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的风景画

2022-03-08柳风

中国民族美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外衣布面本体

文/图:柳风

■ 岸 柳风 布面油画 80cm x 170cm 2009年

自喜欢上画画这件事且拿起画笔至今算来也有不下二十年了,问学之路走到今天越发觉得深不可测,态度也从爱好转为敬畏,因此感受颇多,以下择其一二。

画画的乐趣与其他事情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具有太多的可行性。换句话说,即在最终效果还没确定完成之前,画面上的每一笔都可以说是对的,也可以说是错的。不存在任何可以限定的规矩,此刻手里握着画笔的你就是上帝。木心也曾说:“艺术家是仅次于上帝的人。”而正是因为其太多的可行性与随意性,也成了我痛苦的根源,因选择太多而导致选择成为了一种痛苦。这些年来我总是被题材问题所困扰,不是因为找不到内容或是没有感受,而是我的想法太多,感受也太复杂。画着这张画的同时却又为另一张画动用心思,有时还眼高手低,可谓一种既痛苦又快乐的折磨!

我喜欢画风景,早期的绘画题材均来自于我日常生活周遭的环境,每天沿着同样的轨迹行径,其中很多场景日久生情,便成了我笔下的作品。场景是共性的普遍存在,而风景是个人内心情怀与思想的映射。我以一种相对静态的方式感受和触摸自然与众生的每一次呼吸,臆想着它们曾经发生过或将要发生的故事。那些城中村的老路灯或者某个破旧的小学墙壁上蔓延着的“爬墙虎”,它们充满了故事和生命力。在物质化和冷漠的现代社会的狭缝中我能发现这些真实美好的微小存在,有时是感叹自然造物主之伟大,有时是赞美人性的光辉。我的这种敏感就像能察觉自己体内每一根毛细血管是否堵塞了而带给我的不适。渐渐地我发现了我的这一超能力,并使用这种能力试图让更多人也看到由于我的敏感所感受和发现的美好,也许这也能带给他人一丝温暖。

■ 钢铁战士北部湾No.2 柳风 布面油画 180cm x 180cm 2015年

另一个画得比较多的题材是码头机械,有趣的是起初其实是想借用这个形象作为一种符号隐喻我的一些政治观点,本想学别人玩玩当代艺术,没想到画的过程中却被带去另一个方向。我记得秦秀杰老师给我们讲课时说过,绘画到了某种完整度,或者艺术语言到达某种精彩程度,它便活过来了,通灵了,这时语言与画作本身变成了创作者,在画布前拿笔的你会不由得听它指挥完成作品,并且作为被动的你还往往不能察觉而陶醉其中。这个过程中我体验到一种新的绘画思维和方向,也带来了很多有待探究的新问题。

每张画作为一个整体带给人某种视觉引导,让我们看清了画的内容,然而可能也是一种迷惑使你误读它。因为绘画就应该只是绘画,无论是内容还是技巧本身都仅仅是我们附加给绘画的外衣,其核心仍然是绘画的本体。什么是绘画的本体?把一幅作品拆解剩下来的会是一些色彩不一的抽象形状,它们每一片都是完美的形状,完美的颜色。这些完美的个体聚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纯粹的形式与美感意志的集合。那么,对于这个强大的能量集合,之后给它附加的我们一厢情愿的意义和技巧的层层外衣,是否反倒遮蔽了它原本的光芒?且我们却仍沾沾自喜于此,这是否是另一件皇帝的新衣?我们如此在乎于付出努力后是否创造出符合我们价值观的意义,然而这种意义是绘画所必需的吗?那么纯粹的形式与美感意志的集合能否自我衍生出某种意义?即便是某种无意义也算一种意义吧,那至少是自然生长出来的结果。这一连串的疑问无疑令生性好奇的我思索着,试图一层层把这些累赘的外衣剥离开绘画本体而看个究竟,就像人类总好奇于黑洞里究竟藏着什么。当然,若执着于此,你可能会说绘画就什么都不顾而变得抽象就完了,人人搞抽象就不再需要有造型能力,绘画也不再有门槛,人人又都是艺术家了。所以问题出现了,并不是所有的外衣都是不好的,我们也可以有能力创造出美丽又实用的外衣,那仍然是通过绘画本体的方式和语言来创造的新的有意义的完美个体,且与前面的本体有着紧密的锁扣关系,这个概念有些像孔明锁,每一个零件独立存在时它们只代表了自己,当所有的零件组合在一起后便互相成全为一个完美无瑕的整体,找不到一丝缝隙,没有破绽。简单来说,我是通过码头机械这个题材来思考和探索绘画本体这个概念与个中妙趣。我甚至设想与试验能否消解掉画面中的任何构成因素让画面更纯粹,最后发现那是一个悖论。因为即便你仅仅是在画面中点上一个小点,便会构成一个结构。那么我要是连一个小点都不画仅仅是一块干净的颜色呢,其实这也是一种构成,看!这是多有趣的游戏啊。画画像围棋一样深不可测,妙不可言。然而可惜的是,我们之中的大多数更善于表现自我而非表达,大家都不敢跨越现有的边界,就像下围棋鲜有人第一步就把棋子落在天元,然而大家都知道这未尝不可,并且还很有趣,只叹我们大家都太渴望成功,太需要被认可。要知道生命仅有一次,围棋子终有数所以仍有穷尽的可能性,而绘画无穷无尽。

