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天长三角圩西汉墓出土的漆器

2022-03-08陶治强淮南市博物馆

中国民族美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云气西汉漆器

文/图:陶治强 淮南市博物馆

一、漆艺

中国人认识漆和使用漆的历史悠久,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早,可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远古时期。考古人员在发掘井头山遗址时,发现了两件带有人工涂层痕迹的木器,一件是带销钉的残木器,一件是带黑色表皮的扁圆体木棍。研究成果证明,这两件出土于井头山遗址的木器文物是迄今为止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漆器,[1]将中国乃至世界使用漆的历史提早到8000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 “兖州、豫州贡漆”的记载[2]。新石器时代伊始至战国,漆器为中国漆艺发展史写下了辉煌的一章。综观漆艺的发展,秦汉是漆艺的鼎盛时期。汉代大漆广泛用于宫殿、庙宇、高宅大院、楼船船体、车马外部、陵墓棺椁以及随葬明器的涂饰。同时,用大漆制作的食器、酒具、礼器和家具也日益丰富,其他如箱、盒、盆、盂、盘等居家用品活跃在汉朝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人们的吃喝、居住、出行、陪葬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所谓“养生送终之具也”。

1991年12月天长三角圩墓地清理[3],出土大量精美的漆器,在年代上涵盖西汉早期、中期和晚期。西汉早期出土的漆器数量较少,有漆盘、漆圆奁、漆圆盒;西汉中期出土的漆器最多,种类有案、几、笥、奁、盒、盂、壶、虎子、剑、杖、耳杯、漆木梳、漆弩、盘、六博漆棋盘、洗、盆、卮,不仅品种增多,造型也花样百出;西汉晚期漆器有案、笥、奁、盒、匜、壶、耳杯、勺、木梳、木弩、杖。同一时期不同类型墓葬的漆器组合与漆工艺不尽相同;而且不同时期同类型墓葬的漆器组合与漆工艺也呈现不同的内涵、特点和制作水平。这批漆器多姿多彩、精工细作、笔精墨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高超的技艺,为研究安徽地区汉代的漆器工艺技术和手工业发展水平增添了珍贵的史料。

二、美品赏析

1.漆案

有大、小两类。

M1:296,案残高21厘米,盘残高2厘米,长65.5厘米,宽42.8厘米,底厚1.2厘米,足高18.2厘米。木胎,长方形案盘,盘内髹朱漆,外髹黑漆。整案由案盘和四蹄形长足组成。在盘内、卷沿外侧和足外侧装饰有云气纹、几何纹、禽兽纹。盘内纹饰由内向外分为三区,内区云气纹与一周几何纹组配,云气纹间绘有一凤一鹿,这些纹样先用青灰漆描绘,后用黑漆勾勒、涂染。卷沿上纹饰用红漆描绘一周弧线三角纹边框;四足上纹饰用朱漆描绘出弧线三角羽状纹和蹄形。

2.漆笥

分为圆角漆笥、方角漆笥。

M1:296漆案

M1:180漆笥

M1:173长方漆奁

M1:180,西汉中期。通高9.4厘米,长37厘米,宽11.3厘米,壁厚0.75—1.2厘米。方角漆笥,残。木胎,长方形,内髹酱褐色漆,外髹黑漆。整笥由漆盖和器身两部分构成。盝顶盖,子母口,四角方直,为整木雕凿;器身壁直,底平,四壁及底分别刨制后黏结而成,通体素面。

3.漆奁

分圆漆奁、长方漆奁。

M1:2,西汉中期。盖高11.1厘米,直径15厘米,奁身高10.2厘米,直径14.1厘米,银扣宽0.1—0.9厘米。圆漆奁,单层,夹纻胎,内髹朱漆,外髹黑漆。整奁由盖和身构成。在奁的盖内、外顶、外壁银扣间、口沿内侧、内底、口沿内侧装饰有云气纹、几何纹、禽兽纹,以云气纹为主纹。云气纹、禽兽纹,用青灰漆勾勒涂染。盖顶隆起,中间镶有一银质柿蒂。奁盖外壁上层云气纹间有羽兽、虎、鸟三处,下层云气纹间有二队称狐狸纹样,奁盖内顶云气纹间绘一只凤纹。凤纹用黑漆描绘。奁盖顶部柿蒂外围用红漆描绘弦纹边框、二凤、二兽及云气纹,用青灰漆勾勒二凤、二兽及云气纹。奁身饰四周银扣。制作流程为卷胎、髹底漆、镶银扣、髹面漆、漆绘。

