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人文视域下戏曲档案资源开发路径探析

2022-03-11王思琪黄钟雨付亚楠蒋冠

北京档案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字人文

王思琪 黄钟雨 付亚楠 蒋冠

摘要:在戏曲文化记忆加速“流失”的现实背景下,数字人文为戏曲档案资源的深入开发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基于数字人文理念,以“京剧名家档案故事化手游开发”项目为例,探析数字人文视域下“数据采集与关联—数据故事化呈现”的戏曲档案资源开发路径,以期为数字时代戏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促进戏曲文化记忆的延续与传承。

关键词:数字人文 戏曲档案 档案资源开发 京剧档案

戏曲档案是指在剧目创作、舞台演出、教育研究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实物、照片、影像、文字记录,[1]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指出:要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推动戏曲“活态”传承,培育和恢宏文化自信,不仅是历史文脉传承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召唤。戏曲档案资源的开发,对于促进戏曲文化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数字人文的兴起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理念与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京剧名家档案作为京剧名家在长期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声像、图片和实物等,是其人生轨迹的真实历史记录,[2]也是戏曲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京剧文化的数字化传承,研究团队启动了“京剧名家档案故事化手游开发”项目(以下简称“京剧手游”项目),并开发了“拾光”手机游戏(现已上线)。项目基于数字人文理念,通过收集、整理京剧名家档案为手游开发提供内容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可视化图谱,运用信息组织技术实现京剧名家档案故事化,最终开发京剧AVG手游,留存京剧文化记忆。基于项目实践,本文将探寻与总结戏曲档案资源的数据采集、关联与故事化呈现模式,以期拓宽戏曲档案资源开发思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基于数字人文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理论。

开发戏曲档案资源需根据其自身具有的直观记录性、艺术观赏性、成果延续性、载体多样性等特点,[3]探寻具有戲曲档案特色的开发路径。本文通过采集与关联戏曲档案数据,对戏曲档案资源中蕴含的文化记忆进行表征,以可视化关系图谱为导向,实现对戏曲档案多维价值的深入挖掘。

(一)数据采集:多元化收集档案资源

传统戏曲档案资源收集方法单一、收集领域受限,也因此限制了对戏曲档案资源的深入开发。为尽可能丰富所采集档案资源的内容与形式,“京剧手游”项目团队通过调研多家综合档案馆、京剧院、京剧博物馆、京剧教育机构,访谈京剧艺术领域专家、学者,收集散存在民间的京剧档案资源,并查阅大量京剧古籍与相关文献,通过戏曲研究中心、在线戏曲知识库以及各大京剧名家纪念馆网站等多种渠道,收集京剧名家档案史料、音像档案与口述档案等。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项目团队通过多途径交叉验证保证戏曲档案数据的真实有效,实现对戏曲档案数据的基础排列与整理。

(二)数据关联:可视化构建知识图谱

直观地表达并抽取分散存放的档案数据之间的关联,是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资源深层次整理与开发中的关键问题。[4]为形象化地描述戏曲档案实体、概念及其相关属性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构建戏曲档案资源可视化关系图谱表达戏曲档案资源之间的关联,实现对戏曲档案资源的知识挖掘与动态更新。

1.知识图谱整体架构。知识图谱是用以揭示和表现事物之间关联的可视化图形。[5]受此启发,我们将戏曲档案资源可视化图谱分为模式层和数据层。模式层主要定义戏曲档案资源中的实体、概念和相关属性;数据层则以事实三元组为单位,存储具体的数据信息。其中,模式层对戏曲项目、传承人、相关地等不同种类戏曲档案资源进行分析和确定,采用统一的标准对其进行描述,并将已著录的戏曲档案数据与其他相关档案数据相关联。

2.知识图谱构建流程。基于知识图谱的构建技术和方法,戏曲档案资源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流程大致分为数据定义、聚类分析、模型构建三个步骤(见图1)。

(1)数据定义:发掘档案资源中的文化记忆。以京剧档案资源为例,根据京剧艺术具有的剧目文学性、舞台意向性等文化特征,我们可以选取出一些较为重要的记忆实体、概念及相关属性,构建模式层框架。经过对戏曲档案资源的多维度分析,我们可以在模式层框架下定义“剧目、来源派别、主要角色、扮演者、相关角色”这五类关键记忆实体,并适时补充记忆实体间的语义联系。

(2)聚类分析:聚类划分已定义的档案数据,确定分类体系框架。根据戏曲档案数据特征,我们可以形成“派别-主体”的分类体系。各戏曲流派通常根据创始人姓氏命名,在各流派之下以戏曲名家为主体聚类相关档案数据,从而构建数据关系图谱,实现数据层关系梳理。

(3)模型构建:构建“主体-剧目-地位”三层模型。考虑到戏曲档案资源的相关属性特征,我们以戏曲名家主体为核心,可在主体之下进一步具象化,以剧目、地位为分支辐射形成关于此剧目的三层模型,用以形象化、全方位地描述戏剧档案资源。其中,以戏曲名家主体为核心能较为全面地囊括戏曲档案资源,丰富戏曲人物主体形象和图谱内容;剧目与地位属性则包含戏曲档案数据的来源关系及证据特性,凸显了戏曲档案数据的价值,实现了对戏曲档案知识的组织与延伸。

