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智媒时代AI技术在应急广播中的创新应用

2022-03-06黄志兴龚珏

声屏世界 2022年24期
关键词:广电主播广播

□黄志兴 龚珏

从2019年6月6日国内四大运营商获得5G牌照,到2022年6月27日中国广电5G网络服务正式启动,我国用三年时间完成了5G商用从落地转入规模化应用。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我国已建成的5G基站总数达222万个,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如果说2019年是5G爆发的元年,那么2022年便是5G商用进入良性循环的成熟之年,5G技术将为各行各业赋能,形成跨行业融合的5G大生态。而广电行业在插上5G技术的翅膀后,也将乘风翱翔推进智慧广电的建设,穿过传统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体相互交融的“融媒时代”,飞入5G技术驱动下的“智媒时代”大门。

在我国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下,江西广播电视台依靠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科技成果及可控核心技术,研发出“江西广电阿尔法精灵应急广播”,依靠5G网络传输技术、区块链技术、AI(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叠加赋能,打造出由AI编辑、AI主播构成的应急广播电台,高效构建出“平时服务、战时应急”的应急信息公益发布平台,让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到农村最后一公里,为现代化应急广播建设提供了实践样本。

未来已来,5G技术推动媒体智能化进程

5G时代“融媒”加速向“智媒”转变。在5G技术的加持下,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应用将更加紧密地与传播媒介融合,衍生出智能化的媒体性格。在5G技术出现以前,大众所说的媒体融合多指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而在5G技术实质性应用之后,它可以将现有的智能技术与媒体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联结,可以更了解人类的真实需求,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媒体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诞生了智能媒体的概念。5G助推下万物互联将成为新浪潮,多元的应用场景也将给传媒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智能化将成为未来传播模式创新的核心逻辑,人工智能不仅形塑整个传媒业的业态面貌,也在微观上重塑传媒产业的业务链。人类在经历了纸媒、电媒、光媒三个媒体时代后,目前正在快速奔向“智媒时代”。

5G时代下的广播将由“线性媒体”转为“时域媒体”。具有超级连接能力的5G网络,将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进行全面融合,改变传统媒体的新闻采集、制作、发布方式,重塑信息传播流程,激发生产潜力。传统FM广播受频段限制,只能覆盖一定的区域,而在技术和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广播也将从线性媒体逐步转变为时域媒体,互联网能够让广播超越时间的约束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信息交互。传统的广播节目如果要做到24小时的应急播报,则需投入大量人力和资源成本,但如果有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辅助,应急信息可以自动抓取、虚拟主持人可以24小时不停歇播报。而大众收听广播的方式也将发生变化,从“千人一面”接收同样的信息,到算法推荐“千人千面”的节目,打破单向的线性传播方式,广播也将从声音陪伴升级成为可互动的智能应用。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支撑下,广播媒体的智能化开发成为一片蓝海。

平战结合,应急广播彰显防灾减灾社会担当

应急广播打通应急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应急广播是面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应急传播手段,是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现精准动员的重要渠道。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公共危机时,应急广播可第一时间把灾害消息告诉民众,让人们知道怎么撤离、避险,尽可能地降低生命财产损失。应急广播担负着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信息通报、中转、协调和组织的职责,成为政府直接面向灾区群众进行救灾的指挥调度平台,在党和政府与受灾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5G时代应急广播加快现代化转变。2022年5月,《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实施,在应急广播平台、快速传输通道和主动发布终端建设三个方面明确了主要发展指标,聚焦应急广播体系的“建、管、用”,加快创新发展提升应急广播现代化水平。5G技术支撑下的应急广播平台将以服务公众应急之所需为主要目的,以突发事件预警、新闻、科普为主要内容,打造“平时服务、战时应急、平战结合”的应急信息公益发布平台。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应急广播可将5G网络作为快捷的信息传输渠道,不用另外建设广播发射塔、播出机房、直播室等,用电脑或手机APP作为承载,就可使应急大喇叭和终端接收设备“一呼百应”,可在第一时间快速发布紧急通告,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报道积极正面的事迹;而在平时则可以普及应急常识、公共卫生知识,加强公民普法教育,发挥防灾协同作用。除此之外,还可在平日的运营维护中提供党建宣传、社区民生等日常服务信息。

