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活动水平对大学生全人健康的影响研究

2022-03-14

体育科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全人高强度维度

刘 磊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缺乏身体活动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最新报告:全世界五分之一的成年人和五分之四的青少年(11~17岁)没有进行足够的身体锻炼活动。流行病学证据显示,从高中到大学,学生身体活动水平会下降,其中大学生的活动模式通常不足以改善全人健康状况。据统计,只有38 %的大学生规律地参加活动,20 %的大学生规律参加中等活动,大约有一半的大学生毕业后体力活动减少[2]。研究表明,大学生健康的某些维度与身体活动有高度的相关性,如社交[3]、精神层面[4]、城市环境[5]、工作或职业[6]、动态生活方式[7]等,证明了身体活动水平与健康各因素存在显著差异[8],但健康因素多集中于心理健康层面,如高强度身体活动能有效改善大学生体适能并增强对不良习惯的抑制能力[9]。身体活动量越低,心理问题检出率越高[10],中度到剧烈程度的身体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呈正相关。综上所述,目前对大学生健康现状的关注中,主要集中于心理健康,并以身体活动强度作为因变量分析身体活动水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大学生群体身体活动水平和全人健康各维度的相关性进行量化分析,全面了解大学生整体健康的现状,为进一步探索大学生阶段变化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提供实践及理论基础。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选取福建某高校,向1 713名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发布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570份,其中男生574人(36.5 %),女生996人(63.4 %)。研究对象年龄在18~22岁(M=21.2,SD=1.47)。按年级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大一到大四年级分别为585人(37.6 %)、387人(24.6 %)、347人(21.5 %)、251人(16.3 %)。

1.2 研究工具

1.2.1 Test Well 健康量表[11]

该表共有79题,使用李克特五点评分:1分(几乎从不)到5分(几乎总是)进行回答。79个题目总分即为个人的全人健康分数,分数越高表示全人健康水平越高。该量表是针对大学生开发的全人健康测量工具,能较全面地反映大学生全人健康面貌。大学生全人健康量表的信度为0.931,效度统计量值为0.939。

1.2.2 运动知觉评分量表(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 Scale,RPE)[12]

运动知觉被设计为运动强度的参照指标,运动知觉评分量表测量法是在身体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感知运动强度的定量测量方法。得分从0到10,强度等级“0”分为毫不费力、“1”分为非常轻松,直到“10”分力竭,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感觉运动强度越大。

1.3 统计分析

资料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检验在0.05显著性水平上进行。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确定大学生全人健康整体水平和各维度之间的男、女性别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在不同年级中低、中、高运动强度和频率对大学生全人健康整体水平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人健康与各维度的描述统计分析

对全人健康量表及8个维度进行平均值、标准差的统计,结果表明(见表1)全人健康的平均得分为 2.55(SD=0.43),说明大学生的全人健康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在八个维度中,身体健康最高(M=2.85,SD=0.61),其次是职业健康 (M=2.55,SD=0.67),环境健康最低(M=2.22,SD=0.58)。

表1 全人健康及各维度描述统计(n=1570)

2.2 性别差异对全人健康的影响

为了分析全人健康及各维度中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大学生全人健康水平会因为性别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女大学生全人健康水平(M=2.53,SD=0.41)高于男大学生(M=2.40,SD=0.42)。在全人健康八个维度方面,将各维度结果进行独立样本考虑时,由于男女人数比例差距较大,女大学生明显多于男大学生,容易造成由于样本量不对等而影响统计结果的问题。因此,对女大学生样本选择统计学随机抽样的方法,达成与男大学生在数量上对等的条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女性在职业健康、智力健康、情感健康、精神健康、身体健康方面的维度,均显著高于男性。

表2 男、女大学生在全人健康各维度的独立样本t检验

2.3 不同年级对大学生全人健康水平的影响

经统计分析,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全人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表示大学生的全人健康水平会因年级的不同而呈现高低之别。大二学生全人健康水平最高,大四学生最低,从大三到大四,大学生全人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见图1)。

表3 各年级大学生在全人健康水平的多重比较(LSD)

图1 不同年级大学生全人健康平均值图

2.4 身体活动强度对大学生全人健康水平的影响

运用运动知觉10级评分量表,根据本研究目的,进行统计分组:得分在0至2分为低强度,3至6分为中等强度,7至10分高强度。通过方差分析,不同身体活动强度在大学生全人健康水平上的表现均有显著性差异(见表4)。进行不同身体活动强度的多重比较可知,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和高强度身体活动显著高于低强度身体活动的全人健康水平,即中、高强度及高频率身体活动对大学生全人健康水平影响最大(见表5,图2)。