戏曲档案数据“故事化”是对多维度的戏曲档案数据进行组织整理并构建主题故事,叙事化表征戏曲档案数据中蕴含的人文记忆。[6]戏曲丰富的艺术演绎适合以生动的故事来呈现,而戏曲档案的成果延续性也为故事化呈现提供了创作延展性的可能。

(一)界定:戏曲档案数据的故事化组织

档案资源的故事化组织,需要把握好故事发掘者、故事受众形成的双重叙事驱动之间的平衡点,根据不同的叙事驱动模式,聚焦主题特征。[7]因此,实现戏曲档案数据的故事化组织要明确其故事受众,并界定好戏曲档案数据的叙事主题。对于戏曲档案故事化的主题选择以及内容等方面,我们应全方位考虑到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形成更为全面的戏曲档案用户意向知识集。针对戏曲从艺人员、戏曲文化爱好者、戏曲培训教育机构等主要受众群体,戏曲档案数据的叙事主题界定可以从演绎辅助、文化普及、寓教于乐等功能定位切入。鉴于戏曲档案资源涉及范围广、载体形式多样,故事发掘者可以根据戏曲档案故事的界定主题,对戏曲档案资源进行时间与空间范围的进一步限定,继而实现对时空限定下戏曲档案数据的深入挖掘。

(二)建构:戏曲档案数据的故事化设计

戏曲档案故事化架构的搭建体现了“Data Story? telling”的组合思维[8],其具体过程包括故事元素的提取与故事结构的设计。

戏曲档案故事元素的提取是对戏曲档案数据的进一步整合加工,即在确保戏曲档案数据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借助可视化图谱提取相关主题元素,结合已确定的故事主题按照叙事逻辑建立相应数据库。例如,“京剧手游”项目在对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先生档案故事元素的提取过程中,将其档案故事元素划分为人物、作品、时间、情节转折点等,构建可视化图谱并分别进行提取与建库。

对于戏曲档案故事结构的设计,我们可以从受众的知识需求和已设计的叙事方案等方面着手,以传统的故事结构设计为基础确定,人文解读关联化的戏曲档案数据。基于“京剧手游”项目实践,在对戏曲档案故事的设计上,我们可以根据戏曲档案的故事主题与内容情节选择采用主题叙事与时间叙事方法,按照情节发展线索具体展开每个戏曲档案故事,同时在故事设计上强调核心突出并反向印证戏曲档案故事主题。

(三)呈现:戏曲档案数据的故事化表达

戏曲档案数据的故事化呈现是在故事陈述的基础上,将真实、客观、独特且互相关联的戏曲档案数据所反映的档案故事进行可视化呈现。随着当代档案发展的社会语境趋向于多元化,档案学者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对档案文化资源进行研究,发掘档案文化利用的更多可能。[9]因此,實现戏曲档案数据故事化不仅要做到使戏曲档案故事被档案用户所接纳,更要从多元角度挖掘戏曲文化精髓,启发用户在档案故事中从不同角度探索戏曲文化并坚定自身文化自信,从而更大程度地实现戏曲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好的数字资源呈现能够促进数字资源作用的发挥,数字技术可以辅助用户更深入地理解戏曲文化。[10]因此在具体呈现方式的选择上,我们要利用好数字人文研究提供的多种交互技术,并根据目标受众特性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例如,“京剧手游”项目基于青少年对数字化互动交流的偏好以及京剧高度虚拟化的特征,选择以互动游戏的形式实现对京剧名家档案数据的故事化呈现,从而使青少年群体能够对京剧名家档案故事产生更为深刻的共鸣。

在数字人文视域下,戏曲档案资源的数据采集与关联、数据故事化呈现能够充分挖掘戏曲档案资源价值,为受众提供更加多元的知识服务。在数字人文理念指引下,本文基于“京剧手游”项目实践经验,探析数字人文视域下戏曲档案资源开发路径,有助于促进数字时代戏曲文化的“活态”传承,昭示坚定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数字人文理念的京剧名家档案故事化手游开发”(项目编号:202110065008)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及参考文献:

[1]王莹.戏曲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档案,2019(9):58-59.

[2]许燕梅.中国名人档案构建研究——以中国戏曲名人档案为例[J].兰台世界,2017(16):14-16.

[3]潘世萍,崔婧,谭慧,郭然,经琪.京剧艺术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及解决思路[J].北京档案,2012(10):21-23.

[4]舒忠梅.数字人文背景下的档案知识图谱构建研究[J].山西档案,2020(2):53-60.

[5]田玲,张谨川,张晋豪,周望涛,周雪.知识图谱综述——表示、构建、推理与知识超图理论[J].计算机应用,2021,41(8):2161-2186.

[6]牛力,高晨翔,张宇锋,闫石,徐拥军.发现、重构与故事化: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研究的路径与方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1):88-107.

[7]赵红颖,张卫东.数字人文视角下的红色档案资源组织:数据化、情境化与故事化[J].档案与建设,2021(7):33-36.

[8]Matei Sorin Adam,Hunter Lucas. Data Storytell? ing is not Storytelling with Data: A Framework for Story? telling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and Data Journalism[J]. The Information Society,2021,37(5).

[9]郑勇,张敏.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整合研究[J].山西档案,2020(2):109-112;32.

[10]杨冠灿,卢小宾.面向数字人文的京剧脸谱图像数字资源构建[J].档案学通讯,2020(3):38-44.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数字人文
图书馆未来的技术应用与发展
数据驱动下的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研究
汉传佛教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现状调查与特征分析
数字人文2011—2016年研究综述
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研究
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研究
数字人文目标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