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刍动物梭菌性肠胃炎的防治

2022-03-13杨方敏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农业农村局457100

兽医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荚膜反刍动物产气

杨方敏/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农业农村局 457100

梭菌真胃炎和肠炎是家畜的常见临床疾病,特别是在低日龄的反刍动物中。产气荚膜梭菌A、B、C 和 D 型是最常见的原因,但也有报道称由艰难梭菌引起的肠炎。商业产气荚膜C 和 D型产气荚膜疫苗可有效预防 B、C 和 D型菌株引起的疾病,但不能为 A 型菌株提供足够的保护。当早期发现临床病例时,如果及时提供治疗,可能会得到较好的保护效果。预防接种和生物安全管控等方法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综合统一的防治计划有希望从反刍动物养殖场净化产气荚膜梭菌从而根除梭菌性肠胃炎。

1 发病原因

导致反刍动物产气荚膜梭菌过度生长和毒素表达的潜在因素被认为是多因素的。梭菌性皱胃炎和肠胃炎涉及三个关键因素:一是胃肠道内存在产气荚膜梭菌,二是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等营养以支持细菌生长,三是胃肠道蠕动性降低导致胃肠道内细菌阶段性过度生长。

C 型产气荚膜梭菌在动物生活的环境中无处不在,被认为是健康反刍动物的正常菌群。产气荚膜梭菌通过粪便的排出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很长时间。

由于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所有形式的消化道疾病似乎都与富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或者同时含有两种的饲料摄入量增加有关。大量饲喂谷物、反刍动物在谷物上觅食、突然获得优质草料或在一段饥饿后过度喂食也被视为该病的影响因素。单独喂食时摄入大量乳汁也会增加哺乳其反刍动物的患病风险。新生犊牛的梭菌性皱胃炎和肠炎与日常护理模式或环境变化有关,不良的牛乳卫生、间接性喂食大量牛乳以及含有较高水平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浓度的代乳品是梭菌性肠胃炎的促成因素。

此外,有许多因素可降低肠道蠕动而增加梭菌性肠胃炎的患病概率。哺乳期的动物真胃排空可受单次喂养中大量饲喂、用食管喂食、高热量和高渗透压等因素影响而导致排空时间延长。肠道病原可改变动物肠道的蠕动运动方式,如轮状病毒、冠状病毒、隐孢子虫和球虫。产气荚膜梭菌常和球虫并发。其他因素如皱胃溃疡、粗饲料过多、异物和矿物缺乏均可能与皱胃鼓气有关病增加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

2 临床病理学

由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肠毒血症,因此通常不会观察到全身炎症的迹象。CBC 可能显示无左移和正常纤维蛋白原的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生理反应或应激反应。血清化学的大多数参数是正常的。如果全身性休克导致肾灌注减少,则肌酐和/或血尿素氮水平可能会升高。患有 D 型肠毒血症的绵羊和山羊可能会出现高血糖和糖尿。总蛋白水平通常不会增加,因为在超急性或急性病例中通常不存在全身性脱水。由于肠梗阻和皱胃排空延迟,血清氯化物可能降低,早期病例可能存在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和乳酸水平升高在疾病后期很常见。

3 诊断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皱胃炎或肠炎在明确诊断中具有挑战性,必须依靠临床体征、大体和微观病理学以及微生物检测试验来证实产气荚膜梭菌的存在。多重PCR 方法目前用于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不同的毒素型或基因型,常检测产气荚膜梭菌的编码外毒素的毒力基因。毒素基因存在反映了产生该毒素的潜力。重要的是,应注意致死毒素的表达在特定基因型内的临床分离株之间可存在差异。因此,应注意每个基因型内分离株的潜在致病性可能是可变的。反刍动物肠腔内产气荚膜梭菌培养结果为阳性结果的解释过程是一件复杂的事情。C 型产气荚膜梭菌可在正常动物肠道内生存,而在动物死亡后产气荚膜梭菌可在肠腔内过度生长。因此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新鲜样品中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才具有意义。产气荚膜梭菌很容易在体外培养,C 型产气荚膜梭菌在厌氧培养基中可快速生长,并可使其他潜在的病原体过度生长。尽管产气荚膜梭菌的鉴定培养有助于区分正常菌群和过度生长菌群,但近期对犊牛的一项研究表明,正常的犊牛和患梭菌性肠炎的犊牛之间细菌计数几乎无明显差异。因此,梭菌性皱胃炎或肠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观察,包括动物的临床症状、剖检是否存在出血性皱胃炎或肠炎、皱胃和肠内容物粪便或组织黏膜表面是否有大量革兰氏阳性杆菌、从真胃或肠道内容物粪便或组织样品中培养出大量产气荚膜梭菌、通过小鼠或ELISA 证明外毒素存在。上述检测的样品包括用于细菌学评估的真胃或肠内容物或粪便,受感染的胃肠道黏膜表面用于细菌学检测包括革兰氏染色,用于厌氧培养和基因型PCR 鉴定的肠道内容物、组织或粪便(应在动物死亡前和/或死亡后立即收集样品,以免正常的死亡后的梭菌过度生长),真胃、小肠和结肠浸泡于10%福尔马林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测,如果观察到神经系统体征并且怀疑为产气荚膜梭菌D型则用10%福尔马林浸泡脑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用于毒素检测的冷藏或冷冻的肠内容物。