传播共建,“阿尔法精灵”赋能应急广播智联融合

应急广播从“村村通”到“村村响”面临的问题。目前,全国各地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社区、乡村覆盖面不断扩大。然而,应急广播从“村村通”到“村村响”依然要面对诸多实际问题,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全省应急播出不具备规范化管理。由于县、乡(镇)、村各级播出处于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状态,未能充分发挥广播调度灵活、接受简便、传播快速、全省一盘棋的优势。二、党政通知、预警信息无法及时传达。应急广播中心缺乏播出制作能力,上级要求播出的内容和本地最新通知,如果没有专人操作,无法通过应急广播及时传达。三、播出内容单一,很难贴近民心。广播没有专业的内容规划制作团队,大多数应急广播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播放预警提示,如果单一内容重复播放则容易扰民。四、人才紧缺,无法实现全天候应急播出。由于农村缺乏播音员主持人,没有专业、规范的播音队伍,也无法做到24小时应对突发状况紧急播出应急信息。

“江西广电阿尔法精灵应急广播”全面提升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效率。为进一步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现应急广播内容终端全覆盖,健全应急广播建设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保障应急广播的发布效果,江西广播电视台紧扣“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的要求,对应急广播的播出内容进行流程再造,研发出搭载人工智能技术的“江西广电阿尔法精灵应急广播”,实现全省应急广播采编播一体化。

“江西广电阿尔法精灵应急广播”系统构建了省、市(县)、乡(镇)三级应急广播平台,包含省级应急广播母平台、区县级应急广播子平台,以及乡(镇)应急广播终端。省级应急广播母平台负责规范优全省“村村响”应急广播节目内容,依托江西交通广播的编审、创作团队,每日完成省内统一应急广播内容的生产、抓取、编排、审核、传输、发布等工作,实现省内应急信息一体化,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播出。区县级应急广播子平台与省级平台实时互通,实时获取省内最新发布的广播信息内容,结合本地播出内容合成当日完整音频,经相关部门人员审核后,最终通过“应急播出终端”链接应急平台播出,实现采编播智能一体化。乡镇终端与省级、县级平台实时互通,实时获取上级最新发布的广播信息内容,并结合乡镇地域特点,打造体现地区人文特色的广播内容,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做老百姓喜爱的广播终端。“江西广电阿尔法精灵应急广播”系统可全面提升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效率,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让“一县一频”“一乡一频”成为现实。

数字员工,AI编辑记者+AI虚拟主播搭建应急广播

AI技术破解农村应急广播人才难题。人工智能简称AI,是用来对人的智能进行探索、研究、开拓、模仿、延伸,从而生产出能够像人类大脑一样进行脑力劳动的系统。为了解决应急广播采编播系统人才紧缺问题,可通过人工智能对共享资源进行分类抓取、科学编排、模拟播报,有了这套智能媒体的整合策略,使应急广播在县、乡的落地有了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江西广电阿尔法精灵应急广播”系统以AI智能技术为原点,研发出了终端播出硬件设备及智能应急广播软件程序。终端播出机采取了整机无风扇设计,机身坚固不易损坏,实现静音环保低功耗,强大的硬件配置可保证每日应急广播稳定播出。软件系统则内置了AI记者编辑功能和广播级AI主播智能播报功能。

AI编辑记者智能生成节目单。AI编辑记者对当日省内新闻资讯进行智能抓取、智能编排,可一键生成应急广播所属的当地节目,可为当地居民编排出省内实时新闻、预警信息、气象预报、卫生防疫、党史故事和民生资讯等优质内容,可以做到内容每日更新。不仅如此,“江西广电阿尔法精灵应急广播”系统与江西交通广播还加强了节目生产的对接,将广播线上的优质节目《党史小故事》《应急小课堂》《魅力江西》等短音频插件,提供给各地应急广播平台使用。未来,“江西广电阿尔法精灵应急广播”还将联动更多广播电台作为优质节目内容的供应商,推动应急广播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新阵地。

