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之下,小我之上
——儿童题材纪录片《小小少年》叙事模式探析

2022-03-06李若琪

声屏世界 2022年24期
关键词:纪录片

□ 李若琪

随着政策改革、全面小康实现,时代浪潮奔涌向前,中国家庭、中国教育的新样貌、新形态不断走入公众视野。与此同时,纪录片领域涌现出了一批立意深刻、角度新颖的儿童题材作品,其中,哔哩哔哩网站(以下简称“B站”)出品的纪录片《小小少年》拿下B站千万级播放量,数十万点赞弹幕,并于2021年6月荣获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系列纪录片,这也是国内网络平台出品的纪录片首次被授予此奖项。

纪录片承担着观照现实、剖析社会的文化使命,在特殊的时代节点下,《小小少年》中的一个个“小热爱”“小人生”故事,立足小我,以小见大。它的获奖与热播体现出纪录片审美由传统向网生化转变,反映了新生代儿童题材纪录片叙事的热点议题与未来趋向,亦是一次年轻态创作模式的新尝试。

叙事背景紧扣趋势

在创作叙事背景上,《小小少年》紧扣时代趋势,走进民生,落点于反映社会发展变化进程中的人文细节;打破常规,使用年轻语言打造网生纪录片气质,契合新生代人群的受众需求。

大背景下题材选择的普适性。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工作开展,教育改革成为社会热点探讨话题。202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标志着中国人民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小康梦想成为现实。[1]

从物质富足到精神思考,于枯燥加法至创新减法,对于众多普通少儿和家庭群体而言,自2021年起,成长与生活都将发生重要转变。针对这类观众,纪录片《小小少年》的成功有其偶然与必然。

与2020-2021年主流题材《棒!少年》《我不是笨小孩》《听风的孩子》等主要聚焦于困境儿童的身体或心理缺陷、家庭养育、社会教育和生存困境等议题的儿童题材纪录片[2]不同,《小小少年》将镜头对准六个具有天赋并痴迷于某个领域的少年,他们或执着追梦,或享受时光,或挑战偏见,或反抗传统,在由个体到群像故事中折射出中国式亲子关系的处理,教育思维的转化、现实社会的阵痛,其创作角度对于恰逢其时的少儿及家庭群体受众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共鸣度。

网生化年轻语言登上时代舞台。以00后、90后为主要用户的B站视频平台,近年来着重设立纪录片频道来满足新一代互联网人群对纪实内容的好奇与兴趣,并发起首届纪录片发布会、纪录片开放周、扶持纪录片创作者的“暗室灯计划”等活动推动年轻用户对纪录片的关注需求。

相对充分的社会资源、良好的教育背景、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和对传统思维的创新与挑战,是B站用户所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人群的核心属性,也反向影响了新时代网生纪录片拒绝枯燥说教、追求快乐自由、打破常规思想的创作叙事趋向,让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年轻语言越来越多地被听见,被看见。

以“你是谁,你很小就知道”为主题的《小小少年》通过讲述孩子们对非常规事物的热爱与痴迷故事,呼应了年轻一代认定自我、与众不同的成长观与青春观;通过《小小少年》的英文名Little Giants也能侧面感受到片中叙事主旨:儿童的身体里藏着巨人般丰盈的灵魂。这种追逐梦想、爱我所爱的真善美与正能量,其创作理念和叙事风格正与B站用户为代表的“Z世代”(1990-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群受众的精神需求不谋而合。网生纪录片正是带着这种年轻的气质在多个赛道中破圈突围,逐渐登上时代舞台,散发出崭新的能量与活力。

叙事选题凸显创新

出于对人生意义永恒的探寻,人类自身即是所有艺术作品中永恒的题材。[3]《小小少年》作为一部典型人物纪录片,叙事选题中故事对象及相应拍摄事件的选择至关重要。该片从主角到配角,从主要事件到群像塑造,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意义。

