以增强我们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百年奋斗,再启新程

记:前两个历史决议有哪些主要内容?

曾: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成果,共2.7万字,分七个部分。这个决议总结了建党以来至遵义会议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做出了结论。其中,第一部分阐述:“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第二部分对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作了简要回顾。第三部分论述了从1927年到遵义会议党内“左”倾和右倾错误,特别对第三次“左”倾错误产生的思想根源作了深刻分析,强调:“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第四、第五部分用较大篇幅论述了党内“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思想上的表现和其发展过程、主要内容、社会根源,以及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危害。第六部分强调对党内历史问题应采取“从团结出发,而又达到团结”的原则。第七部分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肯定了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全党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形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开展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关头,共3.4万字,分八个部分。这个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做出了评价,特别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其中,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28年的历史。第二至第五部分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历史作了系统总结,指出这段历史“总的说来,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第六部分阐述了结束十年动乱以后党和国家事业实现的伟大转折。第七部分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思想是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对毛泽东思想“多方面的内容”和“活的灵魂”做出科学概括。第八部分指出,“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并对其“主要点”从十个方面作了概括,实际上初步提出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记:第三个历史决议有哪些主要内容?

曾: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基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来,对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历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和各族人民推动革命、建设、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积累宝贵经验所进行的历史性总结,共3.6万字,分七个部分。新决议以历史唯物主义确立的党史观,将有助于破除一些人头脑里的旧观念,进一步理解新时代的深刻本质。

纵览新决议,一个主题贯穿始终,分外清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决议回顾了党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因为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并且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从严治党、经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十三个领域”有历史性突破,即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影响了世界的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以上“五条评价”深刻地阐述了党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所做的历史性贡献,既立足中华大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以上“十个坚持”成为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秉持,并且要在新时代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记:如何对百年党史上三个历史决议进行比较?

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才能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与前两个历史决议主要总结问题教训、分清历史是非有所不同,新决议主要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这是因为,从建党到改革开放之前党史上的重大是非问题,前两个历史决议基本上解决了,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近40年来,尽管党的工作仍然存在少数问题,但总体上发展顺利,前进方向也是正确的。

具体来说,新决议与前两个历史决议相比较,有四点共性。第一,都体现了党的自我总结、自我革命精神;第二,都达到了统一思想、加强团结的目的;第三,都展示了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民主作风;第四,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次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引领性、创新性的观点,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也有四点区别。其一,总结更全面。前两个历史决议,一个产生于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节点,一个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写出的,都具有阶段性特征;新决议则涵盖了包括前两个历史决议时段在内的百年党史,是一部党史编写大纲。其二,理论更深邃。由“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其三,决策更精准。基于当年的时代环境,前两个历史决议侧重于解决是非问题,统一全党思想,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产物;新决议在于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应对策略。其四,作用更广阔。前两个历史决议面向党内国内,以指导自己的工作;新決议不仅为党和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各国政党提供新借鉴,为人类文明发展形态贡献新方案。

新决议延续了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基调,不仅维护了对毛泽东所建立丰功伟绩和崇高历史地位的评价,而且高度肯定了邓小平等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作用。新决议重申和维持了对“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 “张国焘分裂主义”以及对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评判,有利于克服当前党内和社会上仍然存在的“左”倾、右倾思潮。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党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美好未来奔去。新决议回答了历史之问,亦是实践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未来之问。未来中国向何处去,有许多全新表述值得我们注意。例如,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原来“两大时代课题”拓展为“六大时代课题”,即回答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三个“什么样”和“怎样”,彰显了党中央对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的深刻思考。又如,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对党和国家事业在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产生的历史性变革的“十三个方面”,做了分领域的全景式总结和呈现;重新总结了“坚持胸怀天下” “坚持自我革命”等历史经验,表明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的历史;将“四个全面”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完成)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此等等,都彰显了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色。

记:百年党史上三个历史决议有何重大意义?

曾:百年党史上三个历史决议,都推进了党的自我革命,提高了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首先,三个历史决议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既深刻总结了党的历史,又集中统一了全党思想,为我们正确对待党的历史、科学运用历史规律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其次,三个“历史决议”坚持“对全党与全民负责”的政治方向,既从团结出发,又达到新的团结目的,为我们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立了光辉典范。再次,三个历史决议坚持“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鲜明导向,既立足于以史为鉴,又着眼于开创未来,对我们在新起点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重要启示。尤其是第三个历史决议,产生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新的历史关头,深刻地总结了党的百年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有利于坚定信心、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有利于更好地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以便更好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战胜新征程上各种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为我们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开启新征程提供了样板,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讲新话”做了铺垫。

总之,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规划未来,前后形成了三个历史决议。从百年党史来看,三个历史决议虽然在不同时期形成,所产生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侧重内容有所不同;但三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它们都具有统一全党思想、团结人民奋斗、推动开创未来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耦合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1945年通过的历史决议为赢得解放战争胜利,进而建立新中国,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提供了有力支撑。1981年的历史决议促进了党的工作重心全面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步入“富起来”的快车道。如今,中国迎来“强起来”的新时代,2021年的历史决议为踏上新征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做到掌握历史主动、汲取前行力量。

一百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伟大历程,进行了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都离不开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须知,一个9500万名党员的大党、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没有一个“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实现不了奋斗目标的。为此,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决议党史马克思主义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党的十九大重大成就图解
揭秘“董事会决议不成立”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