4.漆盒

出土时置于漆笥、漆奁内,形制多样。属于西汉中期。

月牙漆盒,M1:3,西汉中期。通高6厘米,壁厚0.2厘米,长方盒高3.4厘米,长6.5厘米,宽3.2厘米,月牙盒高2.5厘米,长12.1厘米,宽4厘米,内盒高2.4厘米,长6厘米,宽2.7厘米,银扣宽0.2—0.5厘米。夹纻胎,由长方盒和月牙盒上下叠加而成。长方盒由盖、底和内盒组成。长方盒盖子盝顶、直壁、中平,镶一银质四叶,外壁镶二周银扣,分别为角扣、包扣。长方盒盒底,居住叠加于月牙盒盒盖上,底与月牙盒盒盖共用。月牙盒由盒盖、盒身组成,外壁镶两周银扣,分别为角扣和包扣。长方盒盒盖、长方盒盒内与月牙盒盒身胎骨分别制作,各胎骨完成后镶银扣,最后内髹朱漆,外髹黑漆,在漆面上绘漆画。

M1:2银扣四子漆奁

M1:3月牙漆盒

M1:168银扣贴金银箔漆盒

大圆漆盒,M1:168,西汉中期。通高9厘米,壁厚0.2厘米,盒盖高7.7厘米,直径10厘米,盒身高7.4厘米,直径9.2厘米,银扣宽0.1—1.1厘米。夹纻胎,圆筒形,矮圈足。由盖和身两部分组成,盖顶隆起,中镶一银质柿蒂,肩部镶细丝斜棱扣、直棱平扣。盖外镶银质角扣、平扣、包扣各一周。盒身外壁镶银质包扣、平扣、角扣各一周。装饰有金银箔云气纹、几何纹、禽兽纹。盒盖顶部贴金箔虎、凤、羊、鹿。盖肩贴饰金凤、金羊、金鹿、金虎、银狗、银马、银龙、银虎。内髹朱漆,外髹黑漆。盖和身分别制作,镶银饰和金银箔,后髹面漆,再漆绘美丽图案。

M1:242 三角漆壶

M1:175漆虎子

M19:64“桓乐”漆耳杯

M19:64“桓乐”漆耳杯

5.漆壶

分为长方漆壶和三角漆壶。

三角漆壶,M1:242,西汉中期。通高13.8厘米,长壁长10厘米,短壁长7.5厘米,壁厚0.2厘米。夹纻胎,内壁仅口沿髹朱漆,外髹黑漆。小圆口,矮直领,三角形平肩,深腹,壁直,断面呈三角形,三角平底。三角形平肩外缘饰一周针刻锥画留白菱形纹带,外置一周单线边框,内置一周双线边框;腹壁上下各饰一周针刻锥画留白竖线纹。

6.漆虎子

M1:175,西汉中期。通高16.6厘米,长28.6厘米,宽11厘米。木胎,内髹朱漆,外髹红漆。虎形,蹲卧状,头斜向上昂,张口,嘴内含一短圆管,圆形身体,腹中空,四肢短小,均向前伸,尾前卷至颈,成为一执柄,断面圆形。虎鼻、耳、目、口、须用朱漆描绘。喇叭状圆管,内外髹朱漆。这件虎子用木头对半雕凿黏接而成。