图2 不同身体活动强度组在全人健康水平的平均值

表4 不同身体活动强度与全人健康水平之多重比较

表5 不同身体活动频率与全人健康水平的多重比较

2.5 不同身体活动频率对大学生全人健康水平影响

大学生每次参加30分钟以上不同类型的身体活动,每周持续坚持2天以下的为低身体活动频率,坚持3到5天的为中等身体活动频率,坚持5天以上的为高身体活动频率,以此进行统计学分组,与全人健康水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三个组别在全人健康水平的分析结果中,F值等于87.10,已达到0.05显著水平(P=0.000),表示大学生全人健康会因为运动频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进一步比较后发现(见表5),低频率身体活动组的全人健康水平最高,高频率身体活动组的全人健康水平最低。总体而言,大学生身体活动频率越高,全人健康水平越低(见图3)。

图3 不同身体活动频率组在全人健康水平的平均值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女大学生全人健康水平高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在身体、精神、情绪、智力、职业的健康维度得分均高于男大学生,与国外学者研究结果相一致[13-14]。为了提升个人美感,女性比男性更频繁地进行运动锻炼,这种参与身体活动的动机差异使得女性身体健康水平高于男性[15]。女性在精神健康层面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和超越显著高于男性,她们心理健康的改善还与主观能动性的增加有关[16]。从情绪健康层面来看,女性在自我概念和自尊方面的表现比男性更明显,在情感上更成熟,更愿意讨论问题[17]。以智力健康维度来看,女性平均成绩高于男性,这也反映出在智力健康维度,女性的表现要优于男性[18]。在职业健康维度,女性在社会支持方面更有优势,与男性相比具有更高的忠诚度和信任度。

在四年大学生活中,随着年级升高,学生整体健康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大一学生与其他年级相比,更倾向践行以实践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19]。本研究也同样表明大一学生的健康状况呈上升趋势,但未达到健康的最高水平,新生与其他年级相比,需要调整适应很多问题,包括食欲障碍、无价值感、注意力集中问题、抑郁等。大二年级,全人健康水平达到最高,随着人际关系的理顺、个人生活和学习的趋向稳定、个人心态和角色的转换,逐渐进入平稳期。大三、大四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专业课程日趋繁重,导致学生开始出现久坐、身体活动不足、不规律的饮食习惯等问题,考研复习、毕业设计实验、就业等学业与社会压力的出现,导致大学生健康生活水平降低。

在大学生中,身体活动强度的增加与抑郁、焦虑、心理困扰和睡眠不良的显著减少有关[20]。本研究也发现低、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能对大学生健康产生不同影响。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对健康的各个方面有更好影响[21]。低强度身体活动与全人健康状况不佳有关,因此,减少久坐时间和进行中等或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是改善全人健康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本研究中发现低活动频率的学生也能具有较高的健康水平。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大学生不参加或不喜欢体育活动,而更喜欢少流汗、少日晒、少疲劳的活动,因为熟悉的环境中更能带来舒适、无压力、自在的感受。事实上,对于不爱运动和没有意愿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来说,参加体育锻炼会造成过度的压力和焦虑,而不能帮助他们放松[22]。还有研究表明,较低的身体活动频率与更高的幸福感相关,过高的身体活动频率反而导致健康水平下降。对女性来说,更频繁的身体活动与更高水平的抑郁症有关,较高的焦虑水平与高活动频率相关[23]。

4 结论

整合修订后的全人健康量表首次在大学生群体中施测,并达到了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大学生全人健康水平评估的工具。主要结论为:(1)女大学生在职业、智力、情感、精神、身体健康的维度均高于男大学生。(2)大二学生全人健康水平最高,大四学生最低。(3)参与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的大学生全人健康水平最高。(4)参与低频率身体活动的大学生全人健康水平表现最高,高频率身体活动表现最低。本研究仅对身体活动水平与大学生整体健康状况进行了相关分析,未来可进一步完善全人健康各维度与身体活动水平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另外,还可细化全人健康的指标,如情绪健康(焦虑、抑郁等)、身体健康(营养、睡眠等),进一步分析各项指标与身体锻炼之间的效益关系。

猜你喜欢

全人高强度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content validity of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Person- Centered Primary Care Measure’: findings from cognitive debriefing
120t转炉高强度长寿命顶底复吹工艺优化及实践
高氮型高强度灰铸铁的铣削试验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高强度铝合金精密数控成型设备的开发
大学整全人的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旨归
浅谈数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