■ 老人与海一 柳风 布面油画 180cm x 180cm 2016年

■ 渔光曲 柳风 布面油画 180cm x 180cm 2016年

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总随经验、阅历和遭遇一点点延伸而得以开阔和厚重。过去的风景也因人的改变而发生意义的变迁,它们仍然承载着原有的记忆并不断叠加我对它新的认知,以及对世间万物、对生命的理解,所以,风景也在成长而变得开阔和厚重。一些在生命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风景经过沉淀由岁月和思想一同建造成了我们心境映射的秘境,所以风景是个人化的,唯有独属你记忆的钥匙才能打开相应的秘境。我的内心一直有一处这样的风景,那是我最想画的风景,这个地方也并非由我的意识创造而凭空出现,而是在现实世界中具体存在可以与之对应的具体地域的,那是我的家乡。它在一片神秘又充满力量的海洋上,挂满繁星的银河下柔软的沙滩上铺满了银白的月光,一个瘦小的孩童身影被安排在画面中央靠右上一些的位置,远处有一束摩托车的灯光指引着他奔跑向光柱的尽头,那里的沙地上有一只泛着白光的样子奇怪的小螃蟹。灯柱不断移换位置,尽头光斑处不断出现一只又一只小螃蟹,小男孩不停朝着光的方向奔跑,他手中塑料桶里的螃蟹也越来越多。这幅画面既不真实却又最真实,它像一场梦却又真实发生在我的童年。这样的画不止一两幅,它们会在我画画时偶尔闪现在脑海中,于是我开始画海洋题材系列。有光怪陆离的亚热带海岸丛林,有如梦如幻的渔火圆舞曲,有鱼获斜阳歌,悠然见南山之惬意,也有一水之隔生死两茫茫老人与海的生死搏斗。这些画的想法来得快,但对我而言却是从未踏足的领域,无一不是苦苦挣扎中来,难怪说艺术源于痛苦,如今终于亲身验证。这一题材的尝试也让我觉察自身能力的脆弱,然而我的生命和我的艺术都从这里开始,这是一座象征着灵感、力量和信仰的灯塔,犹如无法逃避的宿命在冥冥之中召唤着我继续往迷雾前行。有时穷途末路于脚踏深渊万丈的荒凉之境,有时豁然开朗而巧遇桃花源,但都是假象,很快又会到达下一个狭长的路口,犹如行走在一个无止境的莫比乌斯环内。艺术的很多过程虽然是孤独和痛苦的,但是每当进入那个世界的时候总能遇到心灵深处似曾相识的喜悦之光,像是远行朝拜的信徒于途中突然得见山顶上的佛光般的喜悦。我追随着这道光一路走来,希望能从中相遇未来那个更开放、更真实、更自在的自己。

■ 休渔 柳风 布面油画 120cm x 150cm 2014年

■ 清·风 柳风 布面油画 120cm x 150cm 2015年

猜你喜欢

外衣布面本体
王秋莲
塬(布面油画)
神秘的外衣
詹克兢布面油画
眼睛是“本体”
地球的外衣
形式主义的“外衣”
张方白艺术作品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洋葱头的 神奇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