7.漆耳杯

木胎,椭圆形,由整木斫凿而成。依据大小可分为五型。

M19:64,西汉中期。器高5.3厘米,长17厘米,宽13厘米,壁厚0.3—0.6厘米。口敞,圆唇,两侧安置月牙耳,耳外缘上翘,高出口沿,弧腹,下腹部内收,圜底,椭圆形假圈足。外髹黑漆,内髹朱漆。口沿外侧与双耳外侧绘画三角卷云纹,四组连贯为波折纹。双耳面均饰一组三角卷云纹,外加饰单弦边框,一耳背面隶体朱书“桓乐”二字。腹外壁装饰一周双波折纹,其外饰卷云纹和云气纹。整木斫凿制成。

8.六博棋盘

M19:19,西汉中期。高9.6厘米,盘面边长42厘米,厚0.6厘米;博盒高2.4厘米,面宽26.6厘米,进深5.7厘米;博筹长22厘米,宽0.4厘米,厚0.2厘米。棋盘木胎,外髹黑漆。方形,由博盘、博筹组成。博盘平面方形,面平,背置一周方档,方档中空,四角各安装一花边柱足,左右两侧各设一长方形博盒。盘面先髹黑漆,后阴刻六博符号,再漆绘云气纹和人物纹,云气纹和人物纹先用青灰漆描绘,后用红漆勾勒。人物纹相对跪坐,头戴高冠,身穿长衣,双手合拢于胸前。博盒,长方形抽屉状,口大底小,可抽动,木胎,内髹朱漆,正面髹黑漆,中残存一纽孔,内置博筹;博筹,共计18枚,铅质,扁长条形,分置于左后博盒内,完整者2枚,形制大小相同,一面平直,另一面呈双斜棱形。

9.漆弩

M10:36,西汉晚期。通高13.2厘米,柎长63厘米,柎宽5.6厘米,铜机高13.2厘米,郭长11.5厘米,郭宽2.5厘米。长臂。郭、牙、望山、悬刀、钩心,由铜质双键定于柎后端;柎上平,中有一弧槽,与箭槽相连;柎后端尖弧,弧下有一纵槽,槽内木柄缺失;柎长臂下面呈钩形;柎前端有一横孔和一下凹圆弧槽,圆弧槽内置弓,弓缺失,横孔扁长方形,内置木栓,缺失,为缚弓之用。素面无纹,外髹酱褐色漆,柎长臂下面见两处朱漆痕。

10.漆卮

M19:42,西汉中期。高9.4厘米,口径10.8厘米,底径10.8厘米;盖径11.3厘米,壁厚0.15厘米。夹纻胎,圆筒形,外髹酱褐色漆。整器由卮盖、卮身组成。卮盖,直口,隆顶,中镶一鎏金铜柿蒂,柿蒂中有一小圆孔,盖身有三道折棱;卮身,直口,一侧置鎏金铜鋬手,底平,下设三等距鎏金铜蹄形矮足,一足与柄相对。通体素面无纹。

11.漆盘

M19:88,西汉中期。高2.3厘米,口径14.9厘米,腹径13.8厘米,足径9厘米,壁厚0.2厘米。夹纻胎,外髹酱褐色漆。圆形,敞口,方唇,浅折腹,矮假圈足。斜沿髹酱褐色漆,上用红漆绘一周弧线三角卷云纹。方唇用红漆描绘一周双点纹;腹外壁上部用红漆描绘一周单弦边框云气纹;内底心一周双弦边框内饰云气纹和三凤纹,三凤头皆朝外,尾前卷于中心,交汇成一弧线三角,三角内饰一乳三叶,先用青灰漆描绘云气纹、凤纹和外弦,再用黑漆描绘、勾勒、涂染内弦、云气纹、凤纹和弧线三角。胎骨模制后髹漆、漆绘。

M19:42漆卮

M19 :88漆盘

12.漆盆

M19:30,西汉中期。高5.2厘米,口径23.7厘米,腹最大径22厘米,足径10厘米,壁厚0.3—0.4厘米。木胎,外髹酱褐色漆。敞口,斜折沿,方唇,折腹,矮假圈足。素面无纹。

