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2-03-12魏建文

人人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耻骨修补术腹股沟

魏建文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定西 748000)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中常见、多发的疝病。随着近年来老龄化的持续加重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腹股沟疝的临床患病率随之增长。其发病机制是腹腔脏器在腹股沟区的腹壁出现缺损情况所致,根据不同类型可分为斜疝和直疝[1]。腹股沟疝嵌顿患者极易出现肠管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病重者甚至会出现急性腹膜炎和中毒性休克症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临床以无张力疝修补术为常用治疗术式。既往多通过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该术式有创伤大、术后恢复较慢及复发率较高等特点[3-4]。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取得了广泛应用,其操作便捷,疗效确切,且术后复发率较低[5]。本文将结合我院诊治的96 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效果的观察,现将研究内容作出如下整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临床普外科诊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中抽取96 例,纳入时间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依据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划分为两组,48 例对照组相关统计数据如下:男女之比显示27:21;年龄45~78 岁,平均(57.12±3.35)岁;病程6~36 个月,平均(27.12±4.34)个月;沟疝类型:单侧、双侧疝分别为19 例、29例;斜疝、直疝、复合疝分别为17 例、18 例、13 例。48例研究组相关统计数据如下:男女之比显示:29:19;年龄43~76 岁,平均(57.08±3.42)岁;病程8~37 个月,平均(27.26±4.42)个月;沟疝类型:单侧、双侧疝分别为18 例、30 例;斜疝、直疝、复合疝分别为16例、17 例、15 例。入组病患均签署知情权同意书,且经统计验证,两组基本资料均未见明显差异,符合可比性原则(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经超声检查确诊为腹股沟疝;(2)既往未接受腹部手术治疗;(3)无其他精神意识障碍疾病者。

1.2.2 排除标准:(1)存在嵌顿疝或者隐匿疝者;(2)伴有精神疾病或其他基础性疾病者;(3)合并有造血系统相关疾病者;(4)对相关手术存在禁忌症者。

1.3 方法

研究组均施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采取全麻方式,辅助患者取头低脚高仰卧位体位,在脐孔展开穿刺操作,快速建立CO2气腹后,将腹腔镜正确置入,操作孔(大小约为0.5~1.0cm)制作于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与脐部距离4~6cm 两侧,正确置入套管。将腹膜顺利切开后,分离腹膜前间隙内,直到耻骨联合处,外至腰大肌和骼前上棘,上至联合肌腱上、内下方至耻骨梳韧带下各为3cm,外下方至精索使其附壁化6~8cm,合理裁剪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面积约为10cm×15cm),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裁剪适当大小,并将补片于腹股沟三角及其以外组织(大小约为3~4cm)进行覆盖,并于耻骨或精索周围妥善放置。为保证精索和神经不受压,将补片与腹直肌、耻骨梳韧带和联合肌腱固定,采取无张力缝合的方式对浅表组织进行缝合,并使腹外斜腱膜闭合,对皮下组织进行间断缝合。缝合期间应尽量避开血管、疼痛及危险三角。对照组均施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采取全麻方式。从耻骨结节开始,取斜切口(长度5cm)于腹股沟区。将外斜腱膜准确切开并延伸至兰格线,促使内环和耻骨结节完全显露,外斜腱膜与精囊相连将精索及其提上肌纤维提离腹股沟管后壁和耻骨。及时将腹股沟管打开,确认分离并顺利复位疝囊,放置补片(补片类型、分离放置补片与上述研究组一致)。

1.4 观察指标

1.4.1 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术中所测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排气时间、住院总时长各项指标情况。

1.4.2VAS 评分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对两组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加以评估,总分10分,分值越低越好。

1.4.3 炎性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水平进行观测对比。

1.4.4 并发症率及复发率: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阴囊血肿、肠梗阻及尿潴留)发生率及术后3 个月的复发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的术中所测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排气时间、住院总时长所测数值同比对照组显然更低(P<0.05)。见表1。

表1 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n术中所测出血量(ml)术后下床时间(d)术后排气时间(d)住院总时长(d)研究组4816.65±2.082.5 8±0.380.85±0.272.35±0.65对照组4824.72±3.169.81±1.271.68±0.365.72±0.94 t-14.77837.78612.77820.429 P-0.0000.0000.00000.000

2.2 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两组术后的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所测数值均呈显著提升趋势,研究组呈更低显示(P<0.05)。见表2。

表2 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表2 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C 反应蛋白(mg/L)白细胞介素-6 水平(ng/L)术前术后术前术后研究组482.71±1.3914.45±2.721.84±0.439.02±2.81对照组482.72±1.4219.52±3.531.86±0.4515.92±3.63 t-0.0347.8820.22210.413 P-0.9720.0000.8240.000组别n

2.3 术后并发症率及复发率对比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及复发率经观测同比对照组均显然更低(P<0.05)。见表3。

表3 术后并发症率及复发率对比[n(%)]

3 讨论

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通过人工高分子材料无张力覆盖缺损的方式对腹股沟管后壁进行修补,与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更加相符[6]。因此,该术式可避免对腹股沟中的正常结构造成损伤。但由于切口较大,患者接受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会出现切口剧烈疼痛情况,术后往往会出现愈合不良及血肿、尿潴留等系列并发症[7-8]。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微创性,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术后下床及排气早,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可控制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加快其预后康复进程;此外,手术可在腹膜外展开,通过补片覆盖斜疝内口、股环口和直疝三角,疗效理想[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作为机体炎性因子指标,手术治疗会导致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其水平越高则表明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的影响越大。研究组术后的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水平较对照组均呈更低显示。表明腹腔镜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中,对于手术刺激所致的炎性反应可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对其术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此外,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及复发率经观测同比对照组均显然更低。充分证明了腹腔镜疝修补术可有效控制和降低腹股沟疝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及复发率,临床预后更加显著。此与文献[11]的结论具有一致性。

综上,临床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可改进临床疗效,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不仅可减轻手术刺激所致的炎性反应,而且可降低并发症率及复发率,从而改善临床预后。

猜你喜欢

耻骨修补术腹股沟
孕晚期耻骨痛,从容应对
经会阴超声对孕妇耻骨联合分离症的诊断价值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穴贴耻骨联合痛点治腰痛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复发疝应用体会
100例晚期妊娠妇女正常耻骨间距超声测量
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