新视角新关注。《小小少年》系列共六集,分别为《那夺云》《5449》《自然之道》、Hello Kitty、《以父之名》《哪一颗星星属于我》。从带有互联网感的分集标题就能够观察出,该系列纪录片的选题及人物角色塑造均体现了更具创新性和年轻化的新视角,云南深山中开猪肉铺家庭养育的芭蕾舞天赋女孩小云儿,人大附中正值高三却热爱组装机器人的队友陶启泽与张宇晨,喜欢收集研究虫子的小男孩殷然,从事高危运动的越野摩托车少女李莲怡娜,BLG战队职业电竞选手的曾国豪,热衷原创音乐的天才儿童王烁然。由于少儿生活相对于成人较为简单,正常的儿童身份角色不易赋有外部强事件及社会重量的特殊性,主人公本身性格所具有的色彩和内在驱动力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点。该片故事的主人公身上都带有一种特殊性和反叛性的结合,这也是《小小少年》选题关注的独特视点所在。特殊性,指的是他们如常规纪录片对人物的需求一般,具有与常人不同的闪光点或性格特质,如强烈的个性、无师自通的天赋和在某个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等。而反叛性则指的是他们的个性、天赋及成绩突破了传统教条上对优秀儿童的定义标签。与主角相关的选题方向大多指向多元文化影响下衍生的网络文化、亚文化、非传统教育模式、新兴职业等,如《自然之道》分集中爱虫的殷然和来自五湖四海的虫子圈社群。Hello Kitty分集中的女摩托车手与全力供姐弟俩练习越野摩托车的家庭。《以父之名》分集中不顾父母反对放弃傲人乒乓成绩与重点大学之路转向职业电子竞技赛场的少年。哪怕是拥有常规爱好的儿童主角,如音乐、舞蹈,也有其与传统抗争和体现反叛精神的一面,如《那夺云》中借老师采访提出的“芭蕾舞是否应该只存在高雅殿堂”之争议和猪肉铺中独自摸索练习的女孩身份形成强烈对比,以及《哪一颗星星属于我》中烁然虽视音乐如生命,却重即兴轻古典,不被主流音乐院校老师认可的状态占据大量篇幅。这种特殊性与反叛性是《小小少年》创作选题的创新灵魂,一定程度彰显了主流审美的让步,贴合年轻观众的观影需求,通过新的视角诠释了具有社会价值和互联网传播度的新关注、新议题。

不平凡中的平凡力量。虽涉猎部分非主流、具有争议性的领域内容,《小小少年》未止步于猎奇与小众,而是从特殊性与反叛性出发,最终指向回归主流价值观、追求真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选题内核。为体现真善美与正能量的核心主题,该片在选题叙事内容上弱化了对某些特殊领域或职业的展开介绍,如《以父之名》中职业电竞的竞技内容,Hello Kitty越野摩托车的运动规则被大量省去,着重展现了被拍摄主角追求目标、坚持热爱的奋斗过程。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言,人的心理始终存在一种有动力的、有目的的追求。儿童从最早的婴儿期起就处于这种持续不断地追求发展的努力之中。这种努力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无时无刻不存在着。[4]当本片选题的叙事内容开始偏重在孩子们人生最初始阶段这种无意识的、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努力之上,影片基调即从简单阐释什么是“不平凡”,发展至深入提炼“不平凡”中的“平凡”特质。这种出于人性本真的、纯粹而强烈的动力与情感仿佛一面镜子,让观众从其中照出自己,从中汲取共情与力量。

除了拍摄主角外,其他被摄对象与对应原始事件的选择也十分巧妙。如《那夺云》中放弃北京事业,发起公益行为“彩云计划”帮扶贫困儿童圆艺术梦的关於周萍夫妻;《5449》中为共同目标一起奋战的机器人实验室老师和队友们;《自然之道》中将孩子的爱好发展为全家共同纽带的“虫羽鸟”组合一家三口……从这些不失创新性的配角选择和故事上,能发掘出多种多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亦能感受到社会责任感的承担与付出、尊重天性平等自由的教育观念、互帮互助的师生、并肩奋斗的友谊、无私奉献的亲情,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小家大爱、和谐社会的群像画卷。也正是这些“不平凡”孩子身边的“平凡力量”,给观众带来温暖美好的心理感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价值,对青少年、儿童及家庭的未来发展和社会舆论起到了正向引导的作用。

叙事内核反映现实

《小小少年》虽无繁巧复杂的叙事设计,却秉承了人文纪录片返璞归真、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其六集内容均以线性时间的发展作为叙事线索,在遵循了传统叙事逻辑的同时,于叙事动机、叙事冲突和故事结局的塑造上,蕴含着对于当下许多现实问题的讨论与反思。

动机:真诚记录童年本性。与虚构类影片不同,纪录片通过抓取真实的人物生活与动作来组成故事。不难看出,《小小少年》的叙事语言带有较为典型的观察模式特征,即拍摄者如同“墙上的苍蝇”,“仅仅对镜头前所发生的一切进行观察,不做明显的干预”。[5]为避免左右观众的主观判断,该片没有使用任何解说词,而是依靠画面和少量的采访进行叙事。

