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东与桂西传统乡土建筑形态比较研究

2022-03-08韦红硕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中国民族美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桂西灵山县干栏

文/图:韦红硕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俯瞰桂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图

桂东与桂西两者同处于岭南地域,基于相似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的影响,两者在传统乡土建筑空间格局、建筑构造等方面有着许多共性,同时,出于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差别,其传统乡土建筑的形态又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桂东主要分布于广西东部、东南部和东北部地区,该地区长期以来是广西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桂东地区具有优良的水利条件、发达的运输脉络、平坦的地形地势、充足的光照和热量,从而使该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相对富足,因此,平原地区建筑材料使用相对昂贵的砖、瓦等,同时建筑装饰也更为精美。桂西主要分布在广西的西部、西南和西北部地区。该地区山地面积大于平原,地形陡峭导致交通不便,气候也更为复杂,同时,因山地面积大、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山地居民以林业为主,传统乡土建筑形式多是纯木的干栏建筑。

“乡土建筑”的概念见于1999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大会在墨西哥通过的《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在该文件中,乡土建筑被定义为:“乡土建筑是传统和自然的居住方式”。此后,学术界对传统乡土建筑的研究日益增多,如何发展传统乡土建筑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笔者以“传统乡土建筑”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其中研究“桂东”的有52篇,研究“桂西”的有36篇,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非常少。当前,在建筑研究领域采用比较研究法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例如李宗倍将广府背景下的珠三角与桂东南传统村落形态进行比较研究,[1]潘莹将广府民系与越海民系的水乡传统聚落形态进行比较研究,[2]王炎松将桂林民居中的湘赣系与广府系进行比较研究,[3]这些研究对于本研究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下文将从聚落类型、建筑构造、空间格局三个方面对两地的传统乡土建筑进行比较研究。

桂东钦州市灵山县大芦村俯瞰图

桂东钦州市灵山县江头村俯瞰图

桂东钦州市灵山县大庐村广府式建筑镬耳

桂东钦州市灵山县大庐村广府式建筑屋脊

桂东钦州市灵山县大庐村广府式建筑东园别墅

桂东钦州市灵山县江头村湘赣式建筑爱莲家祠

一、聚落类型

桂东聚落的形态,从其规整的特征可以看出其中蕴含着典型的宗法秩序,其内在核心文化因素是宗族血缘关系。在古代,宗族内部以儒教的礼仪约束管理居住空间,宗族以外的外来人口难以参与进来,在保护宗族财产与安全的层面呈现出防卫的特征。因此,从宗法秩序层面表现的特征为秩序与防御。

桂东聚落的类型从社会结构角度进行分析,聚落其实就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具象化体现。古代桂东的汉族群体大都是迁移而来,其迁移类型较为复杂,一是政治型移民,主要是被流放发配的犯人及被贬的官员;二是商业型移民,为了更好的经商条件而迁移的商贾;三是军事型移民,主要是镇守和驻扎的军队;四是农耕型移民,这类移民类型是人数最多的,主要是南迁岭南进行农耕的移民。迁入桂东后,或根据原有宗族血缘关系继续发展,或以多个家族为依托,在交通与人口稠密地区从事农业、商贸等活动,形成了新的社会群体结构,构成了多元化的聚落类型。

桂西的聚落类型主要从地形地貌角度进行分析。古代民谚有“高山瑶,半山苗,汉族住平地,壮侗住山槽”的说法,是桂西乡土建筑选址与布局的真实写照。桂西地区水网较为密集,因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受到风水观念的影响,聚落选址依山傍水,形成了独特的聚落空间美学。桂西聚落崇尚“万物有灵”的自然法则。天地、山水、动植物等与生产、生活相关的自然要素都是其崇拜对象。基于对自然的敬畏,形成了桂西聚落归顺自然、顺应自然、师法自然的生态哲学观念,而在生产生活角度,则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为内涵,以禁忌与法规为约束机制,对开垦土地、利用水源、砍伐森林、开垦山石等行为进行规范,以达到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与共生。[4]山和水为桂西聚落提供了林木与农田等生产生活必需的资源,桂西的聚落类型根据山水的布局可分为三类:高山型、丘陵型、平地型。

