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的“四川观察”抖音号研究

2022-03-14刘林曦杨萌芽

新闻爱好者 2022年1期
关键词:抖音

刘林曦 杨萌芽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诞生了风格迅猛的抖音平台,抖音凭借着强运营的方式以及简单的内容复制模式仅用了两年时间便后发先至。作为抖音平台最具有代表性的官媒账号,“四川观察”抖音号的发布视频数量、粉丝数量、视频点赞数连《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等官媒都望尘莫及。现以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基础,选择“四川观察”抖音号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与受众形成互动仪式的过程及其效果,思考受众“碎片化”浏览短视频模式下日常生活中的表达与媒介互动反馈,更好地发挥其作为主流媒体的公共价值。

【关键词】互动仪式链;四川观察;抖音

一、理论框架:互动仪式链理论

“互动仪式”一词由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提出,是指一种表达意义的程序化活动。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认为,互动仪式是人们最基本的活动,是一切社会学研究的起点。因为社会中的大部分现象,都是由人们的相互交流,通过各种互动仪式形成和维持的;人们的一切互动都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其中至少包括由两个人组成的际遇。在一定情境之中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不断互动(际遇)形成链条一样的互动网络关系——互动仪式链。互动仪式链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情境反映。互动仪式链的核心机制是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个体之间通过互动仪式可以形成一种瞬间共有的实在,从而获得与认知符号相关联的成员身份感和情感能量。[1]

在新媒体逐渐走向成熟以及抖音平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对于分析新媒体及其运作方式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基础,选择“四川观察”抖音号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与受众形成互动仪式的过程及其效果,思考受众“碎片化”浏览短视频模式下日常生活中的表达与媒介互动反馈,更好地发挥其作为主流媒体的公共价值。

二、基于互动仪式链的“四川观察”抖音号分析

(一)使用直播技术,实现虚拟空间的真实互动

当其他官媒的抖音号还在尝试进行抖音传统短视频的创作时,“四川观察”已经在其短视频点击率极高的现状下开始了新的创新。“四川观察”选择世纪城路66号进行24小时即时直播,采用慢直播的方式,配上具有成都特色的bgm。只有背景音樂,没有解说互动,即使在凌晨也能达到700多万人次的观看量。

根据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模型”,实现互动仪式的第一个“前提性要件”就是“群体的聚集”。行动者在同一场所的集合、对局外人设置明显的边界,意在实施互动仪式的“触发行为”———群体内部成员联合起来,以便开展“共有行动”(common action)或成就“共同事件”(common event)(其中,“共有行动或事件”既可以是包含常规程式的“正式仪式”,也可以是无规范性仪轨的“自然仪式”)。[2]“四川观察”24小时不间歇直播间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能够实现“群体的聚集”的非正式交流的“场景”,在直播间里,用户间的交流是没有客观约定规范的。观众可以随心所欲发送弹幕即时互动相互慰藉,缓解工作学习的压力并起到疗愈作用。

柯林斯认为,研究“场景”比研究“个体”更为重要。直播间作为一个“场景”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全新传播方式,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刺激受众的感官。在“四川观察”的直播间,人们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并达成合意,是因为实现了“参与各方之间具有共享的意义”的前提,观众都是为了释放高压环境下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四川观察”直播间给予受众一个情感共通的场域,这种新鲜而又真实的直播形式被广大观众称作“动态的心灵鸡汤”。

(二)利用“网红效应”,形成关注焦点

“四川观察”抖音号邀请如李雪琴、毛毛姐、刀小刀等网络红人结合“四川观察”的账号风格制作发布视频。这些出身抖音的网红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有着他们独特的视频风格,粉丝数量十分庞大并且粉丝的黏性度较好。因为地理时空等条件的限制,粉丝群体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他们之间必然不易实现像熟人社会那样频繁线下交流,所以现代粉丝大多是在线上进行互动。但是线上互动并不意味着身体不在场,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虚拟身体在场。在抖音平台上,粉丝不只是内容的消费者,更是以社区成员的身份融入其中,弹幕就是一个典型的形式,这种带有社交性质的互动,远优于传统媒体。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网红与粉丝已经无意识形成了“情感连带”,“四川观察”为网红与粉丝的互动提供了新的渠道。“情感连带”的形成使粉丝感受到“情感能量”,即作为一种个体在采取行动时自信、兴奋、热忱与主动积极的感觉,它既是互动成功进行的先决条件之一,是生成新的情感与加强团结的动力引擎,也是互动仪式的重要产出物。[3]对于所有的粉丝而言,他们共同拥有一种集体情感,即对他们所关注网红的热爱,网红的大基数粉丝群为“四川观察”带来了庞大的流量。

“四川观察”通过与网络红人的合作让粉丝们即时、碎片化的交流实现了集体在场,个人的表达、认同需求皆得到满足,以此提高了个人以及群体的情感能量。特别是和具有央视记者和视频博主双重身份的“食贫道”进行合作,食贫道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他之前是战地记者后来转型成为bilibili的博主。在B站上拥有133万粉丝,他成为央视在新媒体领域传播的一张名片。“四川观察”与其合作的视频结合了“央视观察‘四川观察’”“‘四川观察’比央视新闻更火”的话题,点击量达265万。

