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助客户逃税 “避税天堂”瑞银跌下云端

2022-03-12孟佳惠

中国信用 2022年2期
关键词:保密制度瑞士银行瑞士

◎文/孟佳惠

作为全球顶级财富管理机构,瑞银集团以安全保密闻名全球。然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逃税、洗钱、贪污等犯罪行为撑起了一把保护伞。近年来,随着监管的加码,瑞银集团延续百年的安全制度宣告落幕,秉持严格的国际监管标准或许才是瑞银集团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题记

近日,瑞士瑞银集团(UBS,以下简称“瑞银”)收到了来自法国巴黎一家上诉法院的判决。根据判决,瑞银因协助法国客户逃税,被处以高达18亿欧元的罚金。

作为1998年成立的全球顶级财富管理机构,瑞银集团以安全保密闻名全球。然而,这一看似“绝对安全”的保密制度,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逃税、洗钱、贪污等犯罪行为撑起了一把保护伞,成为了许多“灰色”或“黑色”钱财的理想避难所。

近年来,随着监管的加码,瑞银集团延续百年的安全制度宣告落幕。曾经让瑞士人引以为傲,被奉为“镇国之宝”的银行保密法也再不能复兴瑞士银行业昔日的荣光,秉持严格的国际监管标准或许才是瑞银集团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手段繁多助客户逃税

这笔天价罚款起源于10年前4名瑞银(法国)前雇员的举报。据悉,2011年3月,法国政府开始对部分隶属瑞银瑞士总部的雇员在法国的跨境业务招揽行为进行调查,搜集了大量文件资料并问询了许多瑞银客户、员工及前雇员。

法国政府发现,瑞银派员工潜伏到法国的高尔夫球场或高级音乐馆等高端场所,结识富商名流推销业务,帮助客户逃税则是瑞银吸引富人关注的重要手段。

2014年,法国政府在掌握充分证据后约谈了瑞银,要求瑞银缴纳11亿欧元的罚款及税收赔偿金。双方对罚金数额未达成一致导致谈判破裂,之后案件于2018年10月进入司法程序。

2019年2月,巴黎轻罪法庭裁定瑞银“洗白税务欺诈行为”“非法招揽客户”罪名成立,决定对其处以45亿欧元罚金(含37亿欧元罚款和8亿欧元税收损失赔偿金),瑞银不服判决提出上诉。

经过2年多的继续调查后,巴黎上诉法院于2021年12月作出维持原判罪名的裁定。上诉法院认定,2004年~2012年,瑞银通过开设离岸公司、设立信托基金、签订阴阳合同等方式,帮助客户将未进行纳税申报的资金转移至瑞银。案件涉及近3.8万名法国富人,逃税金额约110亿欧元。法院还指出,瑞银在协助客户逃税方面是系统性的,如内部员工招揽客户时使用没有瑞银标识的名片,装备可快速删除数据软件的电脑,为客户取代号以防信息泄露等。种种手段,宛如谍战。

虽然巴黎上诉法院仍然认定瑞银协助客户逃税,但此次判决的罚金从2019年的45亿欧元下调到18亿欧元(含10亿欧元罚款和8亿欧元税收损失赔偿款)。尽管罚款金额已大幅削减,但瑞银已向法国最高法院再次提出上诉,表示希望上诉法院驳回指控,特别是针对洗钱指控,“因为这可能会损害声誉。”

欧洲对涉税和其他违法行为的罚款历来低于美国,瑞银案是其他银行密切关注的一个例外。

其实指控瑞银的并非法国一家。日内瓦检察官近日也对一家瑞士银行处以罚款,因为该银行未能向反洗钱当局及时报告从沙特流向西班牙前国王胡安·卡洛斯及其前情人的钱款。在瑞士方面展开调查之前,有西班牙媒体报道说,胡安·卡洛斯可能将政府合同授予西班牙公司,从中获得非法好处——这些资金可能藏匿在瑞士银行里。

在这些案件发生之前,瑞士银行似乎就是世界各国“最安全”的银行。从黑帮大佬到恐怖分子,从贪腐官员到顶级富豪,这些人都喜欢把钱存到瑞士银行。瑞士银行究竟有何神奇之处,吸引世界的财产?

