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蜗步而鹏飞

2022-03-13廖泽禛

炎黄地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马良花鸟画山水画

廖泽禛

马良是中国画坛杰出的山水画家。其作品以苍茫浑厚、大气磅礴而为世人所知。在马良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入艺术世界;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形成自家风格;第三阶段为21世纪至当下再探索。文章通过对马良艺术思想的梳理和各个时期代表作的详细介绍,从而得出马良艺术历程的形成的由来。

对于艺术家而言,贯穿终生的任务,就是探索。自进入艺术世界之后,艺术家便立誓要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领地,进入自己的艺术家园。

然而,这谈何容易!

艺无规律、术无定法。在漫长的探索的过程中,艺术家通过将碎片化的生活、自身的经历、各样的技法的不断重构、融合,使其产生各种“不确定”的反应。最终,在诸多的“不确定”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确立属于自己的艺术系统。

马良便是如此。

为了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马良曾苦苦探索。在他的艺术历程中,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入艺术世界;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形成自家风格;第三阶段:21世纪至当下再探索。

初入艺术世界的马良是自学成才的。

在20世纪50年代末,马良进入造纸厂工作,担任宣传干事。并没有任何师承的马良在此时已初现艺术天赋,他为工厂绘制大幅的宣传画。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宣传画创作后,马良转入了工笔花鸟画创作。

马良于己酉(1969年)年创作的两幅作品,能够代表此时他的艺术形态。

《临郎世宁牡丹博古图》整幅作品充分展示了画家的扎实的写实技法。在表现手法上,马良用流畅而有力的线条勾勒结构,再充分利用光影效果,根据光线变化进行渲染,让画面中的景物呈现出结构严谨、立体感强的特点,同时也充分体现出马良驾驭中西绘画技法并能将二者运用的和谐统一的高超功力。

《仿宋人林椿本》以山茶、白梅和山雀入画。马良根据长期的观察,随类赋彩,通过颜色的层层积染,使画中呈现出山茶亭亭,绿叶疏朗,白梅淡雅之意。山雀则为通幅点睛之笔,丝毛细微,或欲昂首而鸣;或欲振翅高飞,逼真生动。通幅作品在继承宋人的基础上又融入画家本人对艺术的理解,难能可贵。

传统工笔花鸟画讲求宾主合理、虚实平衡、设色自然、造型准确。马良通过大量的临摹,在工笔花鸟的研习中已能做到传古人之意、得古人之神,也为马良今后在艺术上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1967年首次携画拜访蔡鹤洲时,蔡鹤洲惊异于年轻的马良绘制的工笔花鸟画竟有如此功力,不由赞叹:“正在火候!”

和石鲁、何海霞等老画家相识后,使马良在艺术上产生了“突变”,开启了艺术创作第二阶段。

早在1964年,马良就在美协后院老画家张寒杉门前与时任西安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石鲁相识,但并未有深交。直至1970年,马良受邀为清雅斋三楼外宾厅作画。石鲁对马良绘制的大幅青绿山水《壮丽河山》赞许有加,通过不断地交流,石鲁非凡的气度、独特的艺术思想深深影响了年轻的马良。

20世纪70年代初,马良由工笔花鸟画的创作转入了写意花鸟画,并开始逐步探索写意山水画。《黄雀萱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受石鲁影响,马良已经开始用大写意表现画中景物。

花鸟画虽然清新雅悦、妙趣横生,但终是“小情趣”,难与山水画所呈现的包罗万象、吞吐大荒、气象苍茫相比。古画论也曾记载:“中国画以文人画为主体,文人画亦是山水画”。这更加坚定了马良要在山水画上有所作为和创新的信念。

渭水流域的陕甘宁三省,黄土塬交错纵横。远观,一望无垠,苍茫荒凉。而从空中俯视,千沟万壑,塬顶植被茂密,郁郁葱葱,对比强烈。但自唐宋以来,并没有画家描绘过黄土塬。马良独具慧眼,发现了这片被画家遗忘的土地。石鲁生前也曾遗憾地说过,自己的作品是不完整的,想要画出西北地区的苍茫之景,但已无法完成。石鲁去世后,马良继先师遗愿,数十年苦心钻研,走遍了渭北两岸,搜尽奇峰,一路揽胜,一次次的写生,一幅幅的尝试,以巧妙构思和顽强的毅力,为黄土塬在画史中“立传”,开拓了山水畫表现的新领域。

