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诊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我管理

2022-03-07董丽丽山西省人民医院

人人健康 2022年22期
关键词:低血糖空腹体重

■董丽丽(山西省人民医院)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确诊为2 型糖尿病。那天,她来找我诉苦,然后对我说:“有没有什么办法不用忌嘴也能控制好血糖呢?”原来医生给她开出一系列的治疗处方,其他的都能接受,就是让管住嘴的这条她难以接受。看见美食又不能尽情享用,那种感觉太折磨人了,所以有时候她就忍不住,“偷”吃一顿,结果可想而知了,血糖控制不稳定。

2 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异常而引起的高血糖和代谢改变,是一种终生的慢性疾病。其危险因素包括超重、久坐的生活方式、糖尿病家族史、年龄≥40 岁、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心脏病等。因此,自我管理很重要,每位糖友都必须学习并认真执行。

什么是糖尿病自我管理?

糖尿病自我管理,就是糖友按照医生的要求对自身病情进行日常护理和记录的过程。具体内容如下:

1.生活管理包括:饮食、运动管理、日常生活护理技巧等。

2.医疗管理包括:自我血糖监测、安全用药等。

为什么需要自我管理?

糖尿病是终生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糖和病情会出现各种变化。另外患者个体差异大,仅在医院检测无法全面反映血糖变化。所以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要通过自我管理来监控自己的病情。

该怎样管理呢?

生活方式管理

1.戒烟:吸烟与肿瘤、糖尿病、糖尿病血管病变、过早死亡的风险增加相关。2 型糖尿病患者戒烟有助于改善代谢指标,降低血压和白蛋白尿。每一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应立即停止吸烟或停用烟草类制品,减少被动吸烟。

2.限酒: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若饮酒应计算酒精中所含的总能量。女性一天的饮酒量不超过15 克,男性不超过25 克(15 克酒精相当于350 毫升啤酒、150 毫升葡萄酒或45 毫升蒸馏酒),每周不超过2 次。另外,应警惕酒精可能诱发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

体重管理

理想体重:身高-105。例如身高180 厘米,其理想体重为75 公斤。患者减重的目标是3 个~6 个月减轻体重的5%~10%。

饮食管理

均衡的膳食可促进健康,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对控制血糖也有很大的好处。

1.控制总热量:严格按照糖尿病食谱进餐,出现饥饿时可增加蔬菜、豆制品等。忌食油炸食品,宜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2.严格限制各种甜食:血糖控制良好,可食含糖指数小的水果,如黄瓜、草莓、香瓜、樱桃、橙子、梨等,禁食含糖高的水果,如石榴、香蕉、大枣等。

3.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如芹菜、菠菜、西蓝花等。

4.低盐饮食:少食腌制类食物,每日摄盐<6 克。

另外,要先吃菜后吃饭,尤其是叶菜;吃饭放慢速度多咀嚼几次,每次用餐时间保持在15 分钟~20分钟。

运动管理

2 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等。每周保持至少5 天、每次30 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要有规律,并且要注意安全,选择合适、舒服、透气避免跌倒和碰伤的鞋子。

低血糖的危害相对于高血糖来说,可能更加的快速而凶险。在运动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可以有效缓解低血糖的发生。

1.开始参加运动时应有同伴陪同,并携带糖果备用。

2.饭后0.5 小时~1 小时开始运动较为合适。

3.如果运动量较大,则运动前增加饮食量或者适当减少降糖药物量,包括胰岛素剂量。

4.运动不宜在降糖药物作用最强的时间进行。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不宜清晨空腹运动,尤其不宜在注射胰岛素之后和饭前运动。

5.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都表明,八段锦、太极拳等对调节内分泌系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和尿糖均有一定作用。初学练习时需注意以下几点:松静自然;意气相合;动静结合;循序渐进。

血糖管理

患者在家中最好自备血糖仪。因为血糖监测频率及时间点均需根据患者自身血糖及用药情况进行个体化决定,备上血糖仪方便患者在家中自己监测血糖。

初诊的患者,建议每周测3 次血糖,空腹~早餐后2 小时;午餐前~午餐后2 小时;晚餐前~晚餐后2 小时。并详细记录血糖值。

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建议在治疗开始阶段每天监测5 次~7 次(涵盖空腹及三餐前后、睡前)。

如有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加测血糖,如有不可解释的空腹低血糖应该夜间监测2 次~3 次血糖。血糖达标后每日监测2 次~4 次,主要涵盖空腹、早餐后及睡前。每2 周复诊1 次,建议复诊前加测5 个时间点的血糖值。

自我监测血糖注意事项

1.选择正确的监测时机。空腹,即至少8 小时没有能量的摄入。餐后2 小时是从进食第一口饭时算起。

2.血糖仪的规范使用:采血的正确步骤,血糖仪的正确操作。

3.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目标。空腹理想值为4.4 毫摩尔/升~6.1 毫摩尔/升,餐后2 小时理想值为4.4 毫摩尔/升~8.0 毫摩尔/升。

4.详细记录血糖监测日记,记录日期、时间、测量值,标注清楚空腹还是餐后2 小时等。

5.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针剂控制血糖的患者,要严格按无菌操作。

6.监测体重:每周测量1 次,体重改变>2 千克,及时查找原因。

定期复查

病情不稳定者,每周应测2 次血糖谱;病情稳定者至少应1 周~2 周测1 次空腹血糖及餐后2 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3 个月查1 次;尿微量白蛋白:3 个~6 个月查1 次;血脂及肝功能:每6 个月查1次;眼科:6 个~12 个月检查1 次;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3 个~6 个月查1 次;足部检查:每天自查,每6 个~12 个月请专科医生检查1 次;尿常规检查:1 个~3 个月查1 次;体重指数:每年1 次~2 次;四肢多普勒血流图:6 个~12 个月查1 次。

心理管理

约四分之一的2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抑郁症状。引起糖尿病患者焦虑的常见因素是对高血糖、未达降糖目标、胰岛素注射或输液,以及对发生并发症的担忧。因此糖尿病患者需正确认识糖尿病并积极配合治疗,及时与医生沟通,摆脱不良心理,恢复自信。

猜你喜欢

低血糖空腹体重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采血为何要空腹
称体重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你的体重超标吗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我为体重烦
空腹喝水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
有些食物别在空腹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