“安全背书”下蓬勃发展

据悉,瑞士银行于1912年由温特图尔银行和托根贝格银行合并组成。1998年,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银行集团合并成瑞银,瑞士联合银行曾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总部在瑞士苏黎世,为超过450万的客户提供了服务,拥有4.8万余名员工。

瑞银集团从2004年~2007年连续四年被《欧洲货币》评为全球最佳私人银行,被《金融亚洲》从2002年~2006年连续五年评为亚洲最佳私人银行。

其实早在16世纪,随着基督教加尔文教派的兴起,就有大量被迫害的新教徒,从法国、意大利等国逃进了瑞士,在寻求庇身之所的同时,他们也带来了大量的金钱。为了保护这些新教徒的财产安全,瑞士银行初步推出了保密制度。

在一战、二战中,瑞士是永久中立国。于是又吸引了大量的欧洲人跑到瑞士去避难,由于在中立国存钱不受政治影响,更不用担心资产被冻结,所以瑞士银行再次得到蓬勃发展。

正是在这种特定历史背景下,瑞士政府和议会为更好地保护本国银行业及其发展,强化了与其他国家对银行不同的保护措施,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奠定了银行秘密或银行保密制度的基石:1934年,瑞士制定了西方第一部银行法——《联邦银行法》。瑞士《联邦银行法》建立了一个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监督制度,强化了银行的组织建制和管理运作。

根据1934年《联邦银行法》规定,瑞士银行一律实行密码制,为储户绝对保密;任何储户都可选择自己认为妥当安全的方式在瑞士的银行开户存储款项;储户被允许使用化名或者数字来代替真实姓名,甚至使用虚拟的办事处、公司和代理机构等形式开户;不但开户存款时可以由代理人委托办理,而且取款或转账时银行也会完全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章程办理,财产的真正拥有者可做到永不露面。

同时,该法案还规定,任何外国人和外国政府,甚至包括瑞士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法院等都无权干涉、调查和处理任何个人在瑞士银行的存款,除非有证据证明该存款人有犯罪行为。

在保密制度的安全背书下,数十家来自瑞士的独立公司,包括1862年成立的温特图尔银行、1890年代成立的瑞士银行公司(SBC),以及1912年温特图尔银行与托根堡银行合并而成的瑞士联合银行(UBS),最终联合成立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瑞银集团”。

保密制度松动“安全”不再

从巴黎、日内瓦处罚瑞士银行的案例来看,“避税天堂”已不再是法外之地。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各国加大偷逃税行为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偷逃税势必被追责。

实际上,法国并不是第一个因调查逃税而对银行客户信息保密制度说“不”的国家。早在2008年,美国政府就曾经指控瑞银协助美国富人通过开设离岸账户逃税,每年给美国造成逾千亿美元的税收流失。如果瑞银集团不提供美国客户名单,就将遭到美国司法部起诉,甚至丧失在美国本土的银行营业执照。最终,瑞银集团被迫交出了美国客户名单,并以缴纳7.8亿美元罚款的结局,逃过了在美国灾难性的一劫。

2014年7月1日,美国《外国账户税务合规法案》(FACTA)正式生效实施,FACTA法案要求全世界予以配合。与美国有关系的外国金融机构所属国要与美国国税局签订双边合规协定,旨在规定外国金融机构建立合规审查机制,对客户或账户持有人进行信息尽职调查,辨别并向美国提供其掌握的美国纳税人账户信息,包括自然人以及美国纳税人持有比例超过10%的非金融机构。

“对所有与美国有业务关系的瑞士金融机构,FACTA法案是绕不开的礁石。”有业内人士表示,在FACTA法案面前,瑞士银行对于美国客户存在的价值已经几乎不复存在。

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美国的FACTA法案的启发之下,2014年7月15日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用于金融账户信息互换(Automatic Exchange of Financial Account Information,简 称:AEOI)的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共同申报准则(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简称:CRS)。简单的说,就是在CRS信息交互的签署国家里,所涉及的跨国居民税务都要进行税务信息交互。

2019年8月15日,在国际社会步步为营的压力下,瑞士进入CRS全球金融账户涉税信息交换的正式交换程序,联邦议会正式宣布在2019年9月,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的一批33个国家和地区的税收主管当局交换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瑞士兑现诺言签署了该多边协议,瑞士持续近百年的银行保密制度终于落幕。

据了解,此次瑞士交换的银行、信托和保险信息主要包括:开户人基本身份信息如姓名、登记地址、税务居民信息、税务居民税号编码信息、金融账户报告的账户信息如账户结余、资产、收入等信息。例如,如果你是中国大陆身份证的人,并在瑞士银行有存款500万。那么,瑞士银行就会把你的存款报给瑞士税务局,瑞士税务局再将你的存款信息报给中国大陆税务局。截至2021年底,瑞士已与上百个国家(地区)实现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

猜你喜欢

保密制度瑞士银行瑞士
论我国国防专利技术军地间转移时的保密制度完善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信息保密方案的思考
如何做好企业的保密工作
瑞士镇迷阵
瑞银建立“人民币银行”
一起游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