马良在创作伊始就确定了“雄奇厚重”的审美特征和“传情写真”的艺术创作态度。马良曾遗憾于自己在花鸟画方面没有形成自家风格,因此在创作黄土塬山水画时,决心不落前人窠臼,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绘画模式。通过长期观察垅塬、渭北塬、白鹿塬等,马良总结出黄土塬的自然地貌特征——整体呈阶梯状,顶部平坦,种植业发达;塬体经长年风化及雨水冲刷斑驳疏松且凹凸不平;塬崁边缘生长杂草植被;塬的四周沟壑纵横。基于黄土塬的特殊性质,马良将折带皴、小斧劈皴含杂玉箫皴结合,再采用长安画派特有的色墨融合、拖泥带水,写出黄土塬的苍茫厚重之感。作于1985年的《渭北道上》是马良黄土塬山水的代表作。整幅作品生机盎然,作为画面主体的黄土塬苍茫厚重,塬体的沧桑凸兀和塬顶的苍翠无垠形成鲜明的对比;塬下桃花盛开,流水潺潺,几间农舍半隐在桃花丛中;数个身背农具的农民更是为画面平添了几分生气。正如马良在画上所题“山花烂漫惹人醉,塬野风情分外明”。

在创作黄土塬山水画的同时,马良也从未中断对传统山水画的探索,力求开拓出更加苍茫旷远、高古浑厚的画风。数十年来马良足迹踏遍神州大地,马良曾在不同季节七登华山、不计次数翻越秦岭;由东川到西川,过金牛道、陈仓道、子午道,过阳平关、游遍湖南湘西直到岭南,搜尽奇景作画稿。通过长期的观察,马良认为不应再拘泥于传统山水画构图模式,应多从山川万像寻找自己理想的艺术境界。难怪何海霞离开西安前在马良画室观看马良创作的山水画时,惊讶地问马良:“世兄,你这些构图是从何而来?”马良从前人的作品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师古而不泥,借古而开今。唐画的高古、宋画的精深、元画的疏淡都藏在他的笔墨之中;石鲁的凝重泼辣、何海霞的明快潇洒、陈瑶生的工细严谨已能融会贯通而自成风格。更为可贵的是,马良在作画时,将自己的性情融入进画中。他认为绘事出于性情,非性情不出。称呼马良为厚友的石鲁也曾和马良探讨“画主于情”,即要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索与追求。石鲁生前观看马良作品后,在画上题跋:“今陕秦之关中马良画华山,得山亦得人也”。马良怀着对自然的热爱、对厚友石鲁的崇敬,笔翻波澜的创作出一幅幅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湖山帆影》《雨后夕照远山明》《终南秋高图》《春临秦岭气清鲜》《霜染秦巴万千重》。当观者欣赏这批作品时,除了能看到前所未见的绘画表现模式,更能感受到马良的大开大合、敢于创新的人格魅力和对绘画事业的虔诚与钟爱。

自1990年开始,马良先后应邀在中国美术馆、马来西亚吉隆坡伊斯兰国家博物馆、深圳博物馆、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展览馆等地展览。这些展览是马良对自己数十年来山水画创作成果的汇报展,得到了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信奉“艺无止境”的马良却并没有因为名声籍甚而停下脚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马良认为要推进艺术的发展,必须进行“再探索”。马良冷静地面对荣誉,继续在艺术道路上勇往直前,开启了艺术创作中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的马良以“不薄今人厚古人”的艺术思想为指导,力求衰年变法。这一时期马良将积墨技法融入在青绿山水中,自成风格。在笔墨表现方面马良更是如入自由王国,恣肆纵逸。这一时期的作品《华岳秋高图》《江山风和图》《高山飞瀑云深处》等充分展现了马良在艺术上无尽的探索与追求。

纵观马良走过的艺术历程,他既没有迷失在“反传统”的伪艺术潮流中,也没有因为荣誉迷失了自我。马良从始至终一直扎根于传统之中,热情而扎实的在生活中锤炼艺术,在艺术中展现着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与风骨。如今马良虽然是八十岁的画家,但每天仍然精力无限的投入艺术创作之中,追求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3284500338214

猜你喜欢

马良花鸟画山水画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21世纪的神笔马良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浅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情趣
工笔花鸟画
我读《神笔马良》
我想成为神笔马良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