AI虚拟主播引领智能媒体打破“次元壁”。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加快推进制播体系技术升级,推动虚拟主播广泛应用于节目生产,创新节目形态,增加个性化和趣味性,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随着关键技术的一步步突破,AI虚拟主播的有声语言表达也越来越自然生动。“江西广电阿尔法精灵应急广播”的AI主播可以高度模仿真人主播的声音和语气,达到让听众虚实难辨的程度,使县乡应急广播也能达到国内专业电台播出水平。AI主播可将AI记者编排好的文字内容瞬时转成播出语音,实现AI报时、AI天气预报、AI新闻资讯播报、AI应急信息播报、AI音频制作、AI节目转播等智能化播出功能。相较于传统真人主播,AI虚拟主播能够做到随叫随到,可实现应急广播“7×24”全天候不间断播出,无疑是缩减节目制作流程与控制成本的好选择。AI虚拟主播除了汉语普通话播报外,还可支持外语、少数民族语言及各地区方言播报。AI主播由于有了对海量语音资料库的分析,生僻字的读音也能做到准确无误,可以实现无需备稿、零失误播报,在面对突发应急事件的信息播报时,AI虚拟主播更能发挥其高质量稳定播报的特长。

推动人工智能在应急广播的应用从“样本间”走向“商品房”。“江西广电阿尔法精灵应急广播”开发的编播系统流程简易快捷,可在手机和电脑上即可完成编辑、审核、发布等操作,系统功能稳定,播出安全可靠,无需招聘专业记者、编辑、主持人,仅使用“数字员工”就可搭建地方应急广播,为广播终端每日提供最新播出内容,可解决应急广播内容匮乏、人才短缺、安全播出隐患等痛点。推动应急广播信息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向更多地方推广已成为当务之急。截至目前,江西全省已建设完成了应急广播省平台、10个市级平台、90个县级平台、7.3万个终端,覆盖了1403个乡镇、街办和16422个行政村、社区,投入建设资金超过4亿元。2021年4月,“江西广电阿尔法精灵应急广播”正式发布并上线试运营。目前,该系统已先后在江西省瑞昌市、鄱阳县进行试运行,正处于从试运行的“样板间”阶段走向全面推广的“商品房”阶段。应急广播只有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规划,才能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声音第一时间传递到“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应急体系建设。

人机共生,智媒时代应急广播的无限可能

从“万物互联”到“万物皆媒”。5G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方式也带来了深远改变,随着人类的智慧不断注入到机器身上,机器也会更大程度上延展人类的智力,实现良性的“人机共生”。以“天猫精灵”“小度音箱”为代表的智能家居、智能车机,通过语音交互便可远程控制家电设备,不难想象,用物联网的方式,一顶帽子也可以为人们进行天气预报,一个马桶也可以成为人们接收应急信息的渠道。物联网、传感器、可穿戴式设备等将更加广泛地应用在大众生活中,一切物体都可以成为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形成“万物皆联网、无处不计算”的状态,而在“万物皆媒”的环境里,应急广播更需要主动融入万物,构筑应急信息畅通无阻的物联模式。

从“现场报道”到“场景传输”。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是应急新闻报道记者的使命职责,而在一些特殊的突发灾害事件面前,没有条件迅速抵达时可通过无人机等设备快人一步先行赶赴第一现场,再通过VR、AR、多维空间影像合成等技术,让身处异地的记者与现场实景相结合进行报道。又或是已经到达第一现场的记者,可穿戴上VR影像采集设备,通过5G信号传输现场实时影像,观众只要坐在家里使用VR眼镜,就可以用记者的第一视角亲临现场。通过场景传输,可打破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边界,给受众提供沉浸度高、临场感强的新闻体验。未来,当应急广播与VR、AR、传感器等技术深度结合时,便可成为能够塑造场景的重要媒体,从交通路况播报到灾难预警,从政令解读到健康提醒,广播的应急功能也随之成为全景陪伴。

结束语

5G广播作为公共服务的关键承载技术,可以在突发公共事件时,通过应急广播向公众传递紧急信息服务,依靠AI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智能媒体的成熟生态系统,推动应急广播信息、公共服务扩展到农村“最后一公里”,触达更广的人群。人们身处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广播的发展理念已经由内容生产转变为提供生态化服务,在5G发出的这趟“智能化高速列车”上,应急广播的智能化发展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广电主播广播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第一次做小主播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