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现实困境及机制创新

2022-03-07梁劲

职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教学现实困境路径选择

梁劲

摘 要: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入是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基本方略。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在认识层面上要深化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价值意蕴的理性认识,同时从理论与行动结合上系统回答融入价值、融入窘境、融入路径三个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政策变化与主客体现实诉求对融合中出现的问题作出理论分析,以实现深度融入这一理想愿景。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专业教学    现实困境    路径选择

课   题:本文系2020年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哲学社会科学)“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方法与实践研究”(编号2020WTSCX120)的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是在对传统思政课程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发展性概念,这一概念从雏形到成熟,历经高校探索、明确提出、不断深化、纵深发展的孕育过程,其主旨是实现从实体课程向育人理念的认知转向,推动从政策规划向政策执行的实践转变。在全国更大范围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后,学界也掀起了研究课程思政的热潮,在高校思政教育各个层面纷纷探索课程思政的内涵、理念、实践逻辑、教学体系和落实机制等问题。尤其是将实现高校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入作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理念与行动指南。高校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关键是依赖于机制的创新,因为机制是有效融入的支撑。那么,有必要构建新的机制,这是实现有效融入的关键。

一、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价值澄明

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是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走向深处的基本方略,在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提升立德树人落实成效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创新课程思政融入模式与方法路径的必然选择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自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启动以来,各地高校均立足学校实际,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初步形成了“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但这种建设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尤其是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短板明显。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提出,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的。各地高校结合国家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要求,纷纷探索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新路径与新模式,如“问题链教学法”“世界咖啡互动交流法”等。这些融入路径与模式能实现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入,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由此可知,在实践层面上比较系统地创新融入路径与模式,已逐渐成为各高校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关键所在

在应然层面上,各专业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之要义,因为说到底课程就是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其存在意义就是以某类学科知识体系为依托促进个体的社会化。这是因为各专业课程作为思政育人的载体,需借助一定的媒介或渠道才能发挥其育人效能。在实然层面上,专业教学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是专业课程发挥其思政育人功效的中介变量,因为专业课程与课堂教学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同时每门专业课程都有自己的内容体系、学习要求、考核评价方式等,课程思政能否实现高质量建设的预期目标,还需要教师这一行动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效落实到专业教学实践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能力,发挥课程思政教学的育人功能。因此,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是落实课程思政的基础性举措,还是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实践指向。

(三)提升立德树人落实成效的重要保障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指标。通常,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行为方式有多种,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行之有效的行为选择。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实质是将育人理念落实到专业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各环节,以实现立德树人的主旨。从行为过程看,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就是要在行动实践中落实思政育人理念,并实现育人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有效融入行为。也就是说,有效融入是在具体行动层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行为体现。这种融入行为能够确保行为主体与行为内容的高度契合,即行为主体按特定阶级意愿和社会发展需要丰富行为内容并调整行为举动。追本溯源,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行为主体积极适应高校思政工作新形势并主动求变而作出的价值判断与制度安排。这种战略判断与行为安排能够为高校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发挥立德树人制度安排的整体效能提供支撑。

二、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现实窘境

在国家政策支持、高校试点探索下,总的来说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实践收到了较为显著的实效,建成了系列化高校课程思政资源数据库,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模块化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创建了一批课程思政建设先行校,培养造就了一批高水平新时代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高质量推进了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但对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首先,配套政策供给不足。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出台了系列旨在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文件,尤其是《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在政策实施后,各高校对照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則和总体要求,从整体上不断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从政策体系看,国家在顶层设计上提出了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政策构想,有着政策实体性规定多、程序性规定少的显著特点,而在实践层面上政策规范性要求多、配套落实措施办法少,实施《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不够完善、不够协同,这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在极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发展,阻碍了各类课程育人作用的有效发挥。