(三)生产热门内容,引发情感共鸣

根据柯林斯的观点,判断仪式的根本标准不在于其“刻板程序”,而要看在其规范化的仪轨表象下,是否涌动着更深一层的动态的“加能”过程。这种“加能”过程是指,互动参与者形成共同关注的焦点,在“强烈地觉知到彼此意识”的前提下,不断强化言语、体势语以及情感的“节奏连带”,由此激发出“继续提高其相互参与的主体性”。[4]“四川观察”的作品制作团队相较于传统媒体更加年轻化,更加了解当下流行的趋势和用户的喜好,能够敏锐并且准确地抓住即将成为爆点的内容,制造受众群体共同关注的焦点。作品制作团队搜罗各个媒体渠道的热门内容,为用户寻找和梳理国内外重要的新闻事件,每天的视频更新量都达上百条。制作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是开展与用户互动的第一步,有利于内容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满足用户的多元信息需求,提高了账号的活跃度和趣味性。“四川观察”经常回复用户的评论,积极接收用户的反馈。比如用户经常在评论区“催更”、在抖音热门新闻评论区发布“‘四川观察’还没来吗?”的评论。互动拉近了视频作品和观者的心理距离,更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

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强表达的工具,具有渲染情绪和刺激视听觉的作用,这也是音乐短视频比其他综合类短视频更吸引人眼球的原因之一。[5]“四川观察”以“四川观察美人计”为话题,宣传逆行武汉送盒饭的“雨衣妹妹”刘仙。这种以表彰宣传抗疫典型为内容的短视频,引起了各地官媒包括湖北新闻、江门观察、安徽观察的响应。它们都带上“‘四川观察’美人计”的话题,以宣传当地典型抗疫模范事迹贡献为内容制作发布短视频。表扬了抗疫英雄,展现了抗疫成果,弘扬了抗疫精神。

三、“四川观察”抖音号用户的情感价值

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提示我们,情感这一非理性因素才是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行为的核心动因及重要产物,传播从本质上讲是互动参与者“情感能量”波动变化的动态进程。[6]因此,“四川观察”抖音号除了制作吸引用户眼球的视频外,更要维持用户“黏性”,为用户持续注入“情感能量”。“四川观察”抖音用户多为青年群体,但是由于其粉丝基数较大,用户中包括不少小学生、中学生和老人。用户通过在自己感兴趣的视频与其他拥有共同关注焦点的参与者结成“趣缘群体”,并把其他人排除在外,参与者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团结的情感,进而形成情感能量,促进群体之间的互动。[7]所以在视频的制作方面应考虑到用户年龄跨度大的问题,选择的传播主题应贴近生活,传播公众喜闻乐见的内容。

这样才能实现互动仪式中的“触发行为”——使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同时抒发自己的意见想法,即达成用户间“经验场”的交叉与融合,这样就能产生更强的“情感纽带”,创造更大的情感价值。“四川观察”抖音号使互动参与者“情感能量”波动变化的动态进程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在互动仪式中产生积极的情感能量,树立品牌影响力,实现头部效应,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四、结语

戈夫曼认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充斥着机遇的世界里,相较于与他人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用户通过媒介产生的互动大大提高了效率。正是无数随机发生的机遇相互连接形成了柯林斯提出的互动仪式链。抖音平台为互动仪式链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四川观察”抖音号踏出了主流媒体迈向发展迅猛的抖音平台的第一步,正加速推进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流媒体的移动转型,让主流媒体的权威公信力转化为互联网用户的浏览量与点击量,让移动终端生态有了新的故事,让未来有了更多可能。更重要的是,传统媒体不能仅仅追求流量和经济效益,而应该坚守媒体的公共价值,展现人文关怀,把精力聚焦在内容的生产制作上。

内容真实,消息迅速,稿源充足,渠道丰富。“四川观察”颠覆了大众对于传统媒体的认知,在创新之路上一路狂奔。对于抖音这个平台而言,粉丝量、点击率、点赞量是衡量一个账号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官媒比大部分个人用户拥有更专业的制作团队,要想在抖音上经营成功,创意显得更为重要。“四川观察”基于在抖音平台带来的名气和影响力,开通新浪微博账号,利用不同平台的功能差异,不断增加和用户的互动形式,达到多平台齐驱发展。作为一个官媒的新媒体账户,从迎合主流转变为引领主流。“立人设”“玩梗”做到与受众的全面互动,开启了全新的官媒在新媒體社交平台的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

[2]邓昕,被遮蔽的情感之维: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诠释[J].新闻界,2020(8):42-49+97.

[3]邓昕.被遮蔽的情感之维: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诠释[J].新闻界,2020(8):42-49+97.

[4]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

[5]田高洁.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音乐短视频研究:以抖音App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4):26-27.

[6]邓昕.被遮蔽的情感之维: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诠释[J].新闻界,2020(8):42-49+97.

[7]李欣欣,孙蔷薇.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短视频中的青年互动行为研究:以抖音App为例[J].东南传播,2020(10):115-118.

(刘林曦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杨萌芽为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河南省教育新媒体暨舆情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校:张红玲

3011500338283

猜你喜欢

抖音
新媒体环境下“抖音”短视频的传播内容分析
抖音短视频的商业价值及盈利模式分析
多维探析音乐社交短视频软件——抖音
传播学视角下“抖音”短视频的传播困境研究
义救女儿“抖音”小伙伴,灼灼父爱引领亲情归
基于抖音APP的女性主义研究
“抖音”经济战
抖音短视频APP的发展与研究
玩“抖音”爱上风流“网红”,姐姐被抛弃妹妹来报复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移动短视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