在这种类型叙事语言的影片中,情节推进往往由一个个正在发生的事件组成,而影片中角色的行动则是事件中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创作团队的挖掘与展现,《小小少年》中主人公的行动被赋予了合理的叙事动机,并且在不同的人物身上始终把握住了一以贯之的连续性:痴迷热爱、追逐梦想的内在源动力。在这种强烈动机的推动下,片中情节才具备了有逻辑的、跌宕起伏的发展延续。比如,在《5449》中,因为对机器人的热爱才有了朋友们走到一起,为了比赛而努力,经历失败、成功与成长的情节发展;在《自然之道》中,因为被虫子吸引,才有了“找到怪螳”的目标,一次次进山的奇妙经历以及虫子圈的各位“大神”出场。创作团队从“热爱”这个源动力出发,记录下一个个围绕动机发展的情节组成故事的同时,试图通过一些片段细节的搭建,去解读人物的内心世界,更为深刻地剖析出人物叙事动机中内在的能量。以《自然之道》为例,于夜晚进山的过程里,大自然的“又神奇又美丽,又可见人又不可见人”,进一步解读了主人公对大自然包罗万象的理解以及其中具有的哲学思辨;在随机车拍中对于“为什么人会爱虫”“为什么人会怕虫”的虫友圈讨论,体现了惯性思维的局限和破壁思考的重要性;以及令人震撼的“灯诱”戏,通过围绕飞舞众多虫子、独自一人沉迷夜色的小男孩形象和“就是喜欢”“它们迷你又可爱”的童真话语,深入探寻出了主人公内心爱虫动机的基层缘由,即童年时期发自本性的探索与快乐。正如90后总导演孙超阐述选择芭蕾舞女孩小云儿作为拍摄对象的原因:“当一个女孩子跳起舞的时候,她想的可能并不是要走出大山,而是第一次感受到身为一个女孩子的美妙,这美妙是一种珍贵的自信,是高于语言的情感抒发,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6]这种第一次的感受关于性别与自我;关于宇宙之宏大、自然之细微;关于辩证与未知、获得与失去……这些人性的启蒙、生命的触感,正是每个儿童成长所必经的体验。

《小小少年》的人物叙事动机特别之处,在于不仅将“热爱”的核心动机贯穿始终,更在于离开成人站位、切换至儿童视角,将话语权还给孩子本身,让他们用自己最原始的感受与逻辑去解释其行为动机,方能真诚记录下童年的本性本真。

冲突:对抗的本质是变革。上文提到,《小小少年》在叙事选角上兼具了特殊性和反叛性的性格特征。正是由于这种天然的特殊与反叛性,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各种各样不同的矛盾冲突。该片的创作团队在叙事上着重提炼了关键矛盾冲突点并有意放大了对抗性的设计,为其中情节推进扩充了比较强的戏剧张力。在矛盾冲突的抓取和设置上,《小小少年》做到了强力植入、事件推动和核心集中。

强力植入,指的是在每个分集故事的引子部分,创作团队有意识的通过视听语言和剪辑技巧制造悬念,引起观众的兴趣,并在影片人物介绍之后迅速引入了关键矛盾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强冲突戏份,加深观众的印象。如《那夺云》中,开场戏份即为小云儿妈妈带她到县城舞蹈班求学,而没有老师敢收她的情节。小云儿怯怯站在窗外渴望的眼神,吊起观众悬念:生存在恶劣环境下的天才儿童,该何去何从?在Hello Kitty开场,机车少女李莲怡娜帅气骑行之后,立刻承接男孩对“女孩为什么要骑摩托车”“女孩应该喜欢Hello Kitty”的嘲笑话语以及摩托车危险性的状态镜头,将主人公李莲怡娜所面对的性别、安全困境勾勒而出,她将会如何面对?除了开头悬念的设置外,影片在人物基础介绍后迅速进入主要矛盾,如《以父之名》中,交代国豪职业电竞背景后,父亲不理解儿子选择的落泪情节;《自然之道》中,介绍完殷然的虫子世界,紧接着母亲对殷然时间管理不满而爆发的第一次争吵等。

事件推动,则为整个故事推进过程中,使用不断穿插的矛盾冲突事件,反复强调、层层递进,从而推动了人物的行为和选择。如《哪一颗星星属于我》中不断出现的钢琴老师,体现了烁然音乐基本功的缺失不能被主流社群所认可的态度,从而衍生出烁然的情绪变化与烁然父母不得不对他人生规划进行选择的行为;《自然之道》中由于时间管理问题产生一次比一次更激烈的母子争吵,试图探讨“喜欢做的事”与“该做的事”两者之间关系,表现出爱好与主业难以取舍的矛盾。