4 治疗

关于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皱胃炎和肠炎的治疗方法有效性的信息十分有限。皱胃或肠道梭菌病的治疗应侧重于6 个目标:(1)缓解腹胀,尤其是由于横膈膜上的腹部压力而影响到动物呼吸;(2)对重度腹泻脱水的动物使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补液以维持全身营养支持;(3)防止病原菌的持续增殖;(4)减少或防止梭菌外毒素产生并中和外毒素;(5)恢复动物正常胃肠道菌群;(6)根据动物临床表现进行止痛。

梭菌性皱胃炎和肠炎的腹胀是由真胃和/或小肠的气体和液体膨胀引起的。气体膨胀是肠梗阻和细菌产气相结合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口胃管并不能提供显着的缓解。如果膨胀严重到影响呼吸,则可以进行真胃经皮减压。这种减压最好在动物背部或左侧卧位时进行。可以收集从针头排出的液体,用于厌氧培养、PCR 分型或毒素检测。在取下针头之前,可以将抗菌剂和C 型产气荚膜C 和 D 型抗毒素直接注入真胃。

全身营养支持通常包括静脉输液。因为动物通常有肠梗阻和腹胀,所以在腹胀消退之前(通常12~24h),不需要口服液体,包括牛奶。静脉输液为治疗这些患者中经常观察到的血容量不足或分布不均的休克提供全身支持。一些患有梭菌性肠炎的动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脱水,很可能是因为毒素的快速作用。许多患有梭菌性肠炎的动物表现出由肠梗阻和皱胃排空延迟引起的轻度至中度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因此,等渗氯化钠是解决低氯性碱中毒(如果存在)的合适初始液体类型。处于疾病晚期的动物可能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需要在体液中加入碳酸氢钠。可在休克后或最初12h 内将静脉输液改为平衡电解质溶液。

抗微生物剂用于减缓或阻止胃肠道中梭菌的增殖。困难在于细菌存在于管腔内,因此必须选择有效的抗微生物治疗,以便将合适的抗微生物剂递送至真胃和小肠的管腔。许多抗菌剂对产气荚膜梭菌有效。青霉素是杀死产气荚膜梭菌最有效的抗生素之一;然而,青霉素不会立即杀死细菌。在初始阶段,细菌可能会继续产生和释放致命的外毒素。此外,全身给药的青霉素通过肾脏系统排泄,并且极少地排泄或分泌到胃肠道中。因此,可推荐口服普鲁卡因青霉素 G(22,000 IU/kg,口服,每24h 一次,持续3~5d)进行治疗。大多数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对土霉素敏感。土霉素是一种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抑菌剂。土霉素在体外减少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的产生比青霉素更快。全身给药的土霉素部分通过肝脏和胆道系统排泄,并通过胆总管进入胃肠道腔。

除了给予适当的抗微生物药物外,还可以通过暂停母乳喂养12~24h 来减少细菌增殖。在药物治疗成功的情况下,犊牛一般可在12~24h 内哺乳。至关重要的是,在此之后,以更频繁的间隔(每4~6h)以小量缓慢地重新开始母乳喂养。过度喂养会导致产气荚膜梭菌过度生长的复发。一旦恢复口服摄入,尝试恢复正常的菌群也可能是有益的。口服新鲜瘤胃液可能有助于恢复受影响动物的正常胃肠道菌群。或者,可以使用市售的益生菌。留置鼻胃管的放置极大地方便了不能迅速恢复护理活动的患者频繁使用口服药物和异物移植。

5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被认为是家畜梭菌疾病预防计划的基石。传统的商业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C 和 D 或类毒素疫苗在预防低日龄动物中由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B、C 和 D 型引起的疾病方面非常有效。在绵羊和山羊方面,三联四防疫苗接种率在我国较高,但牛梭菌性疫苗接种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在散养户或小规模养殖场该现象更为普遍。应根据当地梭菌病的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方案以减少由梭菌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应加强对养殖人员和兽医工作者的培训,使得针对性的使用疫苗防控梭菌病。

猜你喜欢

荚膜反刍动物产气
反刍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应用
一起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小规模关中奶山羊腹泻报道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仔猪腹泻的研究进展
甘肃省牛和羊源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分析
反刍动物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幼龄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加温加碱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产气量影响研究
Meso-mechanical model of concrete under a penetration load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分析粗纤维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