三、制作工艺的巧思与精熟

三角圩墓地有12座墓葬出土漆器,共计181件,尤以M1(出土92件)和M19(出土45件)出土数量为大宗。器形有案、笥、奁、盒、卮、洗、六博盘、壶、盂、虎子、剑、匜、盘、盆、耳杯、勺、杖、弩、木梳。按用途可分为居室用器、储存用器、饮食用器、文娱用器、水器、溺器、兵器、丧葬用器八类。

居室用器有漆案。漆案分为两型,A型为有纹饰漆案,B型为无纹饰漆案。储存用器有笥、奁、盒,其中奁有圆漆奁、长方漆奁;盒有圆漆盒、方漆盒、马蹄漆盒。饮食用器有漆盂、漆盘、漆匜、漆卮、漆壶、漆耳杯、漆勺。文娱用器有六博漆盘。水器有漆洗、漆盆。溺器有漆虎子。兵器有漆剑、漆弩。丧葬用器有漆杖。在众多漆器中,漆盒70件,数量最多,造型多样,按形制可分为长方盒、方盒、圆盒、椭圆盒、马蹄盒、月牙盒、耳杯盒、龙头盒、带柄盒。其次是漆耳杯,数量25件,在漆耳杯耳背部、内底朱书有“桓乐”“桓安”文字。这批漆器的漆胎有木胎(漆案、笥、盒、六博漆盘)、夹纻胎(圆奁、长方漆盒、圆漆盒)与木、夹纻合胎(奁)、卷胎(奁)、葫芦胎。胎骨制作方法有斫削、镟制、剜凿、卷制、模制和雕刻。镟制就是用较小的金属工具削切物体,如耳杯;斫削的器物有案;雕刻的器物有龙头漆盒、虎子;剜凿的器物有漆盂;模制的器物有盒、盘、洗。髹漆色彩:黑漆、红漆、酱褐色漆、金粉漆。古法配制黑漆是将熟漆加入铁水;朱漆,是熟漆加入朱砂;金粉漆是将熟漆中加入金粉。漆器一般先髹底漆,再髹面漆,后用青灰色漆描绘,“内髹朱漆,外髹黑漆”的漆器多见。在某些圆漆盒上还镶有银柿蒂、金银箔凤、银扣、宝石。装饰纹样有云气纹、三角云纹、菱纹、弧线三角云纹、弧线三角菱纹、怪兽、鹿、鸟、虾、波折纹、柿蒂纹、人物、虎、花草、凤鸟纽、卷云纹、水波纹、麻点纹、竖线纹、凤鸟纹、野猪、锯齿纹、马、猫头鹰、双点纹、鱼、狐狸、细线纹、银箔骆驼、几何纹、熊、银四叶、狗、龙、猴、鹤、九尾狐、连珠纹。纹饰组合以云气纹为主,几何纹、禽兽纹、植物纹为辅。图案装饰技法有描绘法、针刻锥绘,一般先用青灰漆描绘或针刻锥绘,再用红漆勾勒。