核心集中,即为《小小少年》众分集都秉承了单线叙事的原则,将所有触发事件都集中在了一个矛盾点上,从而让观众更深度的反思矛盾冲突背后所体现的社会问题。如《以父之名》中的父子关系,集中代际冲突,体现老一辈与新一辈对电子竞技这项新兴职业的认可度的不同;Hello Kitty中的女性困境,集中性别差异,体现女性在男性占据主要地位的领域下获得尊重与认可的不易……《小小少年》中冲突的选择与建构,其本质是时代发展、社会更新中时时存在的一种对抗与拉扯。这种对抗对于新生代人群的体感尤为深刻真实,对抗的背后展露出了社会进步、思想变革的内核。是高压教育、望子成龙,还是自由教育、释放天性;是始终如一、坚持传统,还是接纳多样、求新求变;以及对于男女平等、城乡差距的种种问题与探讨,在社会的发展中从未停止。而《小小少年》选择了通过冲突展现变革,抛出故事主人公的困境,留出思考的空间,让观众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体会。

高潮与结局:非传统意义上的圆满。总体来说,《小小少年》不论是人设的选择、悬念的引入、矛盾与冲突的设计,最终叙事目标都指向了阶段性的解决。作为社会现实题材,它仍属于价值取向上是偏向建构主义的“建设性纪录片”,对于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呈现,也是以矛盾的解决为叙事线索和动力。[7]从叙事的高潮与结局设计中,总体基调积极向上的建设性可见一斑,而这种建设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和解与考验。

该片叙事中的“和解”,其本质上是儿童与成人世界互为妥协互相改变的关系。具有代表性的如《自然之道》中故事高潮段落,雨中奔跑。在瓢泼大雨中,殷然手持花朵、肆意大笑,独自一人在雨中尽情玩耍的状态,虽与昆虫无关却传导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享受童年快乐自由的主题意象,对比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时间管理矛盾,及之前出现的殷然妈妈反思“父母教育孩子也是在重新体验一次童年”的采访,无形之中给出了亲子关系的和解途径,即换位思考、把握当下。而结尾的公开课事件,殷然把昆虫带进课堂,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师同学对他的看法,也体现出了非常规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一种和解。

叙事高潮及结局中的“考验”意象,则体现出了年轻态的创新与挑战精神仍需时间洗礼。诸如Hello Kitty、《哪一颗星星属于我》中的开放式结局:面对队友何骏的重伤,李莲怡娜一家没能做出是否送她进入国家队的决定,李莲怡娜独自骑行在林间小路,摘下头盔望向远方。行业尚未被她改写,而片尾的孤独和凝望寓意着未知的未来和主人公的决心;烁然的父母不忍心打断孩子创作的天性,但不学古典就无法走上音乐专业之路的问题仍未解决。

这些和解与考验的叙事设计,让人物完成转变、释放弧光,也让影片拥有了延续生长的余韵。它们并非遵循了传统意义上巅峰时刻的故事高潮与圆满落幕的故事结局,而是走向另一种形式的圆满,解读着成长本身的苦甜参半、笑泪交织,这本就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旅程。

结语

《小小少年》的叙事模式,既有对政策背景下人文关怀,也有对新一代受众的口味趋向;从叙事主题、风格、手法、内核上将传统纪录片拍摄手法上的优势与年轻态网生化的叙事语言相结合,讲述了一个个具有创新性和思考价值的儿童题材纪录片故事。虽然该片依然存在着部分叙事缺陷:如逻辑架构不甚严密而导致的故事断层、叙事内容配角戏剧性压过主角以致内容重心偏移、少量纪实性段落情节性不够用采访填充而显得情节过于平淡、以及一些涉及敏感话题、人物行为的情节筛选引起争议却没有在片中得到合理解释等,《小小少年》仍不失为一部瑕不掩瑜、紧跟潮流、为观众带来良好视听享受的优秀纪录片作品。

大时代有小人物,小人物见大时代。《小小少年》于童真童趣之间,反映出了个体于社会发展之中所映照出的思索与变化,并从孩子的角度给出了属于他们的参考答案。期待在《小小少年》的借鉴与启发下,未来的儿童题材纪录片叙事模式能探索出更多的创作空间与创作可能。

猜你喜欢

纪录片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
ROUGH CUT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Simplicity Is More Worthy of Pursuit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谈短时纪录片的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