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新疆高校声乐教学优势助力文化润疆工程

2022-03-13史春梅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声乐新疆工程

史春梅

(伊犁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 新疆 伊宁 835000)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他同时强调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这为新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入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结合高校声乐教学实际,就发挥高校声乐教学优势,助力文化润疆工程谈几点认识。

一、新疆高校声乐教学在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中的优势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新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场所。新疆高校声乐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文化传播的窗口。准确理解和把握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内容,充分发挥新疆高校声乐教学优势,助力文化润疆工程,对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内容

文化润疆工程就是指用中华文化涵养浸润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世界。具体来说,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滋养浸润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心灵,让新疆各族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并在面临各种风险挑战时要从中华文化、中国历史的整体高度来审视、思考、处理新疆历史文化问题。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新疆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及理论升华,为牢牢掌握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促进文化价值提升,提高文化发展能力,统筹文化发展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充分认识新疆高校声乐教学在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中的优势

新疆高校声乐教学能通过愉悦人们的耳朵进而影响人们的心灵,不仅能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而且为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重要的载体,有助于实施文化润疆工程。

1.新疆高校声乐教学为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提供坚实的基础。音乐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声乐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声乐教学能够通过声乐艺术愉悦人们的耳朵,进而用中华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声乐作品的歌词内容具有文学性,歌声流动具有音乐性,声乐作品传播交流具有共享性,声乐是演唱的艺术,作用巨大。通过高校声乐教学,让学生用歌声传递中华文化,发挥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把各族学生紧紧凝聚在一起,不断增强和铸牢新疆各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一方面,能大力推进文化育人工作,充分发挥文化的价值作用;另一方面,能让中华文化滋润学生内心,用文化的力量守护学生成长成才,从而为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2.新疆高校声乐教学为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提供重要载体。声乐教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不仅具有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而且声乐教学离不开人们的生活,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同样,生活中不能没有歌声,不能没有声乐教学,声乐教学和歌声中有文化,有凝聚人心、促使人们健康向上的力量。我们党历来重视用歌声来唤醒人民,教育人民,鼓舞人民。在高校设置声乐专业,实施声乐教学,实施声乐演唱技巧训练、声乐舞台表演实践锻炼、校外社会文化服务、实习基地音乐文化传播等,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为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二、发挥高校声乐教学优势,助力文化润疆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一)丰富声乐教学内容

保证正常声乐教学课程设置,丰富声东教学内容,加强中华文化传承教育。在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中,声乐教学中在保持原有技术训练内容的同时,加强传统音乐文化、各民族民歌文化、红色基因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疆地域特色音乐文化、兵团屯垦戍边音乐文化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和文化自信,为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做好培根铸魂和知识储备。

(二)创新声乐教学模式

加强艺术实践环节与社会服务接轨,拓展延伸艺术实践空间。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注重在实践中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人们的心田。近年来,新疆高校发挥声乐教学优势,加大声乐教学实践力度,加强艺术实践环节,拓展艺术实践空间和社会服务。例如,举办校内主题性晚会、校内社团文艺演出、校内歌手比赛,组成大学生文化志愿者服务,进社区、进部队、进企事业单位,辅志和帮助他们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歌咏活动等。一方面,为学生塔建社会实践平台,培养他们服务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复合型音乐教师,在今后工作中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声乐专业人才,用声乐为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添砖加瓦。

(三)鼓励反映时代主旋律的原创声乐作品,提高声乐作品创编演能力

声乐教学既是一门专业艺术,也是一门综合艺术,离不开作词、作曲,离不开舞蹈等其他艺术种类,也离不开人们的生活。声乐艺术不是空中楼阁。近年来,新疆高校把声乐教学的根深深扎在大地上,扎在人民中间,扎在现实生活之中。把音乐写到生活中,写在大地上,结合本地音乐文化特点,以经典素材为蓝本,创作出优秀文艺作品,反哺受众,教化社会,繁荣地域文化艺术事业,汇聚形成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强大合力。

(四)发掘本地特色声乐资源,用歌声了解新疆的历史发展

新疆有丰富的声乐资源,譬如,新疆民歌《阿娜尔罕》《大阪城的姑娘》《黑眼睛》《黑走马》《一杯美酒》等,是新疆的一张张声乐名片、音乐名片。新疆红色声乐经典众多,譬如,《新疆好》《边疆处处赛江南》《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等,至今风靡全国,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新疆兵团农垦赞歌如《草原之夜》《戈壁滩上盖花园》《送你一束沙枣花》《兵团战士的心愿》等令人过耳不忘,过心永恒。声乐教学有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掘本地的声乐资源,把新疆地域特色的声乐经典和新疆地方史教育有机结合,筑牢文化教育阵地,以歌化人,以歌育人,为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助力。

三、发挥高校声乐教学优势,助力文化润疆工程的几点思考

(一)确定文化润疆工程的主体目标任务——大力传承中华文化

依据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目标,将专业性和普及性相结合,突出文化润疆工程不同板块主题。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是要加大中华文化学习和传承力度,完成声乐教学中补充内容的教材选编。在学校教育层面实施立德树人,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政治合格、专业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有创新能力的优秀音乐师资和文艺工作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声乐教学优势与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目标要求相互融合,将声乐技能训练课、声乐作品赏析课、声乐实践课、声乐作品创编演融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主题的不同板块中,以声乐音乐会或歌舞晚会的形式体现出来。要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形象化、具体化、看得见、摸得着。声乐艺术应该成为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板块,直接形象,感染力强,潜移默化,更易为大众所接受。

(二)探究文化润疆工程的途径——创新融合艺术实践平台

结合政策引领,以课程教学为主线,规划设计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步骤。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开展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各类文化活动,通过规范声乐课程实践、举办校内演出、延伸社会服务,加强声乐教学实践环节;深入基层社区、农牧区、军营、企事业单位,让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文化的滋润如同细雨般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的作用才能得到彰显。根据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主题不同板块要求,制定授课、排练和演出计划,在计划内完成各项理论研究和实践任务。

(三)寻找文化润疆工程的载体——提升声乐作品的创编表演能力

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既有科学的理论,更有丰富的实践。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在新疆大地上开出最美的花朵。声乐作品的创编演更要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作品,才能赢得受众的关注、喜爱。要创新多种声乐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润疆工程活动,通过多平台、多视角、多途径与社会各界建立友好合作,成立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志愿者宣传队,利用寒暑假,师生送文化进基层社区、进部队、进学校、进农牧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花在新疆这片热土绽放绚丽的光彩,推动新疆各民族文化传承融合中枝繁叶茂。

(四)铭记文化润疆工程的印记——新疆精神、兵团精神的发扬光大

新疆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可歌可泣的捍卫祖国统一、捍卫中华民族尊严、讴歌美好生活的优秀声乐作品。既要把这些好作品充分发掘出来,又要传承和发扬光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声乐艺术对文化的传播都是极为深刻和广泛的,都是极为有效的。歌声记录传承着新疆的社会历史发展、风俗风貌民情、歌舞音乐文化、各民族文化融合变迁。新疆精神就是热爱祖国、团结建疆的精神,兵团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服务的精神。我们要围绕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创作更多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的优秀声乐作品,弘扬新疆精神,弘扬兵团精神。

猜你喜欢

声乐新疆工程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子午工程
工程
新疆多怪
工程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工程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