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维护在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22-03-08林剑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预防性定期手术室

林剑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预防性维护是手术室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的主要体现之一,关系到手术的顺利开展和手术质量的提高,是手术室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通过对手术室医疗设备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预防性维护管理,保证各项手术有条不紊的进行,有效地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弥补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和不足,达到优质、低耗、高效的目的。

1 预防性维护的概念

预防性维护以预防和降低设备故障发生为目的。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检测、分析,发现设备的故障征兆,提前进行处理,使设备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积极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

2 手术室设备基础资料

我院手术室共有20间标准手术室,全年手术量约15000多台,管理系统录入医疗设备总数约360多台,医疗设备主要包括C臂X线机、腹腔镜系统、宫腔镜系统、钬激光、手术显微镜、动力系统、输尿管镜、除颤仪、麻醉机、B超机、高频电刀、中央负压吸引器、监护仪、无影灯等。

3 预防性维护管理方法

3.1 建立手术室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计划

3.1.1 制定设备维保管理制度

以加强手术室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完好性、安全性为原则制定。明确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负责人和具体管理人员,制定规范的操作规程,建立设备信息档案,设立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机制,设置合理的设备维修流程,明确预防性维护的周期,做好预防性维护的评估和分析,制定规范的设备报废规程。

3.1.2 优化手术室设备管理机构

由于手术室设备数量和种类繁多,专业性要求高,需要进行分组化管理,我院建立以手术室护士长为负责人,手术室设备分管组长、设备科工程师、专科护士为主要管理人员的管理小组。手术室护士和设备科工程师及时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和指导。

3.1.3 做好设备档案管理工作

预防性维护的实施需要以医疗设备信息档案为基础。首先,需要建立手术室医疗设备基础信息库,在安装新设备时,填写完整的设备安装验收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出厂日期、价格、生产厂家、安装工程师、销售商、联系电话等等,并及时录入设备档案系统。随后,在进行维修、定期的预防性维护或报废时,及时填写报告,并录入设备档案系统,做到一切程序化、信息化。

3.1.4 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医疗设备管理人员是预防性维护的实施者,其专业能力的高低对预防性维护工作的质量影响巨大。定期对手术室人员和设备工程师进行专业培训,包括操作规程、日常维护保养、常见故障排除及应急预案等,特别要注重设备安装时的装机培训。开设学习小组,以老带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并定期进行考核达标,提高人员的设备管理水平。

3.1.5 制定可靠的设备应急预案

手术室医疗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制定手术室医疗设备应急预案是必须的。设立设备应急小组,负责设备的调用、维修及协调处理等各项工作,制定重要医疗设备目录和调配替代流程,特别是生命支持类设备。对于故障设备应该悬挂故障警示牌,及时维修。

3.1.6 坚持医疗设备巡检工作

手术室医疗设备使用频繁,需要进行定期的巡检,以更好地掌握医疗设备的各项性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故障隐患。巡检周期为每月一次,由设备科工程师和手术室设备分管组长一起进行,对医疗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功能检查、安全检查、性能测试校准等,并在设备悬挂的月度巡检卡上进行记录,及时制作巡查报告。

3.2 手术室医疗设备故障的分析

对手术室医疗设备的故障现象和引起的因素进行简易分类,分析故障数据,做出针对性的预防性维护管理。同时,医疗设备故障的周期性比对分析,是预防性维护管理成果的直观反馈。手术室医疗设备的故障现象多样,主要分为五大类:电气故障、软件故障、机械故障、操作失误、老化磨损。引起故障的因素主要有:电源部损坏、温湿度过高、受到污染或干扰、人为操作不当、设计寿命到期等。

4 预防性维护管理的应用与结果

我院于2017年开始正式实施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严格依照制定的手术室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计划进行,现采集2016~2020年我院手术室设备的故障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来分析和评价手术室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的效果和价值。如表1所示,开始实施计划后的2017年较未实施计划的2016年故障减少近一半次数,2018~2020年故障发生次数趋于平稳,有效的证明了预防性维护管理可以降低手术室设备的故障发生率,保证医疗设备的可靠性。

表1 2016至2020年手术室医疗设备故障现象及次数n

5 讨论与建议

我院手术室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实施四年多,通过对医疗设备的故障比对分析结果,直接有效地证明了预防性维护的良好作用,能保证手术室医疗设备最大限度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已经成为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

5.1 手术室医疗设备分级管理的作用

手术室医疗设备存在多样性、复杂性、专业性等特点,PM维护周期不尽相同,进行预防性维护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建立手术室医疗设备分级制度,可以提高预防性维护管理的针对性和全面性。依照美国的急救医学研究所(Emergency Care Research Institute, ECRI)提出的标准:高风险医疗设备的维护周为半年,中风险医疗设备的维护周期为1年,低风险医疗设备的维护周期为1年以上,对手术室医疗设备进行分级管理,制作PM评估表单。高风险医疗设备包括:麻醉机、除颤仪、高频电刀、灭菌器、婴儿辐射保暖台等,中风险医疗设备包括腹腔镜、监护仪、B超、动力系统、手术床等,低风险医疗设备包括:中心负压吸引、医用冰箱等。

5.2 预防性维护对手术安全的影响

手术安全是手术室管理工作的核心之一。在现代化外科手术的开展中大量运用各种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是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手术室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管理,开展定期的全面安全性检测、定期的计量检测、定期的维护保养,做到提前发现和解决设备安全隐患,最大程度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率,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定期的设备巡检,设备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掌握设备运行情况,保证设备始终处于有效地管理监控状态,降低使用风险。

5.3 加强与专业维保单位的合作交流

手术室设备具有种类多、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等特点,单靠本院设备管理人员进行预防性维护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与专业维保单位进行合作。专业的维保单位拥有资质全面的维保人员、专业的检测设备、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更全面、更科学地完成预防性维护工作。可以和专业维保单位签订适当的维保协议,完善预防性维护管理工作,同时要求维保单位定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要注意的是,本院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对专业维保单位进行有效地监督,保证预防性维护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预防性维护已经是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模式,逐渐被更广泛地接受和应用,有效地保证手术室医疗设备的稳定和安全,提高了手术室的医疗设备管理能力。

猜你喜欢

预防性定期手术室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为什么鳄鱼要定期换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