其次,二级学院主阵地作用发挥不充分。高校二级学院是探索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主阵地,高校课程思政有效融入专业教学的关键在于守好二级学院主阵地。从融入实效看,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工作在学校层面的推进达成了多方教育共识,然而在各二级学院层面的推进工作则存在不均衡、不充分问题。究其根源,最根本的是各二级学院缺乏有效的协同联动长效机制。在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有的学院按照学校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工作总体部署,出台了相适应的工作制度和举措,把融入工作真正落细落小、落到实处,工作制度落地成效明显,落实推进举措有力,监督检查机制运行顺畅,而有的学院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工作力度不够,工作流于形式,推进融入工作仅停留在“买一本课程思政书籍,听一场课程思政国家政策解读公益讲座,参加一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上,未能真正将融入工作纳入议事议题,同时学院领导干部推进融入工作不细致,工作举措缺乏力度,行政人员履职不到位,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不明显。

最后,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理念、能力、情怀欠缺。高校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关键主体,其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教学能力和教育情怀直接影响着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效果。其中,育人理念是推进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学能力是制约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教育情怀是影响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成效的支撑。当前,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堵点是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育人理念,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有误,片面认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是专业化思政课教师的分内之事。目前,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痛点是部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较弱,尤其是课程思政资源开发与实施能力、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能力等严重欠缺。当下,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教育情怀,如缺乏家国情懷、缺乏仁爱情怀。毋庸置疑的是,如若将融入粗浅地理解为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知识灌输的活动,这将诱导部分专业课教师偏离课程思政教学规律,甚至会使得部分专业课教师背离其职业道德,最终导致部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行为出现偏差,难以履行好新时代塑造人、培养人的职责使命。

三、创新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策略

(一)强化配套政策供给能力

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主体(如政府、学校、教师等)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结构。如何平衡和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与诉求,是推进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工作必须厘清的问题之一。

基于上述认识,《纲要》作为规范、指导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纲领性政策文件,对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和总体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在推动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协调作用,系统地回答了政府、学校、教师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难题,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要实现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还须结合融入实践中存在的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体、教师参与”的基本原则,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以增强教育政策的协调性、有效性,推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抓好学院这一主要阵地

《纲要》明确提出了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工作的战略部署。要实现这一目标,须坚持以学院为切入点,在融入具体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抓好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工作。

1.计划环节

要对标国家指导纲要的战略要求和学校工作总体要求,确定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明确达成目标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2.实施环节

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照“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培养要求,结合工作需要,出台实施《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工作实施方案》《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典型案例评选实施办法》等文件,创新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工作举措,尽可能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工作落到细处、落实到位。

3.检查环节

要强化督查考核,突出学院院长、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把落实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工作情况和效果作为学院主要领导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以通过绩效导向传递学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具体要求,引导学院管理干部与专业课教师实现融入理念与行动的双重改变。

4.改进环节

要结合工作实际,遵循“在融入理念与方法上求突破、在对标要求与寻找差距上下功夫、在解决难题与改进工作上放大招”的工作思路,把整改工作纳入各学院工作议程,定期开展专题研讨与整改工作汇报会,持续强化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坚持从“理念、思路、目标、任务、举措”五个方面,着力推动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工作整改到位。

(三)抓好教师这一关键主体

教师是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关键,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高质量建设的关键在于转观念、提能力、厚情怀。

转观念旨在从认识层面上切实解决高校教师“愿不愿”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工作的问题,可以通过思政名师传帮带、聆听优秀思政名师事迹巡回报告会、参观传统教育基地等形式,切实发挥思政名师和教育基地在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促进作用,以增强教师课程思政融入的意识。

提能力旨在从实践层面上解决高校教师“会不会”“能不能”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工作的问题,能够通过课程思政专题研讨、公开示范课、集体备课等途径强化教师课程思政融入能力,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厚情怀旨在从境界提升层面上解决高校教师“善不善”的问题,以强化家国情怀、深耕人文情怀、筑牢职业情怀等方式培育融入情怀,以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贺武华,王凌敦.我国课程思政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4).

[2]巩茹敏,霍跃.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效应的新审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1).

[3]郑燕林,任增强.落实课程思政的策略与举措:以《教育传播学》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1(3).

[4]蒲清平,何丽玲.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5).

(作者单位: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猜你喜欢

专业教学现实困境路径选择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新课程理念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探索
参与式教学在学前双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