四、蔚为壮观的西汉漆器

西汉铁质工具的普遍使用,促进制漆业迅速发展,达到了漆器的鼎盛时期。《汉书·地理志》记述汉代设官管理的漆器生产的有八郡:蜀郡、广汉郡、河内郡、河南郡、颍川郡、南阳郡、济南郡、泰山郡。[4]西汉文景时期的漆器手工业是由各地“市府”管理,工序仅有素功、上工、造工等少数几道工序,到了汉武帝时期,漆器手工业收归中央政府管理,且设有工官,工序也丰富细化许多,有素工、髹工、上工、铜耳黄涂工、画工、洀工、清工、造工等多种工序。这一时期,墓葬出土的漆器器类和数量众多,大型贵族墓葬出土的漆器一般要比小型墓葬出土的数量和种类多。漆器制作的精美程度与粗劣也因墓主社会地位的高低而不同,当然也受制于当时漆器制作的工艺水平。西汉前期,从漆器群的用途分析,有盛食器、酒器、水器、其他生活用具、兵器、乐器、车马器和丧葬用具等八大类;从漆器群的器类分析,有的墓葬随葬漆器不足十件,有的多达17、19种之多,如湖北江陵高台2号墓的器类多至17种[5];从漆器群的数量来看,最多的是山东临淄齐王墓陪葬坑,共计1210四件[6],其次是四川绵阳双包山2号墓,共有五百余件。[7]西汉后期,漆器群的用途在不同类型的墓葬中有着些许的差别,总体来看,仍与西汉前期的漆器用途保持着较强的一致性,只是在个别漆器群保存较好的墓葬中发现了工具类;西汉晚期漆器群器类多少不一,最少的是浙江龙游东华山3号墓和11、12号墓的漆器群,器类最少,仅有一种。[8]还有一些墓葬中见到的漆器群,只有两种或三种。器类最多的是江苏邗江姚庄101号墓,共有26种之多。[9]从西汉晚期漆器群种类的数量上看,墓葬间随葬的器类数量差别是比较明显的,这一时期单个墓葬出土的漆器群的器类要比西汉早期的器类少得多;漆器群的数量从一件至千件不等,最多的当属湖南长沙望城坡长沙王后墓,统计有一千五百余件。[10]在同一时期各类西汉墓漆器群的用途、器类和数量,不尽相同,这种差别与当时墓主生前身份地位和财富多寡的不同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汉晚期漆器工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器皿造型千姿百态,琳琅满目。为了使漆器更加富丽堂皇,很多漆器上出现了较多的金、银、铜扣,还镶嵌了金、银、铜、骨、角、玛瑙、玉、水晶等各种质料的饰品,这在西汉前期未见到或鲜有见到。西汉漆器的胎骨有夹纻胎、木胎、陶胎、竹胎、铜胎、皮胎、角胎、骨胎、芦苇胎、葫芦胎、铁胎、银胎、铅胎、漆纱、石胎。木胎漆器主要制作方法有斫制、挖制、卷制、雕刻和镟制等技法。西汉漆器的装饰纹样,部分继承了战国时期和秦代在漆器上彩绘的装饰纹样,并有许多创新,推动了漆器装饰艺术水平达到新的高度。装饰纹样的类别有五大类: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自然景象纹样、几何纹样和人类社会生活纹样。这些装饰纹样有的写实,有的变形夸张,充满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情怀。大多数漆器装饰纹样以变形夸张的表现手法居多,各种装饰纹样既多姿瑰丽,又充满丰富的想象力。装饰纹样用色主要是红、黑两色,也有暗灰、灰绿、石绿、金黄、银灰、深蓝、橙色、土黄、橘黄、棕、橘红、蓝紫、粉绿、乳白和赭色。西汉的人们在漆器用色上喜欢用对比色,进而使漆器的底色与装饰纹样的用色搭配和谐,装饰纹样也显得丰富多彩。

M10:1漆匜,造型和功能仿青铜匜

M10:3马蹄漆盒

M1:154方漆盒

注释

[1] 宋瑞雪.浙江井头山遗址8000年前的木漆器出土[J].中国漆器.2021(2):12.

[2] 转引自熊玮.漆器[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7:8.

[3]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长三角圩墓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5-6.

[4] 转引自朱仲岳.漆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5.

[5]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荆州高台秦汉墓[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87.

[6] 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西汉齐王墓随葬器物坑[J].考古学报.1985,(2):259.

[7]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绵阳永兴双包山二号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J].文物.1996,(10):21.

[8] 朱士生.浙江龙游县东华山汉墓[J].考古.1993,(4);342.

[9] 扬州博物馆.江苏邗江姚庄101号西汉墓[J].文物,1988(2):22-43.

[10]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长沙望城坡西汉渔阳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0,(4):26-34.

猜你喜欢

云气西汉漆器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一幅西汉伏羲女娲图像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依稀海天云气
浅谈云气纹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漆器收藏三问
云气纹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装饰运用
平遥推光漆器色彩文化的分析
漆器匠人坂本雅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