桂东钦州市灵山县江头村湘赣式建筑文渊楼

桂东贺州市八步莲塘镇客家式建筑江氏围屋

桂东钦州市灵山县江头村湘赣式建筑人字山墙砖雕

桂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鼓楼

二、建筑构造

桂东的传统乡土建筑可分为广府式、湘赣式和客家式三种。广府式建筑在构造上,以硬山搁檁和插梁式为主。随着桂西文化的影响,有些地区吸收了其典型的干栏建筑形式,进而演化出一种桂东地区独特的“干栏式广府建筑”,这种建筑形态不仅是建筑层面的适应气候与地形,更是文化层面对桂西文化的认同,蕴含了文化涵化现象。[5]桂东湘赣式建筑多为穿斗式,通常为三段架式结构,这在汉族建筑中是很罕见的,并且与江西、湖南的湘赣式建筑不尽相同,湘赣式建筑独有的马头墙是区别于其他民系建筑的显性特征之一。客家传统乡土建筑的承重结构形式多采用夯土或砌墙体为主,而穿斗式结构则很少见。

桂西的干栏式建筑基本是以穿斗式的整体构造形式,首先将落地柱、瓜柱与“穿”连接成单榀框架,然后通过“枋”与各榀框架连接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总的框架。屋顶的承重是由檩条承载的,承载檩条的形式可分为柱头承托檩条和叉手斜梁承檩两种。由于木材资源的日益匮乏加上汉族夯土技术的成熟,硬山搁檩或砌体承托屋面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干栏式建筑构造形式。

桂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民居榫卯结构

桂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风雨桥

桂西干栏式建筑二层平面图

桂东三间两廊民居平面图

三、空间格局

桂东毗邻三省,地处多元文化的交汇区,桂东文化的特点具有多元化特征,其传统乡土建筑形态在一些交界处也受到桂西建筑特色的影响。[6]形成的民居形式可以分为三类:三间两廊式民居、天井堂厢式民居、堂横屋民居。从空间格局考量,桂东主要以天井式地居为主,其空间形态体现了强烈的风水观念。宗祠文化盛行造就了风水观念的根深蒂固,再加上受到广东粤商这种行业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笃信风水的观念,因此桂东大多都信奉并遵循“风水”的理念,这一点与桂西有共同之处。

桂西主要以干栏式楼居为主。尽管各民族的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及汉化程度不尽相同,但其建筑的基本功能和空间形式却是相似的。从古代开始,以干栏为基础的垂直功能分区并未发生变化,即火塘、堂屋、卧房为主体,位于中央的起居空间,位于底层的是圈养的家畜空间,位于顶层是储存的辅助空间,连接上下楼梯、走廊的是交通空间。这几种空间构成了最基础的干栏式建筑空间格局。桂西的居住模式与汉族封建礼制大家族的聚居模式不同,桂西地区的家庭组成为两代人,房屋的面积也较小,最多只能容纳五个人。而三到五代之间的家庭,叫做房族,三代以上的叫宗族,房族与宗族总称为家族。[7]最基础的聚落是由同一姓氏的宗族或家族组成,大型的聚落是由几个家族组合形成的,族群内部更为团结,族群认同感更强。

总之,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桂东与桂西传统乡土建筑形态在聚落类型、建筑构造、空间格局三个方面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受到风土、人文、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基于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历史环境,桂东、桂西传统乡土建筑呈现出多元一体化特征,是广西桂东、桂西各族群众在生活中共融和谐、互为促进的体现。

桂东堂横屋民居平面图

桂西干栏建筑剖面图

注释

[1]李宗倍.广府文化背景下珠三角与桂东南传统村落形态比较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2]施瑛,潘莹.广府民系、越海民系水乡传统聚落形态比较(下)[J].农业考古,2011(04):440-444.

[3]王炎松,段旭燕,王汉源,李素萌.桂林民居中湘赣系与广府系比较研究[J].室内设计与装修,2021(09):118-119.

[4]韦浥春.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5]韦红硕,杨丽文.涵化与认同:桂东广府区乡土建筑变迁内生逻辑研究[J].湖南包装,2022 (05):154-158.

[6]殷永.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桂东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7]熊伟.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78-181.

猜你喜欢

桂西灵山县干栏
“礼赞百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 作品展
桂西沉积型铝土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灵山县开展稻虾共作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干栏式苗族民居建筑艺术及其现代传承
“干栏悟境”:青山游廊建筑及景观设计
德昂族传统干栏民居研究
论毛南族干栏民居建筑形态及其生态特点
灵山县几种常见林业虫害防治技术
桂西名壮医杨顺发应用蛤蟆酊经验
桂西地区652例急性胰腺炎病因与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